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鄧雯婷)張某用自己的房子作為抵押擔保,跟某小額貸款公司借了 300 萬元。然而,事后張某卻遲遲不肯還錢。他認為,自己是借了錢,但當初抵押的那套房產是他和家人李某共有的,李某并不知道他把房子用來抵押,所以小額貸款公司和他的抵押合同無效。張某不用還錢了嗎?法院會如何判決呢?近日,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019 年 2 月,小貸公司與張某簽訂借款合同,張某向小貸公司借款 300 萬元,張某以其所有的房屋提供抵押擔保,小貸公司按約放款。借款到期后,張某未按期還款,小貸公司將張某訴至法院。張某辯稱 , 自己對于借款本金、利息以及借款事實沒有異議,但對原告主張的抵押權有異議,案涉房產是共有物,抵押權的設立未經第三人李某同意,是無權處分的。原告未審查核實房屋的共有情況,對被告提供的抵押物未審查,不能認定為善意,因此原、被告間的抵押合同無效,原告對案涉房屋無權行使優先受償權。
李某表示,自己對原、被告間借款一事并不知情,對被告將案涉房屋抵押給原告的事也不知曉,不認可原告的房屋抵押權。法院審理查明,該房產的確是張某與李某共有的。
小貸公司能否取得抵押權呢?承辦法官表示,如果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當知道財產屬于共同財產,仍然與一方進行交易,則其不應當被認定為善意第三人。本案中,原告在辦理該房的抵押登記時,僅查看該房的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對共有情況未進行詢問、調查,辦理該房的抵押登記時未征得第三人李某的同意,未要求第三人李某到場對抵押情況予以確認。原告作為專業的小額貸款公司,在設立案涉抵押時未盡合理注意義務,其應當知道被告對案涉房屋系無權處分,仍與被告進行交易,存在重大過失,不應認定為善意第三人。本案抵押權并未有效設立。原告主張對案涉房屋行使抵押權缺乏事實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按照法院的判決,原告對涉案房屋沒有抵押權,但雙方的合同還是成立的,意味著張某還是要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還本付息。張某有異議,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編輯 陳海靜)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