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運營階段,這就需要實時與地面保持聯絡。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一群航天測控人負責著中國全部航天器的測控,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牧星人。今天的《“天宮”是怎么煉成的?》系列報道,一起去看看航天測控人如何遙控“放牧”太空中的衛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飛控大廳,飛控團隊正在對空間站進行實時監測,搜集空間站的飛行狀態、軌道數據,通過判讀來確定空間站目前的運行狀態是否正常。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空間站任務分管總師 楊永安:我們的工作就是24小時對空間站進行跟蹤測量。每天我們要進行軌道確定,姿態確定,因為空間站飛行的不同位置,它跟蹤設備不一樣,我們要統一進行調配和管理。
楊永安,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空間站任務分管總師。楊永安介紹,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在空間站任務階段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火箭發射階段準確跟蹤并捕獲目標;二是獲取航天器的工作狀態、位置數據,監測它的運行軌跡;三是航天器運行過程中的控制,如果軌道偏了、姿態不對了,要通過發指令、傳輸控制參數的辦法,讓航天器恢復正常。
“渭南USB雷達跟蹤正?!保@句口令,我們在每一次載人航天相關發射中都能聽到。但它跟我們平常接觸的電腦USB接口完全不一樣。USB在這里指的是“統一S波段測控系統”,它也是載人航天專屬的USB測控系統。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空間站任務分管總師 楊永安:我們說的跟蹤正常,表明我們按等待點已經跟上這個目標了,第二個就是我們的信號正常,尤其能夠接收,也同時能夠送到相關單位,就說明它是整個的測控設備和飛行器之間的溝通,相當于咱們說握手已經建立了。
從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加入測控團隊,楊永安全程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的測控工作。除了衛星的在軌測控,神舟飛船的返回控制也是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重要工作。在航天員返回地球的全過程,他們的設備都會鎖定返回艙的行動軌跡,來進行落點的預報。
返回落點的確定十分復雜,彈道確定、預測制導、氣象風的修正等模型精度,包括測量數據的處理速度都會影響最終的預報精度。
針對神舟十二號返回任務,楊永安和團隊一起,獨立研發了全新的返回落點計算模型和方法,把軟件做得更精細化。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空間站任務分管總師 楊永安:過去的氣象風修正,在降落傘打開之后的橫截面積是固定的。我們通過對傘降過程中的規律和特征的分析,我們建立了傘降過程的動力學模型。氣象風模型,這次我們采取了降速數據的加密使用,確保了它整個數據和返回過程配套,通過這兩個方面的精細化,精度明顯提高。
通過精準預報,神舟十二號飛船的返回預報精度,實現了從1.2公里到75米的突破。
目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管理的衛星超過300顆,占我國在軌衛星總數的半數以上。2023年,他們還將執行超過50次的航天發射測控任務。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10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
頭條 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