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由劉雪松執導,張寧江、林鵬領銜主演,郭家豪、楊凱程、邵桐等主演的戰爭劇《血戰松毛嶺》正在優酷熱播。劇集講述的是年輕紅軍戰士在松毛嶺陣地血戰七天七夜的熱血故事,劇中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明快的敘事節奏及激烈逼真的戰爭場面贏得了不少觀眾的贊許。近日,導演劉雪松接受記者采訪,表示該劇在敘事和戰爭場面上確實下了大功夫,希望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關注,讓更多人了解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還原悲壯戰爭場面
松毛嶺戰役是紅軍長征前第五次反圍剿中在閩的最后一戰,這一戰守住了中央蘇區的東大門,保障了中央紅軍的安全轉移,確保中央紅軍主力能踏上萬里長征之路。《血戰松毛嶺》根據這一歷史背景進行創作,講述的是余光明、馬青山、項萬金等年輕紅軍戰士在松毛嶺陣地血戰七天七夜,堅定革命信仰并為此奮斗犧牲的熱血故事。
(相關資料圖)
松毛嶺戰役并不是大眾熟悉的戰役,對于選擇這次戰役作為題材,導演劉雪松表示,雖然這次戰役只是中國革命長河里的一朵浪花兒,但卻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希望讓觀眾了解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壯的革命歷史。"
劇集開篇就用一場激烈的大戰吸引觀眾眼球,紅軍團長余光明帶著部隊在雨夜埋伏敵人,潛入敵人的陣地發起了進攻,將敵第 52 師全部殲滅。之后,攻打泉上堡等大大小小的戰斗,均以逼真的畫面、緊張的節奏令人感受到戰爭的激烈和悲壯。有觀眾點評稱 " 久違的真實和熱血,這才是戰爭劇該有的樣子 "。
對于故事的快節奏和戰爭場面的呈現,劉雪松坦言是希望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在創作過程中借鑒了很多優秀戰爭劇的經驗,運用先進的拍攝技術和特效手段,希望創作出一部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的作品。" 快節奏、不拖泥帶水,也是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讓他們了解那段紅色記憶。我們不迎合,但也會研究當下受眾的審美習慣,爭取呈現創作者想講的也是受眾愛聽的故事。"
塑造熱血英雄群像
不同于以往的同題材作品,《血戰松毛嶺》的主角團是一群充滿激情的年輕革命戰士,一身正氣的青年軍官余光明、沖動又渾身勁兒的連長羅猛、能文能武的 " 教書先生 " 馬青山等,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而在成為紅軍戰士之前,他們是來自底層的小人物,余光明原先是赤貧的赤衛隊員,項萬金是精打細算的小商人,石紅霞是婦救會主任,跛佬是國民黨舊軍閥里的逃兵。這群小人物,在戰爭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在革命的洪流里鍛造,把自己打造成了尖刀、利刃。
劉雪松認為,人物形象的塑造對于劇集而言非常重要,《血戰松毛嶺》是一個偏群像性的戲,要塑造的是一個群體。這群人在那樣艱苦的年代,找到了自己的夢想,并且為之付出了一切。" 我想表達的也是一種集體的英雄主義,劇中多達十五六個人物,他們在一起,就是我所想象的英雄。而英雄無分大小,他們也來自于凡人。"
為了拍出人物的 " 真 ",劇組在選角上下了大功夫。劉雪松說,一個多月的時間,劇組試鏡了 200 多位演員," 我們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就是‘像’比‘演’重要,角色一定要從形象氣質上貼近那個年代的人物,包括他們的膚色、眼神,每一個人物和編劇所塑造出來的角色要高度契合。"
劇集播出后,劇中主要角色的表現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劉雪松在采訪中也大贊劇中演員," 我非常愛這群演員,他們都是在這個行業里深耕了很多年,雖然沒有成為明星、大腕兒,可他們每一個都是踏踏實實的好演員。和他們的交流總是能撞出火花,讓我欣喜無比。"
采寫:新快報記者 徐紹娜
校對:任倩妮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