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王振雅 ) " 我們很快會進入這一波疫情的風暴眼。"12 月 11 日,在 " 第七屆中國遠程醫學大會 " 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認為,防疫政策優化后,我國醫療資源將迎來疫情第一波沖擊,分級診療做得越好,走出疫情就越輕松。
我國如何能 " 毫發無損 " 的走出這波疫情?張文宏提出多條建議。
奧密克戎病死率低于流感
(相關資料圖)
從全球的范圍看,全球疫情走到了末期。今年 8 月 7 日 -11 月 26 日疫情數據顯示,奧密克戎病毒病死率很低,感染人數 5424597 人,無癥狀率達 89%,重癥是 0.021%,致死率 0.00129%(7 人)。也就是說,奧密克戎的病死率是低于流感(0.1%)。
張文宏介紹,在疫情防控優化,逐步放開后,不用核酸檢測,整個的醫療體系要準備迎接第一波的沖擊,要避免醫療資源的擠兌。
在會議上,張文宏教授分享了極端模式下疫情的走向。在不采取任何非藥物干預措施,以及非動態清零策略下,人群感染了將達到 98.6%,每日新增達 10%,需要住院的中重癥以及危重癥感染率達 0.5% 左右。。
如果是 1 萬人感染,我們就會有 50 人重癥救治。如果 10 萬人就是 500 人,如果 100 萬人感染,要 5000 人需要重癥的救治。中國大多數省份的 ICU 床位低于 4/10 萬。張文宏提出,在極端模式下,感染人數在 1 個月內會達到峰值,目前的床位難以滿足非清零策略下的病例容量。
張文宏教授提出,中國目前并不是躺平,而是我們仍然采取了各個級別的非藥物干預。
例如,我們在不同的地方還是采取一定的非藥物干預措施,包括大家居家做抗原、自覺戴口罩、陽性與密接者居家隔離以及限制大型活動的舉辦等。
應對第一波沖擊要做好這四點 " 不同地區對進入峰值的時間進行了預估,有些疫情走在前面的省份,預計未來的兩周內,有可能會逐漸到達峰值。有的延后一點的則在未來一個月進入峰值。" 張文宏提出,各地要做好以下四點來迎接這波疫情的沖擊。
首先,靈活調整核酸和抗原檢測方案,根據疫情情況限制社會聚集度。保障社會基本活動的同時要壓低第一波疫情曲線,才能迎接后續幾波疫情,整個社會逐步放開。
其次,做好藥物、疫苗等醫療資源儲備。包括氧飽和儀、退熱等對癥治療的藥物、抗病毒藥物等。以及盡快提升 60 歲以上老年人疫苗加強針的接種率。
第三,形成社區醫院 / 基層醫院、發熱門診、定點醫院的三級分層診療體系。社區街道的行政體系與社區衛生中心必須聯動,對無癥狀及輕癥患者居家康復診療管理。此外,三級分層診療體系必須要引入信息化與遠程醫療系統,
第四,做好非新冠患者服務。在這個階段,非感染者的常規醫療需求,不能因為新冠的治療被擠兌掉,更加重視的腫瘤病人、化療病人、透析病人的醫療需求。
張文宏教授表示,我更加相信,中國能夠通過社會動員和政府的科學應對,能夠順利度過這一波疫情對我們的沖擊,最終走出疫情。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