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學(xué)盛典 · 魯迅文學(xué)獎之夜 " 將于 2022 年 11 月 20 日在北京舉行。第八屆魯迅文學(xué)獎 35 位獲獎?wù)邔R聚一堂,在隆重典雅的頒獎禮上領(lǐng)受中國文學(xué)最高榮譽。晨視頻邀你一起見證文學(xué)的力量,共享文學(xué)的榮光。
" 月光從窗口照進來,灑在父親的身上,絲毫沒有打擾到父親。反而已經(jīng)融入了父親,讓我覺得父親格外和月光相似了,甚至他就是一灘凝結(jié)的月光。" 這是作家陳倉在他的散文集《月光不是光》中所描述的場景,他曾想把 " 父親與月光 " 的畫面拍攝下來作為影像留存,但卻始終留不住這一刻朦朧溫情的感覺,于是決定用筆慢慢記錄下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月光不是光,那是什么呢?" 這本散文集里共收錄了《我有一棵樹》《月光不是光》《哥哥的遺產(chǎn)》《拯救老父親》等八篇散文,其中大部分都是寫父親與家鄉(xiāng)的故事。陳倉的家鄉(xiāng),在陜西秦嶺山脈下一個叫 " 塔爾坪 " 的村莊,這也是他多部作品里提及的地方。父兄們微薄的生活、對土地的眷念以及他們深藏于骨子里的智慧與善良,這里的人、事、物承載的都是濃厚思念之情。
△陳倉和父親在老家屋前
頭頂三尺是遠方,地下三尺是故鄉(xiāng)。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時代的浪潮之下,許許多多的年輕人為了生計夢想進入大城市闖蕩漂泊,離開了他們的家鄉(xiāng)。而他們的父輩卻依然選擇守候,把自己的生命一點一點種進那片地里。陳倉的父親就是,一守就是一輩子。在《我有一棵樹里》中,父親曾經(jīng)說,他下輩子既不想上天,也不想入地,只是想做一棵樹。種樹是父親一個人的宗教,他雖為人,卻早已經(jīng)修成了樹。 莽莽秦嶺山中的一戶普通人家的故事,卻折射出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身影,文字里流露出的真情實感也讓那些久久在外漂泊的人深深共情了一回。
在陳倉看來,《月光不是光》散文集與他以往的作品不同之處在于,里面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都是真實發(fā)生的,對于讀者來說,真實往往更能觸動人心。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可能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在《拯救老父親》這篇里,講述了拯救病危父親驚心動魄的故事。干了一輩子農(nóng)民的父親一生只有六萬積蓄,為了這次搶救花光了,那他這輩子是不是就此被抵消了?當(dāng)子女們在金錢與孝道,死亡與活著之間苦苦掙扎的時候,是永不放棄的愛從死神手里搶回了父親,正如文章最后寫道:因為父親活著,故鄉(xiāng)就活著,父親不在了,故鄉(xiāng)也就不在了。
" 好的文學(xué)作品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月光不是光》就是我的父親和親人們,用他們的皮肉熬出來的。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我只在乎寫出靈魂深處的閃光就行。對于讀者來說,重要的是這些文字是不是真誠的,能不能觸及他們的靈魂深處,引發(fā)共鳴。" 陳倉說。
11 月 20 日," 中國文學(xué)盛典 · 魯迅文學(xué)獎之夜 " 將在北京舉行,而前幾天,農(nóng)歷的十月十八,是陳倉父親去世一周年的祭日。在來北京參加頒獎典禮之前,他從上海繞道陜西老家,把自己的這本獲獎的散文集放在父親的墳前,作為一座小小的碑,留在了塔爾坪的月光里。
瀟湘晨報記者龔璇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在應(yīng)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jīng)采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guān)注:xxcbwx,24 小時報料熱線 0731-85571188。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