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伴隨著《" 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的提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駛入黃金期,這得益于國內大市場和全球供應體系的輔助與加持,也與本土企業的奮力研發息息相關。在設備升級和產業融合之下,目前高端設備領域已經有了實質性變革,涌現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他們在國產替代進程中邁出了一大步。
在 11 月 23 日舉辦的 2022 年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上,作為介入領域的 " 獨角獸 ",唯邁醫療引起專業人士的注意。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手術的精度也愈發提高。其中介入治療具有精準、微創的優勢,逐漸被許多醫生和患者重視,但是介入治療也有其弊端,醫生需要長時間暴露在 X 射線的條件下,雖然醫生可以通過穿著鉛衣來手術,但職業生涯長時間的輻射仍可能會嚴重影響醫生健康。
唯邁醫療 CEO 楊賀對此介紹:超量 X 光線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中國醫生一天需要完成的手術量很高,其工作量遠超世界平均水平的三至四倍,醫生在床旁進行手術時,承受著射線對身體極大的傷害。
在此背景下," 既不耽誤手術效果,又能使醫生能夠在無射線條件下安全手術 " 成為了業界普遍的訴求,而介入機器人的誕生,極大改變了現狀。它實現了介入醫生在無射線條件下完成介入手術,徹底擺脫了 X 射線輻射傷害,大幅提升了介入醫生健康水平。
同時,醫生無需穿戴笨重的鉛衣,避免了肩頸、腰椎勞損錯位的職業病,大幅改善了醫生手術環境。5G 技術時代,通過介入機器人 ETcath 及遠程介入手術控制系統,可真正實現醫生異地與遠程手術。
2021 年 10 月,ETcath 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由周玉杰教授團隊操作完成國產介入機器人首例 PCI (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 ,取得圓滿成功。2022 年 9 月,唯邁醫療 ETcath 介入手術機器人獲準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 ( 綠色通道 ) ,成為中國第一款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國產自研介入手術機器人。
據悉,2023 年唯邁醫療將推出多種不同尺寸平板,適配心臟、外周等更多手術類型,推出復合手術室專用機型 DSA,結合介入手術機器人及 AI 影像處理平臺,完整呈現 " 眼、手、腦 " 一體的醫療解決方案并應用于臨床,為術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手術支持,由此為患者帶來更加安全的手術環境,更好地解決病痛。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 小時報料熱線 0731-85571188。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
頭條 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