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有著兩年養兔經驗的養兔人,實話告訴你,兔子繁殖能力的確很強,耐粗飼生長周期快,飼養成本低,無論是肉食兔還是長毛兔,市場價格給力還不愁銷。有人覺得兔子養殖很簡單,就是一把草,一把糧食的事,那農村為什么不養殖兔子致富呢?其實,兔子比任何家畜家禽都難養,說一說我的養慘痛經歷吧,真是不堪回首。
2001 年我畢業分配到縣上的紡織廠,第二年由于企業效益不好倒閉下崗了,幾千人下崗,縣里也沒法安置,只能自謀職業了。當時恰好母親有病,我便回了老家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想著可不可以在農村創業。
(資料圖)
一次無意中在致富經看到一養兔發家的的節目,我覺得養兔子繁殖快,生長周期短,飼料來源廣,養殖成本低等優點,是農村創業的好項目。我家門前是山,院子又大,房后還有十多畝的山嶺地,再加上山區飼草豐富,還有家里種地,每年都有大量的花生秧和紅薯秧,飼料幾乎不用花什么成本,無非是花點機器粉碎錢,非常適合搞肉兔養殖。便到縣上的畜禽批發市場探肉食兔價格行情,批發老板說,肉食兔很好銷,7 元一斤,有多少要多少。既然市場不愁銷,我便打定主意搞養兔創業。
剛開始還是比較謹慎,僅購買了 10 只種母兔,5 只種公兔,因為當時有好多親戚鄰居勸我,兔子愛生病,平常在家養上兩只三只還可以,繁殖多了就不行。我當時想著自己有文化,買了些肉兔養殖技術的書籍,該定期防疫的防疫,農村小家小戶養,一般是缺乏養殖知識和防疫措施,但我還是聽了他們的意見,一邊養,一邊摸索養兔經驗和技術。
說實在的,肉食肉繁殖非常快,不到兩個月,10 只母兔都產仔了,多的產仔兔 13 只,最少的產 8 只,平均 10 只左右,由于照顧精心,三個月便繁殖出 100 多只小兔子了。小兔不到一個月就斷奶吃草料了,長的非常快,三個多月便長到了四斤來重,已達到了上市標準,我選了 30 只健壯的兔子留作種兔,70 只兔子賣了 2000 多塊,四個月就見效益了,超我三個月的工資了,那時上班一個月才 600 多。
當時我非常高興,趕緊擴大養殖規模,建兔舍。因為此時 30 只青年兔都已配好,還有 10 只種兔產仔,每天忙的不亦樂乎。到了第六個月的時候,由于 30 多只青年種兔陸續產仔兔,此時大兔小兔達到了 800 多只。兔子繁殖太快了,母兔繁殖周期 46 天左右,從配種到產仔 30 天左右,到生產后 15 天左右的時候再次配種,一個繁殖周期僅 45 天左右,一只母兔一年最高可產 8 窩,每窩平均 10 只,一只母兔一年可產仔兔 80 只。
一般小兔子長大三個月便進入生育期,我一般都是 4 個月才讓它們配種產仔兔,過早容易造成母兔早產難產,或產后棄仔現象。小兔子長到 5 個月又可產仔兔,所以說一只母兔的繁殖力非常大
到了第 9 個月的時候,又留了 100 多只健壯的青年兔作種兔,賣了 600 多只商品兔 2.7 萬塊,減去成本,賺了 2 萬多。由于太年輕,開始盲目熱情了,又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建兔舍,把賺的 2 萬多全投了進去。
此時 150 多只種母兔,每天都有幾只兔子產仔,全家五口人都忙不過來了,每天三次喂飼,打掃兔舍,兔舍消毒,清洗食盤,給兔子配種,記好日期,便于產仔時進行護理。接生小兔,記好日期,方便防疫接種。還要檢查剛出生小兔是否吃上母乳,母兔是否有棄仔現象,如果有棄仔,還要讓別的母兔抱養,抱養前還要接該母兔的尿液,涂抹在被棄養的仔兔,不然該母兔聞到不是自己的氣味,不僅不會抱養,有時還會把仔兔吃掉。
還要時時檢查母兔是否有乳房炎,這種病是養兔的頑疾,無法避免,大部分是因為仔兔吃奶咬傷或因兔舍籠底摩擦,使母兔乳房出現傷口,再加上籠舍不衛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菌乘機入侵,造成母兔乳房硬塊,母兔無奶或拒乳。但仔兔吃了這種含有黃色葡萄球菌的奶水,會有腹漲、腹瀉等表現,必須要盡早發現,及時治療,若不然,仔兔人工奶粉喂養成本太高,人工成本也耗不起。總之要時時觀察,就連晚上也要一人留守兔舍,一點不能粗心大意。
到了養兔第 11 個月的時候,種兔、小兔、青年兔有 2000 來只了,想著再過兩個月又可賣一茬商品兔了,賺個五萬多不成問題,可我高興的太早了。由于當時正值冬春交替之時,天氣怱冷忽熱,再加上兔舍很難保溫,早晚溫差大,很多兔子得了鼻炎、肺炎,發熱流鼻涕等癥狀,很多兔子呼吸困難,身體動作僵硬,行走偏頭歪頭,兔子得了兔巴氏桿菌病,每天挨個兔子打青霉素、鏈霉素、林可霉素等藥物,效果不大,死亡 600 多只。
兔巴氏桿菌病還沒治好,大面積的兔子又出現精神不振、腹瀉都癥狀,把因此原因死亡的兔子拿到縣畜牧局獸醫解剖檢查,說是得了大腸桿菌,讓先減少飼料喂量,減輕兔子消化負擔,同時飲用乳酶生,還又給兔子注射慶大霉素,諾弗沙星治療細菌感染。由于發現及時,但還是死亡 300 多只。
又過了一個月,在青年兔快要上市出售的時候,突然每天都有幾十上百的兔子突然死亡,發病太急了,每天注意觀察都沒發現任何癥狀,有的兔子吃著飼草好好的,便突然掙扎跳躍,尖叫幾聲便死了。趕緊再請獸醫來看,獸醫一看這癥狀,說是兔瘟的典型癥狀,很難醫治,要靠平時加強防疫,沒有好辦法,趕緊揀精神狀態好的兔子進行隔離,同時再補打一針兔瘟疫苗。但這一切補救都太晚了,就連滿月小兔,你只要抓起它輕輕一晃,腹內傳出咕咚的響聲,絕對不會活過一天,兔瘟太可怕了,不到一個禮拜,僅剩了 5 只青年母兔,3 只公兔,基本上 " 全軍覆沒 " 了。
眼看快要變現賣錢了,就這么沒了,我當時很心痛,深受打擊,不想再養了,另謀出路,但一看家里幾萬塊建的兔舍,白忙一年,錢沒掙到,再拆了會被人恥笑,再加上父親勸說:" 失敗沒什么,大不了重新再來,干什么哪有一帆風順的。" 就這么又利用這幾只兔子又開始繁殖起來。
上次養殖不成功的原因,畜牧獸醫說是飼養密度太大,兔舍建設不合理,他的說法我也非常認同,想著改進養殖方式,變欄養為散養,房子后有一片閑置嶺地,種什么作物都沒收成,荒著多年了,便買了鐵絲網把幾只兔子放入,由于有十幾畝的面積,里面有青草自由采食,每天僅給幾把飼料,添點水。
三個月后便繁殖了幾十只小兔,由于當時想的太天真了,兔子這東西繁殖時會在土里盜洞,很難管理,想打疫苗防疫都沒法抓,人一進兔場,這些兔子呼啦一下都鉆洞去了。父親說:" 這樣反而好,和野外兔子一樣,哪見野外有生病死去的兔子。" 我一想也對,這樣更適合大自然環境,抗病能力肯定強,不再打針做防疫了,在飼料里添加抗生素藥物,做基礎病的防治,等再過上幾個月,繁殖多了,用網捕捉,先繁殖種群再說,為了避免兔子近親交配,又放入了十只種公兔。
不得不佩服兔子的繁殖速度,半年過去,圍欄里一大群兔子,蹦蹦跳跳幾百只根本數不清,滿地都是兔子洞。
我心里暗暗自喜,心想這種方式養兔子成功了。可沒過多久,我發現隨著兔子種群的擴大,密度增加了,溫順的公兔在發情期特別兇狠,它們經常聚在一起撕咬打斗,還有些母兔為產仔互相爭窩,造成不少母兔流產,這種方式密度小了還行,密度大了就不適應了,要趕緊抓起來一部分進行籠養。可這些兔子在外面自由慣了,用網子根本不好抓,抓到幾只放到兔舍籠子里,由于在外有野性了,放入兔舍它就亂蹦亂撞,撞得頭破血流都不罷休,直至撞死,只好作罷,想著再等一個月,抓一批青年兔上市出售,賣上幾萬沒問題了。
我高估了野外兔子的抗病能力,那時正值八月份雨季,由于兔子洞潮濕密閉,通風不良,濕度又大,再加上場地上兔子糞便下雨污染,環境非常差,造成飲食污染,引起兔子得了球蟲病和真菌病的突然暴發,想給它們打針治療也沒法抓住,看著一院子的兔子,一進兔場,都鉆進了洞里,再加上有些病兔死在了窩里,造成了更大的傳染,不久又全軍覆沒了。養了兩年,潸然離場,從此再沒碰兔子養殖。
其實,有不少人認為兔子好養,產仔多,長得快,生長周期短,養上幾只種兔用不多久就可以繁殖一大群,飼料來源廣,成本低,一只兔子賣上幾十塊,養一只種免一年掙幾千塊,可事實真的這樣嗎?養兔之后才知道,兔子原來這么能生病,而且一生病死亡率那么高,還不容易治療。可以說,養兔規模越大,風險越高,效益越低,當種兔發展到 100 來只,這基本上是家庭養殖的上限了,再多忙不過來,還要有養殖經驗和技術,不然,一點失誤有可能造成血本無歸,這就是兔子繁殖快,但很多農村人不養兔子致富的主要原因。
兔子繁殖快,農村人很少有人養兔致富,還有以下三個原因
1. 飲食消費因素。兔肉雖然營養豐富,但口感不好,不是大眾化的肉食,不像豬、牛、羊、雞、鴨、鵝等人人都有消費習慣。兔肉很柴,做法講究,很多人沒有吃過,不會烹飪方法,自然做的口味不好,自然也影響到兔肉銷量。
2. 市場供需因素。兔子繁殖力強,生長期短,市場需求量小,一旦兔子大量上市,供大于求,價格下跌,不好出手,行情忽高忽低,市場行情很難把握,經常出現兔賤傷農現象,自然也沒人有動力去養。
3. 缺少兔肉加工企業。兔子養殖單靠市場消化有風險,如果能有兔肉加工出口企業,簽好合同,保底回收,不愁銷售,有利潤自然也會有人會養。
但在農村也有靠養兔發家致富的,他們一般都是有多年的養兔經驗和技術,各種防疫措施做到位,但養殖時也是步步小心,如履薄冰。
養兔注意事項
一、兔子膽小,愛干凈衛生,飼養環境要勤打掃,籠舍定期消毒。
二、籠舍溫度冬季控制在 18 度以上,夏季控制在 30 度以下,濕度在 65% 左右,保持通風涼好,避免冬春季節氣溫忽冷忽熱,兔舍溫度變化過大。
三、飼料草料和飲水必須要干凈衛生,霉變飼料、腐壞草料不能喂食,精料粗料要合理搭配,少喂多餐,忌給料太多,影響兔子腸胃消化。
四、避免噪音,院內不要養雞、狗,以免球蟲病交叉傳染,勿讓生人進兔舍觀看,兔子怕生怕驚。
五、重點防疫免疫,兔子一旦發生傳染病,死亡率特別高,發病再治效果不大,切忌重治輕防。
六、一定要到正規的養殖場去購買種兔,這種兔子都做好了科學防疫,再加上品種純正。
兔子繁殖力強,按理能有一個可觀的收入,為什么農村沒人養兔子致富?主要是技術和銷路兩個主要原因。總之,兔子不好養,沒有好的技術和銷售渠道,不要大量養殖。
來源:知乎
頭條 22-12-17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