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luò)截圖
宿舍到了飯點,4 份外賣齊刷刷擺上桌,且慢,開餐前,還有份重要的 " 佐餐小食 " 要拿來。
"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 " 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是 960 萬平方公里的遼闊 ……"" 各位寶寶,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 ……" 不停刷視頻后,小李的手機屏幕定格在了《甄嬛傳》的視頻上,這時他心滿意足地準備開吃外賣。
【資料圖】
支起 iPad 或手機,再吃飯,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代年輕人用餐的 " 新潮流 "。近來,大家又為這種 " 下飯 " 視頻或音頻播客發(fā)明了一個新名詞:" 電子榨菜 "。年輕人更是將這一新生名詞推上了熱搜。
" 電子榨菜 " 超脫于視頻形式及內(nèi)容本身,是不少年輕人賦予視頻、音頻的一種新屬性。顧名思義," 電子榨菜 " 如同一包榨菜,為自己的飯菜提味增香,若吃飯時手機不在或視頻不播,甚至?xí)形锻老灥母杏X。
01 " 電子榨菜 ":年輕人的佐餐標配
吃飯的習(xí)慣因人而異,有的人不看視頻吃不下飯,有的人則專注吃飯心無旁騖。" 我喜歡邊吃飯邊刷短視頻。" 在吃飯前,老七對 " 電子榨菜 " 相當(dāng)挑剔," 我會一直翻,直到翻到我喜歡的視頻,才拿個 iPad 開始一邊吃飯一邊看。如果翻不到就算飯涼了也不吃。"
問及依賴視頻拌飯的原因,老七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上班忙,吃飯算是白天為數(shù)不多可以娛樂的自由時間。在老七看來,吃飯時如果不找點事情做,總感覺這些時間被浪費了。
小鄧是重度手機用戶,也是 " 電子榨菜 " 的忠實擁躉。在一個人去食堂吃飯時,他都會選擇戴上耳機,看綜藝或刷 b 站。不大的手機屏幕卻能帶給他陪伴與安全感,面對食堂的喧嚷,他更偏愛找個角落,刷一段 15 至 20 分鐘的視頻 " 下飯 "," 綜藝、體育賽事集錦、游戲直播,這些娛樂性質(zhì)更重的內(nèi)容是我用餐時的調(diào)味。" 小鄧說。
大二,小鄧迎來了一段戀情,女生是他的同校同學(xué)。和所有的大學(xué)生情侶一樣,他們每天大半的時間都在一起,一起上課、一起自習(xí)、一起吃飯。最開始,兩個人一起吃飯,還會聊到食堂人快走光了才肯離開,可兩三個月后,兩個人一起用餐,注意力就都在各自的手機上了。
對此,小鄧的女友先提出了不滿,她覺得情侶在一起吃飯時還看手機是 " 不尊重對方 " 的體現(xiàn),她提議兩個人都放下手機,借吃飯時分享一下彼此的生活。
可這個提議實施沒多久就被兩人否定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個人一起看彼此都感興趣的視頻,邊吃邊看邊聊天,原本在學(xué)校食堂吃的便飯,也變成了一次次令人開心的約會。
從《甄嬛傳》《羋月傳》到《脫口秀大會》《奇葩說》,小鄧和女友用吃飯的時間刷劇、追更," 兩個人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 通過共刷一種 " 電子榨菜 ",小鄧從原本的鋼鐵直男變成了 " 十級嬛學(xué)家 "。
" 智能手機普及后,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碎片化,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吃飯、上廁所、乘地鐵時玩手機刷視頻。" 老七認為,吃飯時刷手機這一行為,或許在更早前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只不過 " 電子榨菜 " 這個詞在當(dāng)下被網(wǎng)友們創(chuàng)造了出來。
網(wǎng)絡(luò)截圖
02 " 電子榨菜 " 口味多樣、配方獨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一款 " 電子榨菜 "。室友們聚在一起,各自掏出手機下飯,口味不同卻也互不打擾。
《武林外傳》《甄嬛傳》《亮劍》這樣的老劇,屬于經(jīng)典口味的 " 電子榨菜 ",頗具經(jīng)典榨菜絲 " 百吃不厭 " 的特點,類似的還有美劇《老友記》和韓劇《請回答 1988》等,即使臺詞已經(jīng)能跟讀背誦,可依舊百看不膩。
" 吃飯時看《武林外傳》是我的習(xí)慣,反反復(fù)復(fù)看很多遍了,每次看到最后,就好像完成了一個吃飯的周期,周而復(fù)始,就像大結(jié)局飄過的彈幕所說,‘(我們)第一集見。’ " 小路說。
與小路同學(xué)的喜好不同,她的室友偏愛無限循環(huán)《甄嬛傳》一類的宮斗劇,朋友說:"《甄嬛傳》是脆爽型‘電子榨菜’,下咽時會有一種‘復(fù)仇’的快感。"
室友一起吃飯,卻看著各自的 " 電子榨菜 "
經(jīng)典以外,另有清香。部分年輕人享受飯點的慢時光,紀錄片則是他們的不二選擇。
通過鏡頭和講解,讓心靈前往世界各地,在這之中,以趕海和美食制作為主題的《航拍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視頻頗受歡迎。與之相呼應(yīng)的是 " 營養(yǎng)型榨菜 ",國內(nèi)外新聞速遞、產(chǎn)業(yè)盤點、人文科普。一頓飯的時間不僅可以果腹,還能獲取不少精神食糧。
便捷式 " 電子榨菜 " 也有不小的受眾。3 分鐘讀完 XXX,1 分鐘看完 XXX,以及各種影視綜藝二創(chuàng)、土味惡搞視頻 …… 這些視頻長度從十幾秒到三五分鐘不等,迎合了當(dāng)下的快節(jié)奏生活,更有一些年輕人喜歡重口味,本著 " 不麻不辣不下飯 " 的原則,對《鬼吹燈》和《法醫(yī)秦明》系列等情有獨鐘。
提到 " 電子榨菜 " 的特點,除了類型之外,很多受訪人都提到 " 時長 " 這個關(guān)鍵概念:" 電子榨菜一般是‘一頓飯的時長’,這讓人想到動漫里的泡面番——不同于標準動漫 24 分鐘的時長,泡面番每個單集時長在 3 至 5 分鐘,而這個時長恰好與人們沖泡一碗杯面的時間接近,‘泡面番’的名字由此而來。"
喜歡日漫的小何說," 泡面番起初是動漫公司為平衡市場、成本和制作風(fēng)險所做的一種嘗試,后來頗受大眾喜愛,便固定成為時長較短的動漫形式,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看到‘電子榨菜’形成固定的制作套路,但他認為,這樣也挺好,大家各取所需。
03 制作端:佐餐的或許是 " 饑餓 " 的精神世界
有人獨愛一味 " 電子榨菜 ",就得有人鉆研制作之法。現(xiàn)在,很多音頻、視頻博主會給自己的作品打上 " 電子榨菜 " 或 " 下飯 Vlog" 的標簽,直播主播也會特別開設(shè)飯點直播。
很多博主會給自己的作品打上 " 電子榨菜 " 的標簽
藝澤是一名全職簽約的游戲主播,最開始的直播,他并未有意覆蓋用餐時間,直到某一天,他的忠實粉絲(榜一大哥)向他提議:" 午飯或者晚飯時不要下播,這是收看的高峰期。" 為了粉絲和收益,藝澤決定改變自己的直播時間,每天中午 11 點左右,他會吃第一頓飯,然后在 11:30 準時開始直播,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 1 點結(jié)束。下播后,他才會吃第二頓飯,然后抓緊時間休息。
在他看來,主播們選擇在飯點直播,自愿成為 " 電子榨菜 ",最主要還是粉絲有需求。同為年輕人,藝澤自己在下播后吃飯時也會選擇刷手機、看視頻。每每這時,他就從主播變成了觀眾,從別人的視頻、節(jié)目中獲得情緒上的放松。
老七的網(wǎng)名是 " 戰(zhàn)爭雷霆老 7",他既是 " 電子榨菜 " 的食客,也是制作人。作為游戲《戰(zhàn)爭雷霆》的游戲主播,一個月前,他給自己的直播視頻命名為 " 電子大排檔開業(yè)了 ",后來看到‘電子榨菜’這個詞,覺得更貼切,便換上了。"
為了趕在吃飯時上播,他一般會在晚上 5 點吃晚飯," 上班族早八晚五,不管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都堵車,到家 6 點了,我 6 點開播,正好!"
吃飯時看個劇,就能很快樂
在 " 電子榨菜 " 制作人看來," 年輕人本質(zhì)上需要的是一種精神食糧,觀看綜藝可以擁有快樂,聽主播聊天可以獲得陪伴,觀看游戲直播可以零成本感受游戲帶來的刺激。" 藝澤覺得," 電子榨菜 " 佐餐的也許不是米飯,而是需要進食的精神世界。
04 對話:" 電子榨菜 " 像是食物與進食方式間的社會學(xué)
" 電子榨菜 " 連接起新型電子媒介與年輕人的飲食方式。我們可以從這個新名詞中看到怎樣的社會變遷?
北京青年報記者對話 80 后青年學(xué)者王程韡——他是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同時也是一名飲食社會學(xué)者。
北青報:從社會學(xué)的角度,您如何看待 " 電子榨菜 "?
王程韡:" 電子榨菜 " 作為一種生活現(xiàn)象,我們可以把它當(dāng)作年輕人對都市生活的短暫逃離。這種逃離不僅在吃飯,大家在衛(wèi)生間里也會玩手機,看短劇、綜藝等各種視頻。換個角度去想,年輕人只是想擁有一個可供逃離的空間。
北青報: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 " 電子榨菜 " 拌飯,這是否說明個體的孤獨感在逐漸突顯?
王程韡:大家普遍認為聚餐吃飯是一種社交行為,我們吃飯最開心的是和真正很熟悉的朋友一起,因為社會聯(lián)系已經(jīng)建立起來,吃什么真的無所謂——跟你最愛的人一起喝風(fēng)你都開心。但是生活中社會性的飯局不是這樣的。和不熟悉的人因為某些緣故在一起吃頓飯,這樣的飯局非常累,因為我們要互相照顧對方的感受。" 電子榨菜 " 或者獨自一人在廁所獨處,這些都能讓我們從一個空間中逃離出來,可以盡情表現(xiàn)自我。
北青報:您談到對個人空間的重組與掌控,這如何通過觀看 " 電子榨菜 " 實現(xiàn)呢?
王程韡:比如一個很長的綜藝《脫口秀大會》,兩個小時太長了。怎么辦?網(wǎng)上有人幫你做成 40 分鐘的純享版,如果還是覺得長可以多倍速播放。在吃飯這個環(huán)境里,你可以重組時間,還可以重組社會——當(dāng)外界的生活讓你感到無力,你可以通過對技術(shù)的運用,重新對生活充滿掌控感。
北青報:為什么《武林外傳》《甄嬛傳》等經(jīng)典 " 電子榨菜 ",被大家在吃飯時 " 一盤再盤 "?
王程韡:把老劇作為 " 電子榨菜 " 的好處在于,視頻播放的速度你能掌握,像《甄嬛傳》《武林外傳》《老友記》這種劇一集大概 40 分鐘,正好可以用一頓飯的時間看完;可能還是有人覺得太拖沓了,或者只看我最喜歡看的部分,哈哈一笑開心了;既然已經(jīng)看過了,可以 2 倍速播放,所以 20 分鐘可以,我甚至試過 4 倍速 10 分鐘看完也不影響情節(jié)——因為全部臺詞你都會背。
此外,大家還可以搞個豆瓣小組,推薦你喜歡的 " 電子榨菜 ",通過推薦、賞劇得到共鳴,這個過程也會產(chǎn)生新的社會連接,讓人不局限在原來不可控的環(huán)境里。
《甄嬛傳》是不少年輕人佐餐的首選視頻
北青報:在您看來,選擇 " 電子榨菜 " 拌飯的年輕人心態(tài)如何?
王程韡:我覺得 " 電子榨菜 " 并不像很多人批評的那樣,是一種掩飾一個人逃離社會、與世無爭的手段,很多人在食用 " 電子榨菜 " 過程中完成了 " 充電 "。" 電子榨菜 " 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孤獨感的影射,也不能簡單理解為技術(shù)對我們生活的入侵,在我看來 " 電子榨菜 " 有更多的積極意義。" 電子榨菜 " 略帶自嘲的特征,也顯示出一種樂觀的精神。
北青報:您怎么理解 " 電子榨菜 " 的意義,如果重命名,您會叫它什么?
王程韡:當(dāng)我們說到 " 消費降級 " 時,我們會想起榨菜。所以,大家在給 " 拌飯視頻 " 命名為 " 電子榨菜 " 時,也帶著一種自我降格。我更喜歡管它叫 " 時間和精神的房子 ",這源于《龍珠》里著名的修煉場所。其實,很多電子游戲也是 " 時間和精神的房子 ",玩家需要在游戲的虛擬環(huán)境里邊得到一種精神能量,當(dāng)大家穿梭回到現(xiàn)實世界,可以把精神能量帶回來。
北青報:國外有觀點認為,信息技術(shù)貌似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而更加孤立。用視頻佐餐,也是在放大孤獨感嗎?
王程韡:社會學(xué)觀察技術(shù)對人生活的影響,也會擔(dān)心技術(shù)過度影響人的生活,但其實一些社會學(xué)家也在不斷反對這種觀點。在社交生活過于豐富的今天," 逃離 " 是一種我們需要享受的奢侈品。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靠 " 電子榨菜 " 下飯,和蹲在廁所里看手機,都是廣義的社會隔離小環(huán)境,讓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重組社會。
(鄧睿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并攝 / 實習(xí)生 田璐瑤 (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文 / 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知依
編輯 / 張彬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7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6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