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掛面也要撐起一個 IPO 了。
投資界 - 天天 IPO 獲悉,日前,河南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想念食品 ")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如果順利,想念食品將會成為繼克明食品之后的第二家在 A 股上市的面條公司。
【資料圖】
追溯起來,想念食品的前身是河南南陽一家瀕臨倒閉的面條廠,1998 年,地地道道的河南青年孫君庚花了 2000 元積蓄接手。從改革開放初始到互聯網浪潮到來,孫君庚抓住時機,讓這家面條廠一路扶搖直上,做出全國前三的掛面品牌,一年賣出 27 萬噸掛面,年收入 22 億元。
透過想念食品,我們看到了一個農業和食品大省——河南。不久前的一次公開采訪中,河南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霽曾說起:"(中國)市場上 1/2 的火腿腸、1/3 的方便面、1/4 的饅頭、3/5 的湯圓、7/10 的水餃都是河南生產的。" 肥沃的中原大地,正在崛起一個個食品 IPO。
河南 70 后創業,掛面曾賣到天貓第一
" 面條大王 " 要 IPO 了
1993 年,孫君庚畢業于河南科技學院食品加工專業,畢業后就進入了南陽市糧食技工學校實習工廠就職,一干就是 5 年。后來,當地糧食局面條廠瀕臨倒閉,27 歲的孫君庚拿出 2000 塊錢,承包了面條廠,開始了創業之旅。
當時的面條行業競爭激烈,孫君庚從零做起,和團隊走進街頭巷尾,一個個門店,一把把面條進行推銷。此后回憶起那段歲月,孫君庚說," 可以說基本上一天 24 小時都在戰斗。"
然而,在接收面粉廠的兩年時間里,孫君庚不但沒有實現盈利,反而虧損了十多萬元,最困難的時候幾乎電費都快交不上。每到月底,讓孫君庚最焦慮的就是從哪找錢,怎么給員工的工資。
一晃來到 2000 年,為了提升面條銷量,孫君庚突發奇想,將掛面做成精細化包裝,再賦予 " 福祿壽喜 " 的傳統文化象征,用來作為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禮品。因為當年正好是千禧年,孫君庚就把它叫做 " 千禧面 "。沒想到," 千禧面 " 一炮而紅,也為孫君庚賺到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30 萬。
憑借長期積累與營銷效應,2006 年想念食品占據了南陽 70% 的市場份額,銷售額達到了 5000 萬,孫君庚了成為遠近聞名的 " 面條大王 "。兩年后,河南想念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妻子熊旭紅也加入到公司,成為副董事長。孫君庚夫婦逐漸把瀕臨破產的面條廠帶上正軌。
此時,想念食品也嘗試走出南陽,在外地建立起自己的銷售網絡。到了 2014 年,想念面條已經布局了 11 大銷售戰區,產品暢銷 26 個省市。
機遇再一次到來。2016 年,移動互聯網浪潮席卷整個中國。孫君庚追隨而來,想到將掛面投向電商平臺,得益于電商渠道的拓展,當年想念面條的營收增長額達到 2.88 億,幾乎趕得上了前 17 年的總營收。這一年的年底,孫君庚夫婦完成了股權改革,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我們一直在尋求一個機會,能實行彎道超車,實行顛覆超越。" 孫君庚曾表示。他抓牢了當時的互聯網消費心理,2016 年春節跑到美國的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打廣告;2017 年打造播放量破億的爆款視頻,讓想念多次成為互聯網經典營銷案例,被稱為 " 中國面條界首位網紅 "。
與此同時,帶來的收益也一再翻番。2017 年,想念面條營收躍升至 8 個億,并在次年雙 11 拿下了天貓全網掛面類目第一。" 我一定要讓中國面條和意大利面條齊名。" 一次采訪中,孫君庚立下宏愿。
時至今日,這個從南陽走出來的小面粉廠,如今已經布局了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超 20 億元,來到了 IPO 大門。
夫妻掌舵,一年賣出 27 萬噸掛面
不起眼的生意卻年入 22 億
這是一個靠掛面撐起的 IPO。
招股書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掛面、面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掛面及面粉。目前,已打造打造 " 想念 "、" 康面 "、" 宛康面 "、" 優面 " 等多個品牌的產品線,推向市場近 400 款掛面產品。
2019 年至 2021 年,想念食品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 13.48 億元、19.47 億元、22.23 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 1.13 億元、1.71 億元、1.03 億元。招股書介紹,公司營業利潤主要來自于面粉及面條銷售所形成的主營業務收入。
-
其中報告期內,想念食品掛面產品的銷售收入分別為 10.72 億元、13.87 億元和 11.62 億元,占比分別為 84.42%、79.07% 和 61.81%。2021 年,想念食品掛面銷量達27.37 萬噸。
但想念食品在掛面細分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卻不算高。根據招股書引援的數據,在國內 24 家掛面企業中,金沙河排名第一位,市占率達到 22%,而想念食品排名第三,僅占比 4%,換言之金沙河市場占有率是想念食品的 5 倍。
此外,想念食品對當地市場的依賴也較為明顯。報告期內,想念食品在南陽地區的營收占比為 41.75%、37.49% 及 45.49%,在河南省其他地區的占比均在 20% 左右,兩者合計占比在 60%-70%。但在河南省以外的其他地區,如華北、西北、華南、東北等地的銷售收入均不超過 6%。
而從毛利率來看,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 21.29%、19.02%、14.19%。可以看出毛利率在逐年下降,2020 年較 2019 年下降 1.68%,2021 年度較 2020 年下降 4.44%。同時,這一數據也低于同行克明食品的 24.57%、22.91%、15.87%。
2021 年,想念食品出現了明顯的 " 增收不增利 " 現象——招股書提到,公司盈利能力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受到小麥價格波動和新冠疫情反復的影響。
與大多數消費企業相反,受疫情因素影響,消費者對于食品的居家消費及儲備需求加大,導致想念食品在 2020 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 44.48% 和 66.68%;而 2021 年隨著疫情的好轉,經營業績立即下滑,公司凈利潤下降 39.82%。
不過,在 2021 年度,輕烹飪類產品銷售回升。招股書解釋稱,是因輕烹飪產品中的燴面、熱干面和重慶小面的銷售數量持續增長所致。從毛利率來看,這一板塊在整個掛面品類中占比不高,但卻是毛利率最高的板塊,報告期內均高于 40%。
想念食品在招股書中提出," 輕烹飪 " 概念的風味掛面是未來掛面行業發展方向之一。從招股書數據可以看出,占銷售比例最高的原味類和風味類掛面有緩慢下滑趨勢,但輕烹飪類掛面仍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對于此次資金募集,想念食品表示,將繼續深入主營業務發展,將本次募集資金的 60% 用于擴大掛面生產產能,在現有產品的體系上不斷創新,大力發展符合新潮流市場的產品,如輕烹飪系列產品、含有谷物粗糧的多谷物系列產品等。
股東信息上,孫君庚及其妻子熊旭紅通過想念控股、南陽眾聚控制公司 29.46% 的股份,同時還分別直接持有公司 6.06%、20.98% 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 56.50% 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此外投資方還包括前海基金、牧原實業集團旗下錦鼎資本、湖南愛普醫藥投資、河南裕宛基金等。
換言之,這是一家妥妥的 " 夫妻店 ",背后的投資機構并不多。自 2020 年疫情以來,速食產品受到更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不知想念食品能否靠主打 " 輕烹飪 " 概念的風味掛面扳回一局。
河南,幾乎承包了中國人的餐桌
正排隊 IPO 敲鐘
你可能不知道,河南一個省幾乎承包了我們餐桌上的主食。
首先,河南是中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基地,被譽為" 速凍之都 "。目前速凍餃子產量占全國 70% 以上,中國大陸第一顆速凍湯圓、第一個速凍粽子都出自河南。數據顯示,10 顆速凍湯圓里,就有 6 顆是河南產的。
在這條賽道上,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灣仔碼頭三足鼎立,其中河南就占了兩個。2021 年 9 月,來自河南的千味央廚在深交所 IPO,成為 " 速凍供應鏈第一股 "。千味央廚脫胎于思念食品,其創始人李偉曾是思念食品的實控人。與其他傳統冷凍品牌拉開差異,千味央廚主打 " 餐飲供應鏈 ",此前拿下京東和絕味食品等的上億元融資。
還有方便面,河南方便面產量全國第一。全國十強里就有五家來自河南,其中還有一家不久前的新晉網紅品牌—— " 白象 "。" 泡面搭檔 " 火腿腸同樣出自河南,20 多年前,全國第一根火腿腸誕生在河南的春都食品廠,第一個暢銷全國的品牌 " 雙匯 " 也來自河南漯河。
目前,河南形成了五類 " 全國最大 " 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分別是以牧原、雙匯為代表的全國最大肉類生產與加工集群;以白象、想念為代表的最大面及面制品產業集群;以三全、思念為代表的最大速凍食品及冷鏈產業集群;以南街村調味料為代表的最大調味品生產加工集群;以臨潁黃龍、漯河衛龍為代表的最大休閑加工集群。
除了這些產業集群,我們熟知的蓮花味精;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休閑食品品牌 " 好想你 ";休閑食品巨頭 " 統一 ";生產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的 " 太古可口可樂公司 " 等都來自于河南。河南還擁有全國最大的餅干和休閑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中國臺灣的旺旺、康師傅、福建的達利等也產自河南。
粗略統計下來,由河南誕生的大多數企業都已是創立至少 20 年,甚至三四十年以上的老品牌,如今仍然活躍在消費市場上。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這些品牌相對來說都不接觸或較晚接觸資本市場,有著過硬的盈利能力。
除了傳統品牌以外,不少年輕人推崇的新消費品牌還是出自河南,其中最為知名的要數蜜雪冰城和衛龍。
蜜雪冰城 1997 年創立于河南鄭州,兩兄弟張紅超和張紅甫從幾平米的刨冰小攤點做起,25 年間,已經開出了超 20000 家門店,覆蓋 30 多個地區。不久前,蜜雪冰城披露招股書顯示,在疫情下普遍遇冷的 2021 年,公司營收高達 103 億,凈利潤達到 19.12 億,即將登陸深市主板。
曾被 VC/PE 爭搶的衛龍也誕生于河南。2001 年,22 歲的劉衛平北上河南漯河闖蕩,從面筋食品的小作坊做起,如今衛龍一年賣出超 40 億元,凈賺 8 億元。2021 年 11 月,衛龍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去年最后一輪融資中,投資機構出手爭搶,估值一度高達 600 億元。不過眼下港股消費遇冷,所以衛龍遲遲不敲鐘。
還有從河南走到上海的火鍋燒烤食材店 " 鍋圈食匯 ",已經在全國開出了 8000 家店面;起家于河南安陽的火鍋店 " 巴奴毛肚火鍋 ",至今在全國開了 100 多家門店,也進入了投資機構的視野。當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河南本地超市 " 胖東來 ",雖然至今沒有走出河南,但憑借極致的服務,名聲早已在外。
可以說,河南是一個把 " 吃飯 " 刻到基因里人口大省。用河南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霽的話來說," 河南以全國 1/16 的耕地,生產了全國 1/10 的糧食、1/4 的小麥,不僅解決了自身 1 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輸出原糧及其制成品 600 億斤左右。" 令人驚嘆。
民以食為天。純樸的河南老鄉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締造了中國糧倉,也跑出了一家家各色各樣的食品公司。現在,輪到他們排隊登上 IPO 敲鐘舞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天天 IPO"(ID:pedailyIPO),作者:楊文靜,36 氪經授權發布。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