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
圖 / 通訊員 劉偉 萬珺
12 月 15 日,記者在廣州南沙濕地景區(qū)觀鳥平臺上觀察到 13 只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成群在南沙濕地鳥類覓食區(qū)覓食。東方白鸛有 " 鳥界國寶 " 之稱的東方白鸛,據(jù)工作人員介紹,工作十多年以來,他第一次看到有東方白鸛來到南沙濕地。
東方白鸛為冬候鳥,夏天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內(nèi)蒙古或日本、朝鮮等地,冬天遷徙到我國華東、華南區(qū)域。南沙濕地位于廣州最南端,總面積近萬畝,是珠三角地區(qū)保存較好、生態(tài)良好的濱海河口濕地,也是候鳥的重要遷徙路線(東亞至澳大利亞)上的補給站之一。
截止目前,在南沙濕地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 200 種鳥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3 種(東方白鸛、黑臉琵鷺和白尾海雕),每年候鳥遷徙季(11 月至翌年 3 月),有近 10 萬只候鳥在此越冬。一直以來,南沙濕地開展各項生態(tài)保護修復工程,濕地生態(tài)承載力全面提升,生態(tài)修復舉措初見成效,為候鳥棲息越冬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濕地環(huán)境。鳥類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晴雨表,一個區(qū)域鳥類越多,說明環(huán)境越好。景區(qū)牢固樹立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理念,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融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好 " 綠屏障 "、做好 " 水文章 ",努力推動生態(tài)轉型,讓綠色成為高質(zhì)量發(fā)展最美 " 底色 ",使 " 水綠交融生態(tài)美 " 的南沙濕地成為南沙靚麗名片。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