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492 年,越王勾踐帶著妻子和大臣范蠡,承受著戰敗國的恥辱,到吳國給吳王夫差羞辱。
夫差為什么不砍了勾踐了事呢?
(相關資料圖)
這里面也有吳越兩國的仇怨。
簡單說一下,公元前 497 年,楚國聯合越國一起針對吳國,當時的越國還是小國,勾踐也剛剛即位。
公元前 496 年,吳王闔閭起兵伐越,勾踐帶兵跟闔閭在槜李 ( 今天的浙江嘉興、桐鄉一帶 ) 展開大戰。越國實力不算強,但是,勾踐也有妙招 "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陣呼而自剄",意思就是說,以軍中罪人成列自刎驚亂吳軍而僥幸得勝,趁亂打敗吳國軍隊,吳王在那一戰中不幸中箭,那個時候的醫療條件肯定差得要命,吳王最終受傷而死。
吳王闔閭臨走之前,囑托兒子夫差:" 必毋忘越 ",這意思肯定不是讓急著他報仇,而是要時刻警惕越國,把越國作為死敵來看待。
但是,夫差年輕氣盛,殺父之仇,哪能輕易放下呢,此仇不報,無心享受,日夜操練兵馬,立志為父親報仇。
公元前 494 年,越王勾踐也聽說吳王夫差,整天沉浸在軍隊中,還發誓要給父親闔閭報仇。
勾踐睡不好覺了,哪有千日防賊的呢,勾踐決定先下手為強,省得夜長夢多,讓夫差強大起來,必然后患無窮。
但是,勾踐的想法遭到了文種的勸阻,勾踐不聽勸組,帶著軍隊去討伐那個整天想著報仇的小子夫差了。
吳王夫差帶著自己精心訓練的士兵迎戰,勾踐先是在夫椒(地名,今為無錫太湖馬山)慘敗,帶著 5000 殘兵退守會稽山(地名,今浙江紹興市區東南)。
夫差則是趁勝追擊,把越軍團團圍住。
自信滿滿的勾踐,被夫差一頓上來抽懵了,趕忙采用范蠡的建議,先低頭認輸求和保住性命再說,于是,準備厚禮派文種去找夫差求和。
聽說越王勾踐派人求和,伍子胥急了,對夫差說,千萬不能答應啊,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啊。
文種一看,有伍子胥這樣的主戰派,得給他安排一個對手。
于是,文種改變策略,他找到吳國太宰伯嚭,用美女、稀世珍寶砸過去,總有一樣喜歡的吧,果然太宰伯嚭跟文種成了有 " 通財之誼 " 的好朋友。
經過伯嚭的鼎力相助,夫差被說動了,決定答應文種的求和請求,但是,是有條件的。
勾踐也不得不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將國內一眾事務托付給文種等大臣,自己則是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 " 贖罪 "。
公元前 492 年,夫差在王宮看到了自己的殺父仇人,國仇家恨一朝得報,真是快意人生啊 !
殺了勾踐,豈不是讓他死得痛快,夫差才不會這么干。
他有意羞辱勾踐,他不僅經常在國人面前羞辱勾踐,還讓勾踐住父親墳前的小石屋子里喂馬、守陵。
勾踐在吳王這里,真是把面子扔到了地上,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養馬、除糞、灑掃,日復一日,面朝墳頭,春暖花開……不對,面朝墳頭,心胸放開。
這還不算,夫差生病了,勾踐親自品嘗夫差的大便,給夫差探明病因,討得吳王夫差的歡心,讓自己的日子稍微舒服一些。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三年的時間里,勾踐任勞任怨,吃盡苦頭,仿佛忘了自己是越國的國君,仿佛他就是夫差家奴一樣。
有太宰伯嚭這個 " 親越派 ",不斷在夫差跟前說好話,夫差也覺得勾踐已經服氣了,自己也出氣了,再天天折騰勾踐也沒什么意思了,把勾踐放回越國,讓越國做自己國家的小弟也不錯,萬一遲遲不回去,越國生了變故,勾踐就沒了價值,最終決定放勾踐夫妻回到越國。
公元前 490 年,勾踐回到了越國,短短三年,恍若隔世。
勾踐并沒有回到王宮居住,而是住在一個破房子里,也沒有睡自己軟軟的床,而是睡在柴薪上,并且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然后問自己:" 你忘記恥辱了嗎?" 每晚睡前,都要告訴自己:" 一定要記住在吳國受到的羞辱!"
但是,這個時候的越國,早已經哀鴻遍野,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擺在勾踐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振興,為此勾踐頒布了一系列的命令。
特別是在人丁方面的鼓勵政策,非常值得學習。當時的越國規定:男 20 女 17,必須結婚,不然父母就要受到懲罰;年級大的人,不能娶年輕姑娘為妻;婦女生孩子前要到官府報備,由國家派出醫生免費檢查照顧;婦女生男孩獎勵酒 1 壺、狗 1 條,生女孩獎勵酒 1 壺、豬 1 頭;家里有兩個兒子的,國家幫著養一個,家里有三個兒子的,國家幫著養兩個。
人多力量人,有人才有未來,越國的人口漸漸就多了起來。
強大自己,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還得削弱敵人,不然什么時候能追上敵人的實力呢,所以,勾踐的 " 美人計 " 出場了。
越國從民間挑選大量美女,進行了秘密培訓,培訓的內容絕不僅僅是如何贏得男人的寵愛,還有破壞吳國君臣關系,拉攏吳國 " 親越派 " 大臣,說白了,其實就是往吳國派遣間諜,美女西施就是其中最閃耀的那一個。
吳王夫差對西施那真是寵愛有加,有什么要求就滿足什么要求。同時西施還鼓動夫差,不斷向中原發展,耗損吳國的國力、軍力的同時,也是在轉移夫差的注意力,不要整天盯著越國。
勾踐更是大量派出奸細,收集吳國的大量消息,同時在吳國造謠言,離間吳國的君臣關系,打擊吳國的反越派,扶持吳國的親越派。
這還不算,勾踐還不斷以遭受天災為理由,向吳王夫差借糧,不斷減少吳國的糧食儲備,而越國則是儲備了大量的糧食。
聽說夫差要建造姑蘇臺,勾踐那更是大力支持,派人運去特大木料,鼓吹說是 " 神木 ",夫差一看也很喜歡,又更改了設計圖紙,擴大了姑蘇臺建設面積,這樣一來,這個工程就更加勞民傷財。
夫差這么搞,肯定有人不滿意了,那就是伍子胥。但是,夫差早就迷失了自己,根本不聽伍子胥的話。
公元前 485 年,意氣風發的夫差決定北上伐齊。要做霸主,就得拿出來實力,干翻霸主就是最好的方案了。但是,伍子胥卻反對,他直言指出,吳國的心腹大患是邊上的越國。
夫差根本不聽伍子胥的話,執意伐齊,最終大敗齊軍,獲勝而歸,夫差心里是非常驕傲的,覺得自己就是下一個霸主了。
不久之后,伯嚭這個 " 親越派 " 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說盡讒言,夫差逼伍子胥自盡,伍子胥真是死不瞑目,他恨恨地說:" 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東城門上,我要親眼看到吳國被越國滅亡 "。
公元前 482 年的春天,夫差迎來了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他帶領吳國的精銳部隊,北上會盟諸侯,吳國國內只留下戰斗力很差的老弱殘兵。
勾踐也迎來了復仇的最佳時機,他派范蠡去截斷夫差回國的路,自己則是親自率主力部隊由陸路北上攻打吳國,最終攻破吳國的都城。
夫差如愿當上了霸主,但是,反轉來得太突然,國家沒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太意外了。
哭笑不得的夫差,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踐求和。勾踐看到吳國的主力尚在,一時間也拿不下來,干脆答應講和,退出吳國。
屋漏偏逢連夜雨,公元前 478 年,吳國多年災荒又遇到了大旱,范蠡、文種又一次出兵攻打吳國,把吳國都城圍困起來,三年之后,吳王夫差看到軍隊戰力不夠,人困馬乏,不得不向勾踐求和。
但是,這一次,勾踐沒有允許夫差求和,夫差看到自己大勢已去,沒了生路,又不想像勾踐那樣忍辱偷生,最終決定自殺,臨死前說道:" 我真是沒臉見伍子胥啊!"
勾踐一朝報仇雪恥,終于揚眉吐氣了,他滅了吳國,葬了吳王夫差,以后又殺了 " 親越派 " 太宰伯嚭,給自己忍辱負重的故事畫上了句號。
【子霄讀史感悟】
勾踐是一個狠人,對自己狠,值得好好學習。
一、只要夠狠,恥辱不可怕。敗不可恥,可恥的是忘記失敗,醉生夢死。勾踐顯然是一個狠角色,能夠狠下心來接受恥辱,也能夠心狠心來洗刷恥辱。
二、只要夠狠,做事一定有方法。勾踐為了報仇雪恨,方法非常對路,強大自己,削弱敵人,讓敵人放松戒備,然后攻其不備。
三、只要夠狠,努力一定有結果。勾踐的努力,換回來了結果,雖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他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對自己狠一點,段時間很容易,難的是狠它十年二十年,這才能出好結果。
一顆種子,只要有了適當的溫度濕度,發芽是沒問題的,但是,要想成長起來,需要足夠的營養。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首先要有持續動力的源泉(勾踐的動力是復仇),接下來要謀事有策略,方法要對路,要有底層邏輯和核心打法,最后要有長時間的狠勁堅持。
如此一來,想做成點事,不會太難。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