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評論員 陳柯旭
近日,網絡上許多奧密克戎感染康復者的自述引發熱議。他們的年齡跨度從 3 歲到 93 歲,從無任何病史的健康人到疾病纏身多年的患者。確診后,除了身體上的癥狀外,在這些人的自述中,都曾提到一個心理問題:自己不小心 " 中招 ",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和朋友家人約了次飯,連累了對方需要隔離或者被傳染,怎么辦?
一邊害怕自己的病情,一邊又擔心朋友家人無辜 " 躺槍 "。在這種心理負擔面前,不少奧密克戎病毒康復者陷入自責的心理泥潭中。
還有些康復者害怕復陽,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即使痊愈后,也拒絕與外界接觸。比如一位今年 4 月份感染奧密克戎的上海老人," 轉陰 " 后的一兩個月不出門,且三個月內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前去探望他們。
僅僅是因為確診過,就認為自己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這樣的心理問題該引起重視了。
其實,適當的自責是反省,但過度的自責就成了負擔。埋怨自己,埋怨他人,時間久了只會有產生抑郁的風險。
緊張焦慮的心情可以理解,不過自責內疚的心理確實沒必要,畢竟生病也不是自己的本意,傳染給他人更是無心之舉。隨著疫情防控的進一步 " 放開 ",可能會有更多的人被傳染,這里面有陌生人,也有熟悉的人。
如今的新冠病毒毒性已早不如從前,更像是一次 " 感冒 "。假設自己感冒了,不小心傳染給朋友或者家人,能有什么樣的心理負擔呢?
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當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放下心里的 " 包袱 ",摘掉看 " 新冠 " 的有色眼鏡,保持一顆 " 平常心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早發現,早自我隔離。
即便是不小心傳染給身邊人,只要不是故意為之,都應該得到理解和尊重。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