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圖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10.12" 花都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花都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沖鋒在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從晨光微曦到夜幕沉沉,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這些 " 守護者 " 積極響應號召,從疫情防控到物資保供,時刻忙碌在小區抗疫一線,盡心盡力為群眾解難題,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周文娟是花都區新華街富華社區的黨委書記,從第三人的視角去觀察周文娟一天的工作,其實頗有些平淡。你只能看到她不停地滑動著手機屏幕,時不時停下來思索些什么,然后飛快地回復著一個又一個信息;看到她不斷地接起一個又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可能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又或者是哪位待在家中心情忐忑的隔離人員;隔著厚重的防護服,你無法看清她的長相,卻能從毫不拖泥帶水的語氣中,勾勒出一副雷厲風行的模樣。"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操心,一切都要效率至上。" 說到自己的性格,她這樣解釋。
事實上,作為一個社區的 " 當家人 ",平日里就要操心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本來就已經夠忙碌了,而疫情防控期間,她要操勞的事更多:分配社區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統籌志愿者,聯系醫護人員,接聽熱線電話,防控區內巡查……轄區里哪里又有人被封控了,她要迅速調派人手;上級部門下達了最新的指示,她要迅速理解清楚并傳達下去;轄區里遇到突發難題,也少不了找她。
" 就這幾天時間,我手機里就多了 100 多個工作群,新加的個人賬號更是數不清,電話就幾乎沒有閑著過。"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周文娟每天都要接無數個電話,回無數個信息,辦事干脆利落的她,把每件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然而,就有那么一個電話,打過來,被她看一眼就拒接了,隔一會兒又打過來,又被她拒接了,直到最后一次,她接起電話,語氣略微有些著急:" 嗯 ...... 嗯 ...... 知道了 ...... 放心 ...... 我先忙了。" 關鍵時刻,如此被 " 冷落 " 的,只能是周文娟的家人了。
說起對家里人的 " 冷落 " 周文娟心里也倍感愧疚,但讓她欣慰的是,當她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時,家人都十分支持并理解她。她表示:"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區書記,疫情當前,我們就該挺身而出,在平凡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她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很快恢復日常生活,這些辛苦不算啥。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3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
頭條 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