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近期的核酸檢測結果截圖。受訪者供圖
作者 | 實習生 王子伊
【資料圖】
編輯 | 秦珍子
34 歲的外賣小哥張軍不想 " 火 "。
11 月 7 日,一篇名為《一位陽性密接外賣員的一天》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平臺受到關注,展示了這個山西人奔波的身影。11 月 2 日,在不知道自己是 " 密接者 " 的情況下,定襄外賣員張軍從早上 6 點 45 分跑到晚上 22 點 53 分,送了 60 多單外賣,吃了一頓飯,做了一次核酸。
無數電話打進他的手機,張軍幾乎來者不拒,包括罵他的。張軍說," 對想了解情況的人,要實事求是,因為民眾有知情權 "。
有人指責他 " 陽性后還送外賣,禍害定襄 ",張軍也聽著。懷孕的妻子看到新聞,嚇得給他打來電話。張軍這才有機會辯解:" 誰說我確診了?那是他們斷章取義。我只是個陽性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11 月 2 日送完最后一單外賣,張軍回了和父母、妻子共同居住的家。被確定為密接者后,第二日凌晨 4 點,他和父母被送到隔離點——村里一個類似敬老院的地方,每人每天交 60 元餐費。
意外受到關注的這天中午,他分到的隔離餐是:一份燴菜,一份豆腐干,一份黃瓜拌黃豆,主食是米飯。
一單賺 3.5 元,去掉吃飯的錢,一天到手不到 200 元
張軍 2018 年才開始送外賣。
此前,他當過兩年兵,做過酒店管理,當過協警,在深圳富士康工廠穿過光纜光纖,也養過豬。那些工作都沒干太久,只有外賣干到了現在。
在深圳富士康工廠時,張軍每天從早上 8 點開始工作,去掉午休 1 個小時,要上 12 小時班。加班到深夜一兩點是常態。廠里一天的基礎工資是 150 元,加班費一個小時 8-10 元。張軍住在廠區里,每個月很少休息,算上加班費,一個月收入四五千元。
張軍戴著騎手頭盔的照片,他用作抖音賬號頭像。受訪者供圖
因為擔心交通安全,張軍的父母不愿意讓他送外賣。第一年,他沒經驗,經常摔跤。送餐遇上刮風下雨,顧客催得急,電動車打滑,他摔了好幾回,一回就得歇半個多月。
他還記得最嚴重的一次摔跤。那天接近午夜,張軍在本地一處新樓盤附近送餐,路沒修好,遍地是大大小小的石子。其中一顆絆了車子一下,張軍就 " 劃出去了 ",摔得半個身子都是烏青。
他的外賣員身份屬于 " 外包 ",遇到這事兒,只能自認倒霉。張軍說,一般如果沒出什么車禍,沒住院,沒人給報銷。即便是報銷,手續流程也很麻煩,十天半個月也不一定能下來。他自稱不可能天天糾結,去找人要錢,因為 " 還要生活 "。
受了傷沒法繼續干活兒,但沒有跑單量就沒有錢,也沒有保底工資,停工的代價他承受不了。
11 月 2 日那天,他一共接了 65 個單子,一單賺 3.5 元,去掉吃飯的錢,到手不到 200 元。
定襄縣城規模較小,美團外賣只有一個站點。10 月,站點剛發布了招聘廣告:" 現急招全職騎手。無工作經驗者入職有老騎手一對一帶到熟練為止。容易上手站點配送范圍 3 公里內。4000-10000 元 / 月上不封頂。崗位要求:18-48 歲,男女不限,學歷不限,工作經驗不限,會使用智能手機,會使用導航,會騎電動車 / 摩托車,沒有傳染疾病,沒有犯罪記錄。"
站長楊媛對中青報 · 中青網表示,現在站點一共有 40 多個騎手。有人一天最多能跑八九十單,甚至上百個單子,這取決于天氣和顧客。正常的天氣,學生放假,單子就會多起來。
每天,站長都要檢查騎手的核酸檢測結果。最后,騎手都自覺地去做了。即便是再忙,也要擠出時間來。
一家人還有十幾萬元外債要還
送外賣的同時,張軍還有另一個身份,學生。
他趕上了退伍軍人的政策,能免費念全日制大專。2018 年,張軍就讀于太原經貿學院的行政管理專業。上課時間不固定,周五周六周日都有,聽老師在 QQ 群里通知。群里有 64 個人,來自天南海北。他們只在學校的智慧職教和學習通等網絡平臺相遇。
張軍邊學習,邊打工。這次因 " 密接 " 被隔離,張軍的網課沒法上了。考試也需要后面再補。
他的妻子張美慧懷孕了,預產期在明年 1 月,如今待在家里。張軍還得掙 " 奶粉錢 "。
張軍因為送外賣結識了妻子。張美慧是 " 蜜雪冰城 " 飲品店的員工,總給這位外賣騎手出餐。之前,兩個人喜歡一起開開玩笑。2020 年 5 月 20 日那天,張軍受一位女同事的點撥,花 100 多元錢,送了張美慧一束玫瑰花。倆人 " 莫名其妙 " 地好上了,今年 9 月領了結婚證。
張軍和妻子的結婚照。受訪者供圖
此前的 2016 年,張軍訂過一次婚,加上各種金銀首飾,花去了 10 萬元彩禮錢,但這樁婚事最后 " 黃 " 了,對方還是嫌他窮。
" 窮不是我的本意,但是我也改變不了別人的心理。" 張軍只能選擇接受。
張軍和妻子張美慧相差 12 歲。一開始,張美慧的父母也反對這樁親事。但后來見了面,感覺張軍人挺精神,個子也挺高,就松口了。
結婚以后,張軍和新婚妻子、父母,同住在兩室的房子里。剛剛過去的 10 月,張軍有天上大夜班,一直熬到半夜 2 點,感覺自己要感冒,他怕傳染給妻子,就讓她回了娘家。
于是,11 月突如其來的 " 密接 ",困住了 3 個人:張軍和父母。
張軍父親張金和,今年 64 歲,平時收賣紙箱、舊書本。在張軍看來,父親比自己辛苦,需要每天爬上爬下,遇上沒有電梯的住戶,還需要上樓幫人把紙箱、書本搬下來。
張金和每天早上 7 點多出工,也是 22 點后才回家。疫情反復,紙箱眼下沒法收了。張軍的母親身體一直不好。
一場疫情,全家停擺。等待這一家人的,還有十幾萬元外債。
" 熱度過去以后,我還是一個普通人 "
11 月 7 日,當那篇透露了張軍 2 日全天行程的自媒體文章受到公眾關注后,張軍開始接到大量電話。
有人告訴他,你成網紅了,可以開直播。張軍不覺得有什么,他覺得自己本來就是普通人," 一時的熱度過去,以后我還是一個普通人 "。
上熱搜、當網紅、讓別人刷禮物——張軍說沒必要,他只是 " 照樣過日子 "。他表示," 人活一輩子,掙多掙少是我自己的事兒,日子過好過壞也是我自己的。別人救濟,也救濟不了一輩子 "。
也有罵他的人,張軍嚇得把自己抖音、快手平臺上的照片全刪了,怕人網暴他,牽連到身邊的親人。
剛開始聽到自己被罵,張軍還有點想不通,后來想想就釋然了。" 誰都沒錯,他們也是因為害怕得病,害怕被感染,能理解。" 看到暖心的評論,張軍也會被感動。
張軍對中青報 · 中青網表示,全中國的外賣小哥很多,不止他一個。很多人一天送十五六個小時,只吃一頓飯,按時做一次核酸,他很普通,只是他們中的一員。北上廣的外賣騎手一個月可能掙兩三萬元,在山西定襄,收入沒這么高。
即使在縣城因為疫情封控管理的時候,張軍也會遇到不講理的顧客。
他不知道外面大城市是怎樣的,只知道自己所在地方的外賣平臺,通常只留給騎手 30 分鐘取餐時間,有的商家做飯就做 27 分鐘。送達必定超時。大部分時候,張軍提前給顧客打電話溝通,對方能理解,但有時,有的顧客就是 " 不理解 ",給他差評。
還有的顧客點外賣就因為 " 不想下樓 ",但小區封控,外賣騎手進不去。張軍打電話說明情況,對方執意要求送上樓來。張軍很無奈," 我明明進不去,難不成還能飛進去?" 他只能一直打電話,直打到顧客來為止。或者,對方不來,他收獲差評。
所幸,這座小縣城的外賣站點,差評可以報備申訴,提前跟客服報備以后,不會罰錢。
" 生活還得繼續。" 張軍說。
至于隔離完,要不要繼續跑外賣,張軍還拿不定主意,他居住的小區仍是高風險地區。
他當過兩年兵,軍人的底色和保家衛國的情結依然刻在他生命里。關于未來的生活,張軍說,自己 " 相信祖國 "。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