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壹 DU 財經
近日來,網絡上盛傳威馬汽車大幅降薪:" 普通員工工資七折發放,高管的工資更是對半砍 "。對此,威馬的解釋是 " 降本提效 "。在此之前,還傳出威馬董事長沈暉 12.6 億天價年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有天價年薪,后有大幅降薪,威馬究竟缺不缺錢?
今天我們為威馬 " 算算帳 ",從數據上客觀地看看威馬到底缺不缺錢。
01 威馬的錢從哪來?
一個企業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內部經營產生和外部融資。從內部經營情況來看,威馬招股書披露,近三年來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7.62 億元、26.72 億元和 47.43 億元,其中 2020、2021 年的同比增長率達到了 51.62% 和 77.51%。但從合計營收這項看,威馬已經有了掉隊的跡象:近三年其合計營收達 91.77 億元,與 " 蔚小理 " 三家差距明顯,甚至不足第三名小鵬汽車的三分之一。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從業務構成看,威馬主營的車輛及部件銷售業務在近三年占據了相當高的比例,分別達到了 97.75%、93.51% 和 90.65%。隨著車輛銷售規模的增加,威馬獲得的新能源汽車積分也越來越多,由此給 2021 年帶來 3.81 億元收入。
出售監管積分屬于一項 " 無成本 " 業務。2021 年特斯拉有 140 多萬分,按照 2021 年新能源積均價 2088 元 / 分計算,特斯拉在這一項就凈賺 29 個億??梢姳O管積分對于威馬這種純電動車企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其他產品及業務主要包括向關聯方收取電源采購費用以及線上商城、融資租賃、汽車租賃等等。雖然數額很小,但毛利率逐年上升,至 2021 年已經扭虧為盈。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威馬也從外部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根據公開數據,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從 A 輪到 D 輪,威馬一共獲得了 4 輪 12 次融資,共計獲得超過 410 億元人民幣的融資資金,其中不乏紅杉資本中國、騰訊投資等等知名 PE/VC 機構。
作為對比,蔚來美股 IPO 前融資金額約 130 億元人民幣、小鵬美股 IPO 前融資金額約 370 億元人民幣、理想美股 IPO 前融資金額約 160 億元人民幣(以上全部融資金額均為公開資料整理,受到匯率、以及非公開數據的影響,數據僅為粗略估計),威馬獲得的融資絕對是排在造車新勢力前列的。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不難看出,至少 2022 年前投資界對于威馬是絕對看好的,企業的現金流也得到了保障。2019-2021 三年間,盡管威馬汽車的 " 造血能力 " 不夠強,但是通過 " 輸血 ",不僅彌補了自身的經營損失,還獲得了更充裕的現金流。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從收入來看,威馬似乎并不缺錢。那為何還會出現開頭那一幕呢?這就需要 " 數一數 " 威馬把錢都花在哪兒了。
02 威馬把錢花哪去了?
作為造車企業,威馬成本的大頭自然是制造。威馬 2019-2021 三年的銷售成本分別為 27.89 億元、38.35 億元和 66.90 億元。因此,可以算出三年的毛利全部為負。
從業務上看,銷售成本的大頭都在造車所用的原材料及耗材上,2019-2021 年分別為 18.80 億元、30.42 億元和 52.98 億元,占比也上漲了將近 10 個百分點。結合營業收入可以發現,僅這一項支出就覆蓋了全部的營業收入,并且這項支出 / 營業收入的比值也是越來越大。
簡單來說,威馬每造一輛車,從購買材料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虧本了。員工的薪資也可以理解為是 " 投資人在給員工發錢 "。
對于新能源電動汽車,最核心、最貴的部件便是電池。威馬這三年前五大供應商中第一大(2020、2021 年前二)的供應商都是電池供應商,采購額分別占到了 21.1%、14.3% 和 18.8%,相對較為集中。而據威馬披露,電池模塊的供應商主要為 CATL(寧德時代)和 TAFEL(塔菲爾)。作為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的寧德時代,擁有者強大的議價能力。因此壹 DU 財經推測,成本較高很可能是威馬相較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進而顯得其原材料成本比其他車企更貴,而過于集中的供應商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效應。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在研發投入上,威馬的腳步顯得停滯不前。2019-2021 三年的研發開支為 8.93 億元、9.92 億元和 9.81 億元,其中最主要的研發科目——設計及開發開支這三年基本沒有什么增長,為 5.64 億元、6.48 億元和 6.04 億元,占研發開支比例的 63.19%、65.37% 和 61.58%,但是隨著營收的增長,其占營收的比例從 32.02% 直線下跌到了 12.74%。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橫向對比來看," 蔚小理 " 三家的研發支出都超過了 30 億元,其中小鵬和理想在 2021 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均超過 100%;蔚來雖然沒有明顯增長,但是奈何投入的基數大,僅 2019 年的研發投入就超過了其他三家之和。電動化與智能化同步進行,對造車新勢力來說,技術就是最強的生產力。就像長跑中的加速度,研發一旦落后了,企業的發展便會以幾何倍數的速度的落后。本是同一起跑線上的對手,可能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除了研發和制造以外,營銷也是一個造車新勢力重要的支出部分。威馬的銷售費用組成結構和變化與研發開支類似,三年的營銷及推廣支出占銷售費用的 65% 上下,但是隨著營業收入的增加,其占比也隨之下降。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在營銷上,威馬同樣有些 " 不進則退 "。2019 年,除蔚來以外,三家的銷售費用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甚至威馬還超過了理想的銷售費用。但由于近三年的原地踏步,也像研發一樣落后于其他三家。
從知名度來看,壹 DU 財經與身邊一些人聊了聊,發現許多人甚至沒有聽過 " 威馬 ",但幾乎都聽過 " 蔚小理 "。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威馬營銷 " 裹足不前 " 的現狀。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最后要談的是前一段時間大家最關心的 " 董事長薪酬 " 問題。根據行政費用中的雇員薪酬顯示,威馬 2019-2021 三年行政人員的薪資增長越來越快,分別是 3.98 億元、12.08 億元和 21.06 億元,同比增速 69.0% 和 77.9%。而相較之下汽車制造、銷售及研發人員的薪資增速僅為 3% 左右、15% 左右和 26% 左右。同樣的,行政人員薪酬占比也越來越高,兩年間就從 48.46% 漲了幾乎一半,高達 76.95%。
數據來源:網絡公開數據,壹 DU 財經整理
在 2021 年 21 億元的行政支出中,董事及監事薪酬就占了 17.46 億元。其實仔細看這份報表,薪資其實只占了不到 1%,絕大多數都是" 受限制股份 / 購股權開支 "。按照威馬的解釋,這一項是向管理層成員授予股份獎勵。股權激勵一般有著嚴格的執行條件,通常與業績直接掛鉤,而根據目前威馬的財務情況來看,很可能無法立刻實現。因此有一些人士認為這項很可能不是付現的金額,只是放到了賬面上方便披露統計。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威馬如今正處在 " 越虧越多 " 的風口上,無論薪資怎么安排都會顯得不大合適,想要止住謠言還需一份優異的答卷。
圖片來源:威馬招股說明書
總結來說,雖然威馬 " 錢包很充裕 ",但總感覺錢沒有花到 " 刀刃 " 上。
03 威馬,真的落后了
作為初代造車新勢力之一,威馬真的落后了。
隨著 " 蔚小理 " 和零跑接連上市,威馬在 IPO 上已經落后了。2021 年,威馬曾沖刺科創板,但因科創板 IPO 政策收緊以威馬自身財務數據的不理想,最終鎩羽而歸。今年,威馬轉向港股主板進發,已經于 6 月份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書。但如今已經過去了近半年,沒有任何后續消息的 IPO 看起來仍是一個未知數,投資者們能做的也只能祈禱威馬今年交出一份好看些的財報。
市場格局上,威馬也落后了。根據汽車之家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近半年威馬銷量最好的是威馬 E.5,但僅僅排名第 48,而威馬 W6、威馬 EX5 更是排到了第 100 名和第 120 名,全部加起來也只銷售了 20248 輛,剛剛超過比亞迪秦(19702,第 37 名)。后起之秀哪吒汽車的哪吒 V 銷量達 58484,并且上漲趨勢還不斷上升,即將邁入前 10 的大門。
此外,在產品矩陣上,威馬表現得也十分單一。根據招股書,至 2022 年下半年,威馬一共僅有五款車型,目前官網在售的有 EX5 系列、W6,價格處于 10-20 萬元區間。相比下,蔚來官網上在售 6 款車系,價格處于 30-50 萬的區間,屬于高端路線;小鵬官網上在售 4 款車系,價格區間在 10-40 萬之間,其中 G9 屬于今年新推出的高端路線產品;理想汽車官網上在售的 4 款車系,價格區間在 30-50 萬之間,亦屬于高端車系。
不難看出,現在的 " 蔚小理 " 已走上高端路線,而諸如哪吒、零跑等也以更低的價格占據了下沉市場,這就使得威馬的產品矩陣 " 有些尷尬 "。據報道,威馬曾經的 EX6 也想開辟高端市場,但終究以慘淡的銷量收尾。
由此,壹 DU 財經認為,威馬如果要想在消費者品牌觀念愈加固化的高端市場上打開缺口,產品就必須要有突出特點," 低價高值 " 的策略或許能在紅海市場中拼出一條路來。
圖片來源:威馬招股說明書
寫在最后
縱使威馬已經在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中落伍,但多年來的發展與沉淀仍為威馬的未來保持著一定的可能。招股書中,威馬表示,將持續加強技術投資、豐富產品組合、加強與用戶的連接、推動全球化布局。威馬的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