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
(資料圖片)
當兩個孩子爭搶打鬧的時候,大人是不是會脫口而出這樣的話?
姐弟組合是很多父母心目中最理想的二胎模式,就是因為姐姐可以照顧弟弟,小時候指望姐姐讓吃讓穿,長大后指望姐姐給錢給物。
可是姐姐呢?
看過《少年說》里的一位小女孩吐槽自己姥姥:小女孩表示自己有一個小弟弟,她很喜歡弟弟,但是自從弟弟出生后,她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姥姥對她說的,弟弟還小,你應該讓著他。即使弟弟搶了小女孩的零食和玩具,都要讓著他,就是因為弟弟年齡比她小。
甚至有一次,弟弟無緣無故的咬了她的肩膀,當小女孩教育弟弟下次不要這樣的時候,姥姥還是表示要讓著弟弟。小女孩就想問一下,為什么自己要讓著弟弟呢?面對小女孩的責問,姥姥表示,弟弟他太小了沒有保護自己的意識,所以才需要你讓著她。
姥姥的回答并沒有讓小女孩滿意,接著她表示自己也是一個孩子,她也需要別人的照顧,不應該把所有的愛都放在了弟弟身上。說到最激動的時候,小女孩甚至還留下了眼淚。
她原本也應該是被父母寵愛的小公主啊,卻因為弟弟的到來,被忽視甚至在矛盾中產生心理陰影。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但謙讓的原因不應該來自 " 因為你大,就該讓著 " 這種道德鎮壓。
畢竟,事情是用對錯來區分,不是用年紀大小分的吧。
長輩一味地指望姐姐讓著弟弟,不但讓弟弟對姐姐和父母有了依賴,更容易讓姐姐心生不平,親情更是無從談起。
況且,如果大人一直強調 " 大讓小 "," 讓 " 的孩子忍氣吞聲," 受 " 的孩子覺得理所應當。久而久之," 讓的 " 變得察言觀色膽小委屈,遇事不敢大膽維護自己合理權益;" 受的 " 不斷被強化和鼓勵錯誤行為,變得霸道任性,不講道理。這樣的結果,相信沒有家長愿意看到。
曾經有個姐姐傾訴說:家有一個弟弟,媽媽從來不讓弟弟干活,所有的家務活都是我來做。
我問媽媽:" 為什么弟弟不用做家務 ?"" 媽媽說:" 因為弟弟還小,你是姐姐。"
我開玩笑似地問媽媽:" 假如弟弟比我先生出來,是不是我就不用做家務了 ?" 媽媽說:" 要是弟弟先生出來,就不會有你了。"
這才是很多父母重男輕女的真相,在他們的心目中兒子是最重要的。
姐姐只是幸運地比弟弟先出生,要不然連這個世界的面都見不到,讓著弟弟當然理所應當。
知乎上有人提問:" 姐姐要讓著弟弟 " 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什么影響?最高贊的答案是這樣說的:
我有一個親姐姐,大我 9 歲。每次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會對姐姐說:" 要讓著弟弟,保護好弟弟。" 同時對我說:" 要尊敬姐姐,聽姐姐話。"
答主說這兩句話父母從來沒有分開說過,他們一直在踐行著,這也是姐弟倆從小到大一直親密無間的重要原因。
姐姐比弟弟心智更成熟一些,在吃穿方面適當讓讓弟弟沒有錯,怕就怕有些父母把這種 " 讓 " 視為理所當然。
其實家有兩個孩子最忌諱的一句話就是:" 你是姐姐(哥哥),你要讓著弟弟(妹妹)" 因為兩個孩子的年齡都差不多,一味的讓大寶退讓,會增加大寶討厭二寶的情緒。
比如一位匿名答主說:" 小時候我媽一說這句話,下次我揍我弟弟下手就更重一些。" 聽起來是不是感覺觸目驚心?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姐姐,會憎恨父母的偏心,一心遠離孤身闖世界,甚至在結婚成家以后還是得不到幸福,陷在童年的痛苦中走不出來。
本來應該得到父母同等呵護的姐姐,只是因為有了弟弟,就被父母肆意地要求過多地承擔她們承受不起的責任,對姐姐的傷害真的很大。
好在年輕一代的父母們的觀念也在更新,知道姐姐雖然年齡大一點,但是同樣需要父母的愛,比如田亮和葉一茜的做法就值得稱贊。
田亮曾在節目中說,姐弟倆一起玩,弟弟發現吃虧了,就假裝摔倒和假哭。
奶奶和外婆立馬質問姐姐森碟,森碟委屈地說:" 不是我推的,是他自己摔倒的。"
此刻森碟的心里肯定是難過的,田亮跟森碟說:" 你是爸爸的幫手,你要帶好弟弟,你們倆是一個整體,要成為伙伴,而不是爭寵的對立面。"
田亮不僅沒有指責森碟,反倒是給了森碟引導弟弟的權利,這樣姐姐才會發自內心地去照顧弟弟,姐弟倆的關系才會越處越好。
田亮曾在微博上發了一張森碟帶著弟弟騎玩具車的照片,配文說:等你長大,等你長高,也要站在姐姐的前面,勇敢保護她。
姐姐年齡大,但是姐姐畢竟是女生;弟弟年齡小,但是弟弟是男子漢。父母教育弟弟學會保護姐姐,會激發弟弟勇敢承擔責任。
全面二胎政策開放以后,就意味著很多的女孩將要成為姐姐,原本也是全家寶貝的她們,將要面臨如何做姐姐的新課題。
姐姐和弟弟是這個世界上血緣關系最近的兩個人,父母最大的期待是姐姐呵護弟弟,弟弟保護姐姐,這才是姐弟組合家庭正確的打開方式。
父母們不要再說:" 你是姐姐,就應該讓著弟弟 " 了!
因為每說一次,就是在姐姐的心上烙下一道傷疤,且難以愈合;讓本來應該敬愛姐姐的弟弟的內心,變得理所當然、有恃無恐。
曾有人說,生二胎不是因為有錢,也不是因為一定要男孩,而是在這個人情冷漠、充滿功利的年代,給孩子留下一個親人。
期待每一個做姐姐的女孩能夠得到父母更多的愛,至少也是平等的愛,因為她們的內心更敏感,更渴望父母的呵護。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