在剛剛過去的兔年新春佳節期間,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氛圍。新春佳節,有這樣一群人,跑現場、錄檢材、做鑒定、做尸檢……這是江蘇省鹽城市公安局鹽都分局刑警大隊刑事技術室的刑事技術員們,一群戰斗在幕后的“真相追逐者”。這個春節,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在崗位。
大年初六,一踏入鹽都區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辦公區,沿著一條長長走道,滿滿的科技感撲面而來,一間間專業檢測室分列兩側,涵蓋痕跡、法醫、指紋、電子物證、影像、技術管理等多個技術專業。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的設備高端精密,排列整齊,一塵不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增多,作為一項新技術——聲紋鑒定逐漸走上刑偵技術的舞臺中央。在辦公區五樓新建的聲紋實驗室,中間有一面巨大的顯示屏。
“這上面顯示的就是聲波圖形,可以供技術比對。聲紋和指紋一樣,具有唯一性,對于破案有很大的幫助。”鹽都分局刑事技術室主任趙永志介紹,有了這項“黑科技”就可以高效、準確地鎖定電信網絡詐騙嫌疑人。目前,該實驗室是全市首個達到公安部三級標準的實驗室。
40年前,刑事技術室成立之初,一個手電、一把毛刷,一打標尺,一個放大鏡,基本撐起了現場勘查工作;幾張舊黃木桌子,鋪一塊塑料臺布,便是實驗臺了,泥濘、惡臭、熬夜是家常便飯。40年后,一切都變了模樣。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還是用的膠片相機,自己拍自己沖洗,當時最怕照片拍‘糊’了,影響后面的工作。”回憶起十幾年前的情景,民警們十分感慨。
刑事技術日新月異,人才培養也突飛猛進。李文杰是技術室的一位年輕民警,2021年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研究生畢業,之后加入警隊。盡管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已經嶄露頭角。
一年多來,認準電子物證和聲紋鑒定方向,盡管是零基礎,但憑著一股韌勁,他在專業上收獲頗豐。在去年的全省刑事技術比武中,李文杰獲得全省刑事技術標兵稱號。
技術室主任趙永志是一位客籍民警,老家在內蒙古包頭。自從2006年參加公安工作就扎根鹽城,一晃17年。“因為工作忙,加上疫情影響,我有4年沒回過老家了。每到過年,就是公安民警最忙碌的時候,離年越近,肩上的責任也越重大,讓老百姓過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是我們的真切愿望,群眾過大年,我們守平安!”趙永志堅定地說。
優秀的團隊離不開每一個執著奮進的人。技術室副主任胥加操在全市職業技能大賽中斬獲全市第一;DNA鑒定民警高超、張先揚在多起命案破獲中發揮關鍵作用,立功受獎;民警邵建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此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出色。
萬家團圓之時,他們可能會缺席團聚,但卻從未缺席責任。一起起案件的偵破,一個個嫌犯的落網,對于在幕后刑事技術的民警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截止目前,分局刑事技術室先后獲公安部“全國一級示范技術室”、江蘇省工人先鋒號、鹽城市工人先鋒號、鹽都區政法系統先進單位、區青年文明號以及集體三等功等多項榮譽,多位民警立功受獎。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羅莎莎 通訊員 陳志偉
供圖|鹽城市公安局鹽都分局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