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錢江晚報 · 小時新聞特約評論員 洪信良
又一則高空拋物新聞引發熱議。9 月 30 日晚 20 時 50 分許,四川資陽的六旬老人范某準備睡覺,但樓下露天籃球場的聲音太吵,他探出窗外叫罵,見無人理,便將一個 1L 容量的飲料瓶裝水后從 7 樓扔下,所幸未砸到人。近日記者獲悉,范某因涉嫌高空拋物罪,已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而所在社區則已調整籃球場的開放時間,比原先提前半小時結束。
從范某的行為來看,他不是高空亂扔垃圾,他是有意為之,可謂無視城市 " 頭頂上的安全 ",加劇 " 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當晚警方問他 " 瓶子是不是你丟的 ",他坦然回答 " 瓶子是我丟的,打到人我不管,把我鬧到睡不著才丟的 "。" 打到人 " 要不要 " 管 "?我相信他肯定知道那是得管的,他無論如何是脫不了干系的。但沒砸到人要不要管?就他輕率的行為和回應來判斷,我覺得范某多半不知道那也是要以 " 高空拋物罪 " 入刑的。這是一個對 " 高空拋物罪 " 因無知而無畏,因無畏而犯罪,犯了罪還懵懂不知的范例。這該是這則新聞引發關注的第一個點。
而第二個關注點顯然與范某的年齡階層有關。近幾年爆出諸如 " 廣場舞老人和年輕人搶籃球場動手打人 "" 老人乘車強行坐在女子腿上 " 之類不文明現象,雖是個別老人的行為卻給老人群體抹了黑,從而被人抨擊為 " 壞人變老了 "。范某抗議指責樓下露天籃球場近晚上 9 點還喧鬧不休,本是占理的,如果他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與物業交涉,若最后爭取到了讓籃球場開放時間提前半小時結束的結果,那么他維護的不僅僅是自己個人的權利,周邊很多居民都會支持。但很遺憾,他解決問題訴諸 " 氣性 ",訴諸以非理性的高空拋物來撒氣的行為,讓人不能不思考部分老人如此任性,是不是有一些社會心理層面的原因。比如尊老傳統背景下,個別老人會不會有一種類似 " 債權人 " 的心理,總覺得社會欠自己的多,因而不知約束,不懂敬畏,以至于不知不覺中就觸犯了法律。
要消解個別老人 " 打到人我不管 " 這樣的戾氣,我想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普法,讓老人知法,有敬畏心。比如要大力普及高空拋物入罪的法律知識,不能留死角,要真正做到老幼皆知。二是要切實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多層面多形式地及時疏導,讓脆弱、敏感的老年人增強心理承受力,預防情緒崩壞。三是要暢通解決問題的途徑,簡化流程,并明確告知每一個老年人,從而避免高空擲水瓶這樣的非理性行為。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9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