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平時會在電商平臺上買充電頭嗎,如果有,你又會選擇哪一家充電頭品牌呢?
原裝的自不必多說,買手機直接附送,而且和手機的快充協議完美兼容。
(資料圖)
要是大家的原裝充電器不見了,去官方旗艦店買個新的回來準沒錯,不會導致快充丟失。
第三方充電頭就比較吃虧了,一般情況下沒法完全觸發(fā)手機快充。
雖然 PD 和 QC 兩大公共協議的輸出功率都突破百瓦。
但主流手機廠商所發(fā)布的手機,基本都不會沿用最高規(guī)格的 PD 和 QC 協議配置,畢都在搞私有充電協議。
圖源:知乎
反饋到實際使用嘛,用第三方充電頭和充電寶給手機充電,就是慢如蝸牛。
就拿 iPhone 來說,本來充電功率就說不上快。
如今最新的一代 iPhone 14,充電功率也只支持到 27W。
而果子哥用得是的 PD 協議,如果用戶買 QC 協議充電頭來充電,那迎來的將是殘酷的 " 五福一安 ",兩小時都充不滿。
當然啦,也不是所有第三方充電頭,都無法和私有充電協議握手。
像是紫米家的充電頭,就完美支持小米的 Turbo Charge 充電協議,哪怕是 120W 也能拉滿功率。
圖源:京東
什么?你問這是啥原理?
很簡單啊,紫米和小米是一家人。
紫米以前就是小米生態(tài)鏈公司之一,去年 7 月還被小米全資收購,正式成為小米人。
圖源:微博 @紫米
既然是自家人,紫米做出來的充電寶和充電器,支持小米的私有協議也很合理。
不過小雷發(fā)現,紫米在被小米收購以后,并沒有步步高升。
反而定位愈加尷尬,最近更是被傳出被解散的消息。
小雷買過紫米的充電寶和充電器,和很多紫米用戶的感受一樣,它簡直就是小米性價比平替款。
小米只賣 69 元的第一代移動電源,當時就是紫米代工制造的,后來紫米自己也做起了品牌產品。
圖源:小米
同一款產品,紫米總是會比小米的性價比更高。
比如以前我買的紫米充電寶,幾乎同款的小米只送 B 口線,而紫米會送 C 口 B 口二合一線。
充電器這一塊也差不多,小米送 1 米的線,紫米就送 1.5 米的線。
甚至有時候更直接,紫米款比小米款便宜十多塊錢。
再加上紫米本身支持小米私有充電協議,很多小米用戶買備用充電器,都會選擇到紫米旗艦店逛一圈。
但現在看來,這種 " 平替款 " 打法,基本只賺到了用戶的好口碑。
從 B 站 UP 主 @阿甘體驗的動態(tài)中能看到啊,紫米最近過得很掙扎。
首先是有員工出來發(fā)聲,他表示紫米從一年前并入小米以后,產品就開始不給力了,售后政策也變差,一眼能看到公司結局。
圖源:藍點網
還有員工表示,紫米公司最近拿著 999 暴擊大刀,裁員 80%。
剩下的員工,有一部分去大家電部門,也有部分賺到生態(tài)鏈公司,總之紫米是涼了 ...
圖源:B 站
甚至,有自稱紫米前同事的網友突然冒出,表示紫米并不止裁員 80%,而是整個紫米就地解散 ...
關于紫米內部大裁員和解散的事兒,紫米公關并沒有作任何回應。
但紫米的 B 站官方號,在前幾天發(fā)布了一條視頻,標題很耐人尋味:" 不想玩了,江湖再見 "。
這似乎是對現有傳聞,提前作出了回應 ...
圖源:B 站 @ZMI
這事兒被曝光后,不少紫米用戶,甚至是路人都覺得很驚訝。
有人惋惜,紫米的性價比和質量一直不錯,不明白為何落到這般境地。
還有人擔心,此前一直在市場上活躍的假紫米,真的要喧賓奪主了 ...
不過,更多伙計關心的是,紫米被小米收購以后,應該會獲得更多的資源扶持,有更好的發(fā)展才對。
不對啊,怎么背靠大爹,還能把自己玩脫了呢?
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全資收購紫米的小米,自己都在過冬,手機銷量和利潤下滑,同時造車仍在不斷燒錢。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資源扶持了,真要搞起降本增效來,各種砍業(yè)務都不帶留情的。
市場就是這么殘酷,強如家大業(yè)大的鵝廠,今年都迫不得已砍了一大批不盈利的產品。
有小伙伴可能會說,小米不是過得挺好的嘛,網上熱度爆炸,新機也發(fā)個不停。
這僅僅是表面能看到的。
在紫米被傳解散的前兩天,小米就很不巧地被曝光正大批 " 優(yōu)化 " 員工,裁員人數可能超過 6000 人,占比超 15%。
從爆料來看啊,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都沒躲過優(yōu)化。
圖源:微博 @互聯網的那點事
不過小米很快出來回應,表示實際優(yōu)化人員數量還不到整體的 10%。
手機部裁員倒是可以理解,畢竟小米的手機在硬件利潤這方面,依然是倒貼的 ...
金十數據曾根據各個手機廠商的財報和手機出貨量,粗略算出了手機廠商們每賣一臺手機,能賺多少錢。
其中果子哥依然遙遙領先,每賣出一臺,能賺 1456 元。
圖源:小穆數碼站
而小米每賣一臺手機,就得倒貼 22 元。
不過小米一直以來的策略都是低價賣手機,再從互聯網服務上賺錢。
比如互聯網廣告、會員制服務和金融科技等。
但從今年小米第三季度財報來看,小米的互聯網業(yè)務收入還是有所下滑,同比減少 3.7%。
凈利潤更是"多看一眼就要爆炸 ",直接下滑 59%。
圖源:36 氪
公司整體營收不健康,手機整體出貨量下滑,業(yè)務重心向造車偏移 ...
各種因素疊起來,讓小米不得不墊高枕頭思考 " 降本增效 " 的事兒。
落實到具體操作上,自然是裁員和砍業(yè)務啦。
對于小米來說,與其抱著那些數碼配件來搞,還不如集中精力搞創(chuàng)新業(yè)務。
不過,紫米一直以來,給外界的印象都是:小米生態(tài)鏈里最爭氣的一個。
特別是在充電寶和充電頭這倆碼配件上,口碑好得不行,屬于是涼了會讓人痛心的程度。
如果一直是賺錢的話,小米肯定不會草率地砍掉紫米的核心業(yè)務。
但紫米本身作為專門做移動電源和充電頭的公司,目前確實遇到了盈利瓶頸。
由于紫米被小米收購了,小雷無法查到紫米今年的營收情況。
但從這兩年的產品價格來看,確實有不少產品都漲價了,其中有疫情缺芯的原因。
只是在小雷看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紫米很難在寒冬市場里,繼續(xù)保持極高性價比了。
p>早期紫米還在為小米代工生產充電寶,那時候充電寶市場還能搞增量,小米也賠得起錢。所以,那時候紫米推出的 " 小米移動電源 " 售價也很離譜。
10000 毫安時容量,做工用料都很精致,但價格只賣 69 元。
有消費者甚至用了五六年第一代紫米充電寶,至今還沒壞 ...
這樣做自然能拿捏用戶口碑,還能培養(yǎng)生產線,代價是每賣出一個充電寶就得虧 8 塊錢。
如果市場良好,紫米還能繼續(xù)倒貼錢賺吆喝,可是轉眼幾年過去,整個手機數碼配件市場已經冷冰冰了。
連 " 親爹 " 小米都在降本增效,紫米自然不會太好過。
只希望小米能繼續(xù)用好 " 紫米 " 這個品牌叭,雖然內部被掏空了,但品牌本身口碑很好,用于做其他業(yè)務也是有好處的。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
頭條 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