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1 月 13 日 ," 鳥道 · 生生不息 馮放作品展 " 在長沙李自健美術館開幕。作為 2022 第八屆藝術長沙的主展之一,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策展,并由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衛擔任展覽主持。
馮放,1962 年生于湖南長沙。現為北京電影學院當代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據介紹,此次展覽匯聚了馮放以 " 候鳥 - 鶴 " 為主題創作的全系列藝術作品,構成強勢回顧性陣容,類型涵括了綜合材料、水墨油畫、裝置雕塑、影像、交互影像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以多層角度和視野呈現出藝術家對于 " 鶴 " 這一主題的深度思考和富有東方哲思意味的當代藝術表達,營造出一個戲劇性且富有視覺沖擊力、引人深思的場域空間。
馮放說,自己對于鶴的興趣,始于舅外公翟翊創作的《龜與鶴》,這件作品在童年期的馮放心中埋下了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 " 鶴 " 這個題材的種子。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中對鶴的描繪,則讓他對這一題材所承載的中國人文傳統中的精神特質和哲學思考產生了探索的愿望,這不僅促成了 2008 年以后一系以鶴為題的意象繪畫,更蛻變為一系列從鶴的視覺形象與文化內涵展開的跨媒介實驗。
馮放為本次展覽而專門創作的作品《回風》、《跡》既是將藝術創作與展覽空間緊密結合的嘗試,更是徘徊于東方文明世界觀、當代環保主義、現代社會精神危機等一系列問題而展開的個體反思。與《不息》形成強烈反差的《回風》,以羽化的形態回應著兩千年來漢唐文化傳統中對于此世與彼岸的理想;兩個展廳通道上連接的《候鳥》不僅呼應著其所處濕地公園作為候鳥遷徙地的特殊自然環境,更以極具沖擊力的體量和形象隱喻著時間的悲壯和生命的輪回;大型裝置《照見》充分發揮了馮放早年從事舞臺、電影美術的獨特經驗,形成了一種肅穆神圣的精神場域,從而將觀眾從最初的視覺震撼引向精神自省。
展覽將持續展至 2023 年 1 月 2 日,免費對公眾開放。
瀟湘晨報記者李佳美 供圖楊中立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 小時報料熱線 0731-85571188。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