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圖 / 中國作家網
(資料圖片)
12 月 15 日凌晨,著名法語翻譯家,被稱為中國 " 薩特研究第一人 " 的柳鳴九逝世,享年 88 歲。
柳鳴九出生于 1934 年,湖南長沙人,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是我國著名的人文學者、理論批評家、翻譯家、散文家,也是第一個將 20 世紀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薩特介紹給中國讀者的人,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 " 終身榮譽學部委員 " 稱號,堪稱 " 文科界的兩院院士 ",是中國研究法國文學的權威人士。
他一生曾出版多部專著譯著,包括《柳鳴九文集》(15 卷)、《法國文學史》(三卷本)等,總計達 40 余部,還著有散文集《種自我的園子》《巴黎對話錄》《友人對話錄》,編選組譯《薩特研究》《加繆全集》《法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等,主編《盜火者文叢》(十卷本)、《本色文叢》等。
2018 年,柳鳴九被授予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柳鳴九先生曾將他涉足的領域作了劃分:法國文學史研究和文藝理論批評是主業;編書、寫散文、翻譯是副業。他的《法國文學史》(三卷本)曾榮獲首屆國家圖書獎;直到今天,這部著作仍然是中國文壇規模最大的多卷本別國文學史。
柳鳴九的學術生涯長達六七十年,除翻譯家外,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藝理論批評家,散文家,而其中最為讀者熟知的身份是中國 " 薩特研究第一人 "。20 世紀 80 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彼時的中國一度掀起了一股 " 薩特熱 ",當年的暢銷之作《薩特研究》即出自柳鳴九之手,時人多認為,是柳鳴九最先將 " 薩特 " 引入了中國。
作為國內著名的法語譯者,柳鳴九推崇錢鐘書的 " 化境 " 說,他不建議用 " 信、達、雅 " 來衡量翻譯的優劣。他認為翻譯建立在對文本淺表之意與深藏本意的了解之上,最終用純正的修辭學表達為本國的語言文字。
談及文學對社會的作用,他曾直言:" 如果法國 18 世紀沒有文學的啟蒙主義思潮,就不會有法國大革命,至少革命不會具備那么完備的形態,不會那么徹底。在美國,眾所周知,《湯姆叔叔的小屋》對南北戰爭也起到了重要影響。但是,我注意到莫言得了諾貝爾獎之后,說了一句很引人注意的話,大意是‘文學無用’。一個 21 世紀的中國作家為什么這樣講,值得深思。"
柳鳴九先生曾在多篇文章和不同場合表達過自己 " 為了一個人文書架 " 的人生追求和為社會文化積累添磚加瓦的人生理想,這種追求和理想直至晚年而不衰。
直到晚年,柳鳴九仍然筆耕不輟,致力于充當國內讀者接觸法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媒介。柳鳴九先生也常以西西弗斯自喻,自我定位為 " 文化的搬運工 " 和 " 精神苦力者 "。
他曾在回憶錄中說:" 個體是脆弱的、速朽的,很多努力往往都是徒勞的,猶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但愿我所推動的石塊,若干年過去,經過時光無情的磨損,最后還能留下一顆小石粒。若果能如此,也是最大的幸事。"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