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頻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蔡嘉鴻
剪輯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炯勛 梁喻
(相關資料圖)
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張華
11 月 18 日傍晚六點半,正是飯點,廣州琶洲方艙醫(yī)院 A3 館內的 " 主干道 " 上一片忙碌。人們有序地排成幾條隊伍,準備領取自己的晚餐,志愿者們在隊伍前頭,熟練地從保溫箱中取出飯盒,再配上餐具和飯后水果,遞到排隊的人們手中。
謝萍發(fā)放晚餐
取餐,轉身遞餐,再轉身取餐,再遞餐……如此不停地持續(xù)了一個小時,志愿者謝萍終于發(fā)完餐食,歇了一口氣。" 快、穩(wěn)、準、狠 " 是謝萍總結出來的發(fā)飯四字訣," 大家都很有秩序,速度就很快,志愿者們也很積極,只想快點把飯送到大家的手中。" 當天,是謝萍感染新冠后住進琶洲方艙的第 11 天,也是她成為方艙志愿者的第 10 天。在此之前,她居住在廣州海珠區(qū)客村,是一名服裝行業(yè)從業(yè)者。
11 月 7 日,住進琶洲方艙后,謝萍很快地適應了環(huán)境??吹结t(yī)護人員的忙碌,和剛進來的感染者們的迷茫," 當時我就在想,我是不是應該去幫忙一下 ",謝萍說。第二天,她看到墻上張貼的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謝萍跟醫(yī)護人員交流志愿服務工作
報名成功后,她領到了一個寫有 " 志愿者 " 的紅袖套,這是方便方艙中需要幫助的人們,憑借這一抹紅袖來辨認志愿者。除了一日三餐的忙活之外,謝萍還會幫助醫(yī)護人員搞衛(wèi)生、發(fā)物資、做登記等,大家的衣食住行,她都能搭上一把手。因為經(jīng)常走動,謝萍對方艙里面不同的分區(qū)已經(jīng)十分熟悉,幫助醫(yī)生護士找人時,她拿上印有床號的單子,就能直達目的地。謝萍覺得,方艙里是一個大家庭," 我們住在一起,就要團結,有一股團結的力量,大家住在這里就會安心,有好的心情接受治療。"
謝萍喜歡在網(wǎng)上直播,成為志愿者后,她將自己的直播賬號名稱改成了 " 紅袖妹妹 "。在直播時,她分享自己在方艙中的生活。一處館內原有的工作臺是謝萍常用的直播地點,發(fā)完晚飯后,她坐下來邊吃邊直播:" 這個是蘿卜炒雞肉,還有肉,有青菜,搭配得挺好的,這個梨很甜…… " 謝萍說,她想通過直播,告訴大家不要恐慌、不要擔心、不要害怕," 我自己就是一名新冠患者,你們如果想看的話,就可以看到我是如何確診、治療、出院的。" 直播中,時不時有親友也在方艙中的人來跟她詢問互動,謝萍不忘自己的志愿者身份:" 我在 3 號艙,如果你們在 3 號艙,有需要幫忙的可以找我。"
琶洲方艙內的生活有序如常
琶洲方艙醫(yī)院 A3 館由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接管,據(jù)該院琶洲方艙醫(yī)院醫(yī)療總負責人林周勝介紹,方艙內有 218 名醫(yī)務人員,收治了 1600 多名患者。醫(yī)療隊中,隊員們基本都有在外省市抗疫的經(jīng)驗,他們將既往的方艙管理經(jīng)驗運用在琶洲方艙中,讓志愿者參與方艙管理,運行效率得以提升。
截至 19 日 24 時,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琶洲方艙醫(yī)院已有 490 名患者出院。20 日," 紅袖妹妹 " 更新了一條動態(tài),視頻中,她的名字出現(xiàn)在出院名單上,她將在三天內完成出院,在文案中她寫道," 愿所有人平安健康。"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