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有傳聞,北京已有德爾塔毒株等新冠病毒變異株流行。更有“言之鑿鑿”的轉發消息稱“北京大學原援助武漢的專家組王廣發認為,北京流行的新冠不是奧密克戎,而是德爾塔7型變異株”,一時引發坊間恐慌和熱議。
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廣發實名認證微博“北大呼吸發哥”12月26日發布辟謠公告:近期有人散布謠言,說本人“認為北京流行的新冠不是奧密克戎而是導致死亡率第二的德爾塔系列7型”。我在此特別申明,本人從未在任何場合做過此種表述,請廣大網友切勿相信!對于冒用本人名義散布謠言,擾亂公眾視聽,損害本人名譽的行為,本人予以嚴厲譴責,并保留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的權力!另外本人也再次重申,本人在2020年1月10日的采訪中從未說過新冠病毒“沒有人傳人”,如再以訛傳訛,也將承擔法律責任!
【資料圖】
針對有關傳言,北京市疾控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員潘陽也表示,近兩個月來,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為奧密克戎變異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沒有在社會面發現XBB、BQ.1等變異株流行,也沒有發現原始株、德爾塔等非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流行。 同時,他還回應了輿論關心的熱點問題:
新冠病毒在變異過程中是否會出現“返祖”現象?
新冠病毒從奧密克戎變異株回復突變為原始株的概率,在理論上是非常小的,目前在全球也沒有觀察到類似先例。
新冠病毒的不同變異株是否會導致二次感染?二次感染癥狀是否會更重?
預計近期北京出現再感染的風險較低,但隨著病毒變異、免疫保護衰減以及易感人群累計等因素疊加,預計隨后的半年至一年內本市將存在人群再感染的風險,須持續開展新冠病毒監測,密切關注流行強度及疾病嚴重程度,適時調整防控措施。
需要提示的是,有研究數據顯示,與僅感染過一次新冠的患者比較,兩次或更多次感染的患者由于多次感染效應累加,會產生更高的累積健康風險和疾病負擔。因此,大家在康復后也要繼續采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避免二次或多次感染的出現。
北京如何開展新冠病毒基因監測工作?
目前,北京擁有針對門診輕癥病例、住院重癥病例、聚集性疫情病例、境外輸入病例等四類人群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監測網絡,能夠從多個維度第一時間識別發現變異株,發現流行特征,為不斷優化防控策略提供技術支撐。如果未來XBB、BQ.1及其他新冠病毒變異株在社區傳播,北京的監測體系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捕獲,并通過多部門參與對病毒病原學特征、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特征等進行研判,形成整體的風險評估方案。根據病毒流行情況及病毒變異情況,監測網絡還會在運行中持續優化調整。
新冠“老舊株”復出了
這可能嗎?
科技日報記者連線采訪了相關專家
聽聽他們怎么說↓↓↓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在加強自我防護的同時也要關注官方權威信息,及時分辨信息真偽,切勿盲目輕信“小道消息”,陷入謠言圈套。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綜合新華社、北京日報、科技日報等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9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