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 · 小時新聞記者 潘璐
2023 年國考報名創下近十年新高,最火的崗位有六千多人競爭。而近年來," 名校碩博士扎堆基層崗位 " 的現象頻頻引起熱議。
(相關資料圖)
不過,不少擠過獨木橋 " 上岸 " 的年輕基層工作者也面臨著諸多困境(點此回顧):工作任務繁瑣,找不到價值感,職業生涯不確定等等。從大學走入縣鄉基層,年輕人會面對怎樣的環境差異?他們要為人生選擇做好怎樣的準備?
從 2018 年開始,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楊華就開始關注縣鄉治理、基層年輕干部的工作生活情況。在調研中楊華發現,基層年輕干部是體制內最活躍的一批人,承擔了大量重要工作。楊華教授在接受錢江晚報 · 小時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的基層工作不可能清閑,基層與年輕人相互需要,年輕人調整心態,定能有所成長。
縣域環境在變好,工作任務在變重,鍛煉成長速度變快
視覺中國供圖
楊華在調研走訪中發現,當前基層的 "80 后 ""90 后 " 年輕公務員,不少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不少研究生進入基層干部隊伍,而中西部地區和偏遠鄉鎮也不乏研究生學歷的選調生。楊華了解到,中西部縣鄉招到的主要還是一般本科生。而 "985" 博士想考的,普遍是發達地區縣城的基層公務員,比如北京的平谷、江浙一帶發達的縣等。
當年輕人成為基層公務員后,他們面臨的是怎樣的體制環境?楊華調研發現,縣鄉兩級的基層環境正在發生轉變,對年輕人來說有機會也有挑戰。一方面,他們的工作方式、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等,均與此前的基層干部明顯不同,更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年輕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需要先疏通關系。
而在治理生態上,過去基層的工作任務相對比較清晰,而現在,多中心的工作模式已經形成,上級工作任務、本級工作任務、群眾工作等事務都在增多,使得縣域治理任務變得龐大,想要 " 一張報紙一杯茶 " 的清閑工作,如今在哪個部門都不可能實現了。現在,年輕公務員通過介入群眾工作或是專業性工作,能夠得到快速成長。
基層事務特別雜,要考慮諸多方面,年輕人要調整心態
視覺中國供圖
針對不少年輕基層公務員面臨的工作任務繁瑣、找不到價值感、職業生涯不確定等困惑,楊華表示,和以往相比,現在的基層治理體系更加復雜,因此,對基層干部的治理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很多基層工作無法很快看到成效,但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作用也是潛移默化的。大學畢業生剛進入體制,有心理落差是很正常的,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 只要是基層工作,一定是綜合性的,甚至要做大量崗位之外細小瑣碎的事情。" 楊華說。
在許多鄉鎮,新進的公務員首先要在黨政綜合辦公室待一年半載,以熟悉鄉鎮和行政村的全面工作;然后,需要駐村工作一兩年時間;等到具備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后,才有可能會被提拔。
楊華發現,黨政綜合辦公室可以培養出一位干部很好的文字水平、公文寫作能力。另外,在這樣的綜合單位,干部接觸到的事務是方方面面的,對上要了解縣一級的情況,對下要和村干部對接,中間就涉及鄉鎮許多工作安排、人員協調、后勤保證,還要知道文件怎么收發 …… 這些事務看起來可能特別 " 雜 ",而且每一層面都要照顧到。
楊華曾訪談過一位年輕的鄉鎮黨政辦主任,對方關注的公眾號有三四百個之多,都與工作有關:鄉鎮工作人員選車或換輪胎,要問她;部門要采購物品,要問她;單位要聯系組織活動,也要問她 …… 她什么問題都得回答,就什么都得去了解,而不能說不知道、不關她的事,否則她就得罪了人家。
基層需要年輕人,年輕人也需融入基層,讓自己去提升
視覺中國供圖
楊華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目前基層年輕公務員的普遍心態可以分為幾類:一類是想長期在基層干的,能從縣鄉兩級被提拔上去。他們心態比較積極,會主動地尋求成長,和 " 老鄉鎮 " 學習;第二類出于鄉鎮工作枯燥、在鄉鎮找對象困難等原因,想通過遴選等途徑考出去;選調生則是一類比較特殊的群體(指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他們通常會有一些困惑:我的成長路徑在哪里?
楊華認為,這些困惑可以在具體實踐中去解決。正因為基層工作任務重,所以它很鍛煉人,無論是跟群眾打交道的能力、協調能力,還是公文寫作能力,都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有了基層工作經歷,之后無論到哪一個層級哪一個單位工作,都可以做得非常好。" 楊華說。
相比以前,現在的公務員招聘要求提高了,競爭也更激烈。" 基層干部的學歷提升,或者說高學歷人群融入基層,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楊華認為,大量年輕人進入基層,對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楊華認為,年輕基層工作者的思考能力、思維方式,都與過去純粹從鄉村摸爬滾打上來的干部完全不一樣。他們可以把做研究、做學術所獲得的綜合能力,以及專業知識轉化為基層工作的能力,為基層治理帶來新的活力和新的方式。當然,這需要年輕人扎根下去,不浮于表面,把所學知識跟基層工作群眾結合起來。
最后,楊華建議,基層年輕公務員或者要報考公務員的年輕人要做好心理準備,思考如何把能力跟基層一線真正結合起來,給自己留三五年的時間去提升。同時,上級有關部門要完善更多培養年輕干部的機制,而不能只是哪里需要,就把他們往哪里搬。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