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
居家隔離陽性患者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果處置不當,這些垃圾可能會造成病毒的二次傳播。12 月 14 日,記者采訪了解到,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廣州市民和一些社區設立了兩道防線,陽性患者個人方面,努力做好生活垃圾的消殺、二次密封處理,社區環衛工人方面,統一收集垃圾進行集中消殺處理,以此阻斷病毒傳播。
【資料圖】
第一道防線:居家隔離人員做好消殺
根據廣州 12 月 13 日發布的《廣州市新冠病毒個人防護與健康手冊》,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應裝入塑料袋,放置到專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 500mg/L~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75%酒精噴灑消毒至完全濕潤,然后扎緊塑料口袋,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丟棄。
除了做好消毒,也有市民提出,在丟棄垃圾時,還可以通過扎緊垃圾袋的方法進一步加強阻斷病毒傳播。對此,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醫生黃慧婷向記者介紹,居家隔離住戶處理垃圾時可以借鑒醫院平常處理醫療垃圾的常規做法—— " 鵝頸式封口法 "。
" 鵝頸式封口法 " 示意圖
" 我們在處理醫療垃圾時,首先要求垃圾容量不超過垃圾袋容量的三分之二。" 黃慧婷介紹,該封口法的標準步驟是,將垃圾消毒后,將垃圾袋口朝一個方向扭成螺旋條狀,然后將扭好的螺旋條狀袋口對折重疊,用封扎帶在垃圾袋反折下位拉緊密封,最后對醫療垃圾袋進行消毒并用同樣的方法對垃圾進行第二層包扎。
不過,記者留意到,醫療垃圾袋和普通的生活垃圾袋在質量上有明顯區別,這會對阻斷病毒傳播的效果有影響嗎?黃慧婷認為影響不大,她說,對于市民自行檢測過的抗原拭子,特別是痰液這些垃圾一定要密封好,噴灑酒精消毒后,用家庭簡易的垃圾袋做好二次密封即可,注意不要劃破袋身。使用 " 鵝頸式封口法 " 進行密封時,如果沒有封扎帶,用繩子或皮筋綁住也可以。
第二道防線:環衛工人統一上門收集
在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的廣州,記者了解到,由于病毒的隱匿性較強,也有市民在已經陽性的情況下將生活垃圾隨意投放到社區的垃圾收集點,產生傳播疫情的風險。對此,有社區環衛工作人員正加強消殺措施,做好當前疫情形勢下生活垃圾全環節管理,筑牢阻斷病毒傳播的又一道防線。
在黃埔區聯和街道,從核酸檢測工作中抽身出來的社區工作人員又有了新形勢下的新任務。工作人員阿偉告訴記者,他們制作了一個在線文檔,每天搜集填報陽性居家隔離人員的信息。對于居家隔離人員生活垃圾的處理,社區要求隔離人員收拾垃圾時要先自行消毒一輪,兩層垃圾袋打包放在家里,等待環衛工人上門收集。
環衛工人正在收集生活垃圾
在一戶居家隔離人員家門口,環衛工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編織袋,熟練地將地上的垃圾消殺一遍,再用編織袋打包好,整個過程不超過 30 秒。對于這類垃圾的運輸,有專用的垃圾收運車將其運到環衛站的隔離垃圾集中點存放,最終由相關部門委托的第三方公司上門清運至終端處理。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