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減錯了,毫米波雷達還得裝回來。
這哭笑不得的事件,是特斯拉自動駕駛傳感器方案,剛剛曝光的新文件。
【資料圖】
被 " 純視覺 " 信仰者馬斯克扔進垃圾堆的毫米波雷達,要重新?lián)旎貋怼?/p>
重新搭載雷達的車型,最快明年 1 月中旬就會對外發(fā)布。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面是減配了雷達的特斯拉自動駕駛,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或許也跟毫米波雷達的變化有關。之前馬斯克說過," 如果有高分辨率的毫米波雷達,會比單純純視覺更好,但問題是這樣的雷達并不存在 "。而最近隨著一批產業(yè)鏈上所謂的 4D 高清毫米波雷達聲勢洶涌,或許符合馬斯克的要求了。
以及,搞不好特斯拉自己自研了?
從曝光的文件來看,可能性很大。
毫米波雷達重新上車特斯拉
這款毫米波雷達,編號顯示為 "1541584"。
由特斯拉提交給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FCC)審核認證,通過后才能投放美國市場。
所以大概率是特斯拉自主研發(fā),而非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
圖源:FFC
官方將其描述為 " 非脈沖汽車毫米波雷達 ",工作頻率為 76~77GHz。
支持三個掃頻模式,最大掃頻帶寬為 700MHz,幀周期約為 67ms。
圖源:FFC
但制造工廠并不在特斯拉總部所在地美國,大概率是代工。
圖源:FFC
區(qū)別于傳統(tǒng)脈沖雷達,特斯拉這款更像是 FMCW 雷達,即調頻連續(xù)波雷達。
FMCW 雷達的優(yōu)勢在于,所需的發(fā)射功率峰值較低、尺寸小、容易調制、成本低、信號處理簡單,非常符合車載雷達的性能需求。
包括博世、大陸、德爾福、電裝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內,都已經掌握了 FMCW 雷達的核心技術,可用于道路車輛監(jiān)測記錄、汽車防撞雷達、車流量檢測、自動駕駛等領域。
更進一步來說,有人推測這是一款高分辨率的 4D 成像雷達。
圖源:reddit
早在 2020 年,著名黑客 Green 發(fā)推特表示,他在特斯拉軟件更新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名為 " 鳳凰 Phoenix" 的毫米波雷達選項。
圖源:Twitter
緊接著他發(fā)現(xiàn),以色列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 Arbe Robotics,剛好有一款雷達產品叫做 "Phoenix"。
圖源:Arbe Robotics
Arbe 官網上對其介紹為:
通過 4D 高分辨率實時成像,這款毫米波雷達能夠識別、評估和應對不同場景,從而服務于現(xiàn)實世界的駕駛需求。無論速度、海拔、鄰近距離、大小、周圍天氣、照明條件如何," 鳳凰 " 都能夠把假警報和真正的威脅區(qū)分開來,以確保司機、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黑客 Green 當時認為,這款 " 鳳凰 " 雷達,完美契合特斯拉的要求。
或許是巧合,在這次特斯拉提交的官方文件中,也出現(xiàn)了 "Phoenix" 這樣的詞眼,很難不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
圖源:FFC
按理說,截至今年 12 月 7 日,特斯拉這款毫米波雷達的更多細節(jié)會被公開,諸如用戶手冊、內部拆解圖和零部件構成等。
但特斯拉剛剛臨時提交了一份申請,希望 FCC 能夠再保密一段時間,延后到明年 2 月 7 日公布。
原因是 " 這款毫米波雷達要等到明年 1 月中旬,才會投放市場,為了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信息泄露,以及防止競爭帶來利益損害 "。
圖源:FFC
具體搭載在哪款車上,目前還不能確定,網友們議論紛紛,除了新款 Model 3(代號為 Highland),還有人說 Semi 卡車、Cybertruck、電動船、Robotaxi……
從用途來看,Arbe Robotics 公司首席業(yè)務官 Ram Machness 猜測,很有可能用于輔助駕駛系統(tǒng)。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半導體公司 Ambarella 的雷達技術副總裁—— Steven Hong 表示," 從工作頻率以及雷達的機械設計來看,似乎用于汽車輔助駕駛。"
但也有網友猜測,這款毫米波雷達僅用于車內駕駛員狀態(tài)檢測。
圖源:Twitter
總之,毫米波雷達會回來,明年 1 月就能見分曉。
這也意味著特斯拉的終極自動駕駛傳感器方案,又有了新變數(shù)。
100% 純視覺的路線,不好走。
特斯拉與毫米波雷達的前世今生
毫米波雷達,眾目睽睽之下被馬斯克扔進垃圾堆。
去年 5 月,特斯拉官方公布,北美地區(qū)特斯拉 Model 3 和 Y,毫米波雷達被取消。
圖源:Tesla
在當時,新款 Model S 和 X,以及北美地區(qū)以外生產的所有車型,仍然保留毫米波雷達。
馬斯克對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的執(zhí)著,已是眾所周知。
但在之前的方案中,作為冗余,還在車身前端搭載了一個毫米波雷達。
另外就是 8 攝像頭 +12 超聲波雷達。
圖源:Tesla
相比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算是車領域相對成熟的傳感器了。
毫米波雷達測速,主要基于多普勒效應(Doppler Effect)原理,即便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也能檢測快速接近的物體,是安全冗余的重要組成之一。
在 Robotaxi 或高等級自動駕駛中,激光雷達 + 毫米波雷達 + 攝像頭,缺一不可。
不過雷達也有缺點,會增加車載計算機處理的數(shù)據量,對計算能力和多傳感器數(shù)據融合,提出新挑戰(zhàn)。
馬斯克之前不止一次對外分享過理念:盡可能使用少的傳感器,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夠減少數(shù)據融合和處理的挑戰(zhàn)。
當然,馬斯克最中意的毫無疑問是攝像頭為主的純視覺。
馬斯克的理論是,人類依靠純視覺開車,為啥 AI 不行?
取消雷達后,馬斯克也并沒有解釋原因。
但他在推特回復網友提問時,引用了 Reddit 上一段網友的評論,認為說得很準確。
圖源:Reddit
這段評論的大意是,雷達感知確實在特殊天氣下有優(yōu)勢,不過總體來講,大多數(shù)駕駛場景下沒啥用,還會因為增加冗余帶來數(shù)據處理的麻煩。
該帖里還說,視覺的優(yōu)勢在于靜止物體的識別和檢測,但技術是可以實現(xiàn)對動態(tài)距離和不同運動物體的相對速度的確定的。
整體來說,雷達只是適用于能見度低的情況,可這種情況下,也并非必須得用雷達,特別是前向雷達。
馬斯克認為上述這段評論,講到了點子上。
不過毫米波雷達目前的應用并非只為極端天氣冗余,車道居中、停車輔助等 L2 能力,實際都需要雷達的能力。
圖源:Tesla
但特斯拉官方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在向純視覺過渡過程中,這些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但很快特斯拉就會通過 OTA 軟件系統(tǒng)更新解決。
說不定后來在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馬斯克又幡然醒悟,意識到必須重拾雷達?
而且馬斯克在此之前也明確表示過,他并非完全否定毫米波雷達,他認為 " 高分辨率的毫米波雷達 " 勝過純視覺。
相比 3D 雷達,4D 雷達可以獲得更多數(shù)據,從而提供給決策規(guī)劃更多可依賴的信息。
所以如果這一次毫米波雷達真的回歸,是否意味著特斯拉也不是 100% 堅持純視覺路線?或者無法應對 100% 的路上問題?
這對馬斯克的擁躉和純視覺路線上的玩家們而言同樣是挑戰(zhàn),需要重估了。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