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鄉,房前屋后種滿了金燦燦的橘子,可甜啦!我想邀請在座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去我的家鄉,教我們寫詩!"11 月 20 日晚,在 " 中國文學盛典 · 魯迅文學獎之夜 " 的頒獎晚會現場,一群來自湖南懷化會同縣粟裕希望小學的 " 小詩人 " 們,向臺下的作家們發出了一份溫暖的邀請。
這群活潑的孩子,平均年齡不到 10 歲,但卻用稚嫩的筆觸,寫出了一篇篇扣動心弦的詩句。
" 油菜花是作曲家新作的曲子 "" 飄進我耳朵里的,是桃花的甜言蜜語 "" 我一口吞下了鳥叫 " ……仔細閱讀這些句子,孩童世界里天真爛漫,就像溫柔的春風,輕輕地拂過我們的心間。
(相關資料圖)
與小草說悄悄話,把秘密分享給微風……這是孩子們創作詩歌的方式
懷化會同縣地處武陵山區,而粟裕希望小學距離縣城還有約 6 公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孩子們的生活,就浸染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每一寸時光里都是田野味道。
挖掘這些孩子 " 小詩人 " 潛質的,是他們的老師李柏霖。這個笑起來眉眼彎彎的 95 后姑娘,已經在粟裕希望小學工作了 5 年。
" 棉花吐出了豐收。"2017 年下學期,一個孩子在語文試卷上寫下這樣一個句子,老師李柏霖眼前一亮," 寫得太好了,一個‘吐’字,寫出了畫面感,把秋天寫得好生動。"
這個美麗的句子,讓李柏霖有了一個想法: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擁有著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就是天生的詩人。" 我可以教孩子們學詩寫詩,讓他們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內心獨白,給孩子們一個豐富美好的精神世界。"
于是,李柏霖將詩歌帶進了課堂,孩子們的詩意旅程就此開啟。" 柏霖老師就像一個‘火把’,點燃了孩子們用詩歌表達內心的‘星星之火’。" 會同縣粟裕希望小學副校長龍桂林說。
李柏霖說,要讓孩子們看見生活的詩意,先要讓他們看見、聽見、聞到、摸到這個世界。于是,語文課堂上,她鼓勵孩子們去親近大自然,可以與蝴蝶蜜蜂交朋友,跟小草說悄悄話,把秘密分享給微風……詩歌是自由的表達,寫詩的課堂自然也是。
就這樣,在孩子們的筆下,花不再是花,而是長大的春天;風不再是風,而是媽媽溫柔的撫摸…… " 童真的表達,很質樸很干凈。" 李柏霖認為,童詩不應該局限在平仄、韻律等框架里," 它就是自然的、不加修飾的表達,就是孩子們看到的世界。"
孩子們的詩歌創作,自然與成年人不同,但是因為有了李柏霖的引導,藏在孩子們腦海中的爛漫詩意,就如春芽般迎風生長。
比如,孩子在紙上寫了 " 春天 ",李柏霖就會引導孩子開始聯想," 春天,可以讓你想到什么呢?"" 春天里有花草,還有細細的春雨…… "
" 春雨和花草會干什么呢?"" 春雨會滴滴落在花草上…… "
孩子凝神想一會,腦海里立馬有了詩句:" 我可以寫‘春天的雨,滴滴落下來,然后把睡著的花草叫醒了’…… "
就這樣,一問一答中,孩子們的表達逐漸清晰,那些結著美麗詩意的句子,也緩緩流淌出來。
5 年多時間里,李柏霖帶著學生們一共寫下了各類主題的詩歌 1400 余首。詩歌里的美麗風景、飄逸想象也具象為一粒粒種子,在孩子們內心生根發芽。
這一次來到北京,登上 " 中國文學盛典 · 魯迅文學獎之夜 " 的舞臺,孩子們十分開心。孩子們說:" 舞臺下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就是我們在書本上讀到的那些文章、詩歌的作家,感覺好親切!" 還有孩子堅定地表示:" 長大后,我也要成為一名作家,寫很多很多讓小朋友看的故事和書!"
第一次來北京,興奮勁兒都洋溢在孩子們的吟誦聲中
" 第一次來北京,這里有好多的高樓大廈,我們還看到了天安門,我們演出的那個劇院也十分的漂亮!"10 歲的粟盈淇,聊著第一次來北京的印象,臉上笑開了花。
" 以前只是在電視上和書上看到北京,這次是自己親自來到了北京,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不一樣!我們在車上時,還看到天安門,金碧輝煌的模樣,特別的壯觀!"
粟盈淇說,這幾天在北京參與頒獎晚會的彩排,雖然有一點累,但是也很開心。" 因為我們之前只在電視上看過晚會演出,這次還可以自己上臺,很激動。沒來之前我覺得參加演出應該不是太難的事,但是來了之后,發現其實挺難的,在舞臺上要表演好自己的動作,還有表情,也希望自己最后的晚會上,也可以表演好!"
在酒店的休息間隙,粟李鈺翻開作業本,開始記錄每天的日記:" 第一次來到北京,我萬分激動!北京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現在愿望實現了…… "
粟李鈺說,這次晚會的節目除了一起演唱外,還要給獲獎的叔叔阿姨頒獎,自己想都不敢想。" 可以看到這些作家叔叔阿姨,還可以給他們頒獎,這是值得我驕傲的事兒。" 粟李鈺還說,自己正在整理思路。" 這次來北京,參加頒獎禮,是一次很特別的經歷,肯定會寫一首詩,不過現在還沒想好,我還需要好好想一想。"
來到北京后,孩子們一邊按照晚會的要求參加彩排,一邊也堅持每天的學習和讀詩。一有休息時間,有的小朋友就拿出自己之前寫的詩,抑揚頓挫地吟誦起來:" 泥土懷抱里的種子,在慢慢長大;雨水親吻著花朵,在慢慢長大;而我,在爸爸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長大…… "
彩排舞臺下,孩子們也毫不怯場,粟盈淇與龍夢瑤就端著老師的手機,跑到了作家的席位去玩。" 我們碰到了蔣巍老師,我們還給他拍了照,蔣巍老師還問我們寫了哪些詩,還夸我們的詩寫得好呢!"
粟盈淇說,希望把自己的詩歌也念給作家們聽,也希望可以第一時間把自己這些天在北京的經歷和故事也講給在家里的同學和老師們聽。" 雖然他們沒有來北京,但是我覺得我們就是一個整體,我一定會把這次在北京所有看到的、聽到的,都講給他們聽。"
詩歌叩開孩子們的心門,他們變得眼里有光、心中有夢
" 大概,冬天是梅花的心上人吧。" 第一次讀到這個句子時,李柏霖的內心就被隱隱地撞擊。
寫下詩句的孩子告訴她:" 冬天那么冷,梅花也堅持盛開,一定是因為梅花想見冬天,他們相愛。如果爸爸媽媽也像梅花和冬天一樣就好了。"
詩歌,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詩歌,或許是找到人生答案的一把鑰匙。
會同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坐落于雪峰山下的粟裕希望小學里,約一半學生是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系統化的教育和父母的陪伴,這里的孩子都十分靦腆,不會表達。
但詩歌的出現,給了這些孩子新的生活意義,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因為詩歌,可以找到表達的出口。
" 小蝌蚪想找到媽媽,尋問了很多人,終于在荷葉上找到了媽媽。但我想找到媽媽,卻沒有一個人告訴我。" 讀到這里,李柏霖找到寫詩的孩子龍彥妃一起曬太陽,傾聽她的孤獨。
" 你飛遠,飛到云上都可以,反正,線在我手里;你長高,長到天上去都可以,反正,根在我心里。" 學生梁佳琪寫下了這首《風箏與小樹》的詩,梁佳琪說,李老師教大家開動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然后寫出來。
" 我一口吞下了鳥叫,鳥叫里有嫩綠的青草,還有明媚的春天,真好,春天的味道。" 學生張雅欣寫下這首 " 天馬行空 " 的《鳥叫》,她說,自己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時,小鳥的歡快叫聲給了她靈感,于是她就寫下了這首詩。
" 通過寫詩,很多孩子變得眼里有光、心中有夢。" 李柏霖說,孩子們通過詩歌來記錄生活,表達自己。難過、開心、無聊、有趣等情緒都被記錄在自己的小詩里,他們也更加愿意敞開心扉。
有孩子曾經問李柏霖:" 什么是詩?" 李柏霖用女詩人依尼諾 · 法吉恩的話來回答—— " 玫瑰不是詩,玫瑰的香氣才是詩。"
" 教山里的孩子學寫詩,有什么意義?"" 學寫詩,能學成詩人嗎?" 面對這些質疑聲音,李柏霖都是淡然回應:" 詩歌于大山里的孩子而言,就像一扇扇心門。叩開這扇門,你會看見他們多么愛這個世界。" 這一次的北京之行,孩子們近距離接觸了中國文學的榮光," 對我來說,這肯定是一趟意義深刻的經歷,對孩子們來說,相信那些文學的花朵,此刻已經在他們的生命中再一次綻放。"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 小時報料熱線 0731-85571188。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20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