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第一職場網
(資料圖片)
" 教練式 " 職業規劃首創者
專注職場——定位、規劃、晉升、轉行
更有一群上進積極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一起活出自信美麗的自己
文 / 文馨
昨天,閨蜜就跟我抱怨說:" 我就不明白了,堂堂一個大領導,交代個任務,說話總是跟你繞著彎,就是旁敲側擊的那種。還有,每次開會 2 小時,很簡單的事,就是說不明白,講不到重點。每次開會,前奏就 1 個半小時,嘲諷這兒,指責那兒,從現象談現象,最后再一看表,哎呦,時間不早了,匆匆忙忙回到開會重點,講幾句也就散了,最后還來一句,大家時間寶貴,請各部門務必抓緊!"
我朋友,描述地繪聲繪色,仿佛畫面一般在腦海里閃過。
她接著跟我抱怨說:" 這領導的文采和表達能力,咱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正話反說,反話正說,人家這功夫修煉得爐火純真!每次,基本上都是我來做會議紀要,我自己相當于又重新溫習一遍領導講話,這個溫習要加引號,有時一遍不夠還得兩遍。特別痛苦,我真不知道該怎么總結出會議精神,這一二三,你說我再有杜撰文字的功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是?每次回放聽領導語調就想吐…… "
其實,閨蜜說的這種,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
以前經常去開發商開會,雖然我們是合作公司,但是人家公司領導講話,我們也是要認真聽著,當時,坐在我對面的營銷部經理就常常給我使眼色交流,而且還帶著一種難以名狀的表情,她這表情一出現,我似乎就知道他們領導要談論哪些了。現在想來都很有畫面感,可是這就是他們生存底色寫照啊,下面的人又敢說什么呢?
其實,領導,也并非全是這樣的。后來在職場中,我遇到一個年輕且特別實干的領導,典型的就是高 D 型性格,就是行動力特別強,說干就干,絕不拖拉,做事特別果斷,公司的整個氛圍也都是實干型的,在業內口碑也很不錯。
反而,我很厭煩那樣的領導,在分配工作任務時,也從不分工,就讓一起做,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催催催,沒準你辛辛苦苦做好了,領導一句話就給你否定了,特別打擊人。也不能說是你工作能力不行,很多時候,領導也是善變的,沒準他又想到了第二套方案罷了。
記得,曾聽一位職場前輩說起他的感想:
他說,一般運營平穩的企業,領導把話說一半,后邊集思廣益玩接龍,所以領導往往選拔跟自己價值觀能尿到一壺的員工。大伙怎么揣測領導意圖的都有,總有幾個啟明星,在領導眼前一亮。會辦事,會來事,會平事。
嘿!以后鞍前馬后保著領導去取真經的,就是他了。
所以,在我們關注日常工作,有些工作意義不大卻難度大,領導還含糊其辭的,大部分是這種意圖。
還有就是,公司領導要平衡各部門之間的利弊。
公司里很多大事大項目,都得是部門之間合作。做策劃的跟做落地的;做開發的和做運營的;做服務的和做售后的……得配合才能成事。
但這時候,領導也不從不明確分配出來,而且說,你們幾個部門商量協議一下,趕快制定一個方案,或者指派某部門經理牽頭,領導反而就不管了。
領導基本上只告訴幾個部門目標,不說各個部門權責分配。這就是讓你們自己掐。自己想辦法趨利避害。
人都有私心,一旦這么安排,部門之間和睦不了,但大基調領導布置了,大伙還得往前走。
所以,我這位職場前輩常常感慨說:企業領導都很聰明。
我琢磨著,似乎有一種兵法伐敵的思路,什么內政牽引之術,諸如此類。
我這位前輩還總結了一句: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但你老板未必永遠是你老板。你不甘心,那就換唄!只不過換一個老板,也大概率也是一個德行。
所以,想透了,挖深了,往往是令人彷徨的……
網上流行一個故事版本,我覺得很有意思:
在現場聽到這樣一段話,一個大領導給局里幾個領導說:
" 有這么個事, 一個女同志,是你們基層一個單位的,想往你們局里調,說是已經聯系過了。有個熟人給我提起這個事,我說,人家局里要不要人,你這個人合適不合適,我都不知道,我可以給你問一問。我想,一個女同志,離了婚,在基層也有困難……就這么個事,你們回去問一問情況。"
敘述這個場景的人說:我在旁邊聽了發懵……那領導這話幾個意思呢?你說,要調吧,為什么不直接說明白?不要調吧,又何必費這般口舌?只說情況,不講意向……
只瞧見,這時候,某局長立刻接了話,很爽快地說:" 好的,領導,明白了,我回去一定妥善辦好。"
所以,這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領導交辦。
原來,我們百思不得其解,不是領導沒有說明白,而是我們太年輕。
在職場上工作久了,你會摒棄掉原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定向思維;你也會摒棄掉,只要我兢兢業業、勤快務實,我就會得到同等的回報。
最后,總結一下,對于領導而言,最有利的方式是,講話講的很模糊,你可以往這個方向理解,但你如果往另一個方向理解,也不算錯,也能通。
當然,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層面,在廣袤無垠的語言世界里,你可以叫這個——高大上的稱謂:語言藝術。
而這樣做的好處是,領導永遠不會陷入被動,可是這樣做對于下屬非常不利啊,對于模糊的表態,下屬就需要付出額外的信息能力、分析能力,去了解形勢,去揣摩領導所想。
最后,結果就是,如果一直對,那這個下屬就天資聰慧,領悟非凡,自然就會慢慢贏得信任,能力上也是水漲船高,自己也會得到夸贊。
那要是錯了呢,就可能蒙受損失,甚至可能職業生涯都斷送了,或者說你職業前景也就到頭了。不過說回來,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任何場景下,下屬本來就處于天然弱勢地位。你除了發發牢騷,還能怎么辦呢?
說白了,這不是業務能力問題,這就是政治生存問題。
很有意思,在文章最后,我來拆解一下上面提到的版本:
" 有這么個事,一個女同志,是你們基層一個單位的,想往你們局里調 ",這句話,是在交代事情的詳細情況,這是一個人士調動問題,人員,現在在哪里,訴求是什么,交代的很清楚了;
然后,領導表示 " 說是已經聯系過了 ",就是說已經做過工作了,有位置,提前做過工作,這個訴求是可以實現;
" 有熟人給我提起這個事 ",就是在告訴你們,招呼打到我這里來了,而且我現在開口了我準備幫忙打這個招呼;
" 我說……我可以給你問一問 ",這是一個場面話,加一個回旋,保護一下自己,不要留下話柄;
" 我想,一個女同志……有困難……你們回去問一問 ",這里的 " 我想 " 代表自己的態度,我認為有困難要幫助是應該的,你們回去看看,意思就是沒啥問題回去就辦掉。
這樣拆解,你會不會恍然,這明明就是一道送分題,每一句都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了,其實,這有啥高手過招的?
該說的都說的清清楚楚了,態度也表達得相當明確了, 你是局長,你也只能說一句:我馬上就辦,其他還能說啥呢?
其實,很多電影作品中,也有這樣場景,更簡潔的,臨別時的幾個鏡頭。
縣里問鄉里:這次推舉誰?鄉里回復:推王某某,這位同志確實不錯,也干了挺多年了!縣里答:對了,我記得你們鄉里有個林某某,現在想來好多年不見了!鄉里立馬反應過來:書記,您走好!隨后畫面,縣里領導上車,揚長而去。隨后,鄉鎮連夜召開黨組會議,更換推選名單……
只能說,生活遠比戲劇精彩,職場的海比大海還廣袤,那鑲嵌著鵝卵石的藝術,太隱喻,太微妙,只能留給歲月,慢慢體味吧……
延伸閱讀: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