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郝黎 張藍溪 靳婷
10 月 29 日是 " 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主題是 " 識別卒中早一秒 , 挽救大腦恢復好 "。廣東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科主任張玉虎教授提醒,近年來對于腦卒中的治療手段在不斷進步,溶栓、取栓以及藥物治療等方面都不斷有新成果,但對于民眾而言,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識別,盡快送院救治,爭分奪秒地挽回生命。" 尤其如‘醒后卒中’等狀況往往易被忽視,延誤救治。公眾應學會識別,才能及時得到更好救治。" 張玉虎教授提醒。
(資料圖)
腦卒中俗稱 " 中風 ",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經濟負擔高的特點,是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在秋冬季以及季節轉換時,尤其高發。
及時發現!" 醒后卒中 " 易被忽視
" 為何我們不斷強調時間,因為時間的把控非常重要。腦卒中的搶救是有時間窗的。" 張玉虎教授提醒,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發病后立即送達有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得到規范的治療,可增加恢復的機會,提高生活質量。
大眾及時發現腦卒中的早期癥狀極其重要,但有一些情況很容易被忽略。該院神經科副主任馬桂賢提醒,最多見被忽視的如 " 醒后卒中 "。在睡前正常,醒后出現了一些癥狀,有的人以為是自己沒休息好,可能頸椎出問題或枕頭太高,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中風的癥狀,很容易因此耽誤救治時間。
" 在睡覺中發病,等醒來發現時,往往距離卒中發生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若再因不重視而耽誤時間,就容易錯失救治的時間窗。" 馬桂賢主任提醒,這種情況更應及時向 120 呼救,由專業醫生通過專業檢測來綜合判斷卒中的發作時間,作為救治的依據。
學會識別!從 " 中風 120" 到 "BE FAST"!
如何快速識別腦卒中?該院神經科副主任醫師李昌茂介紹,以往的 " 中風 120" 口訣已逐漸為大眾所熟悉,若有以下三種癥狀就要立即打 120 就醫:"1" 代表 " 看到 1 張不對稱的臉 ";"2" 代表 " 查兩只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 ";"0" 代表 " 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
國際上近兩年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兩個待識別癥狀:身體難平衡、眼睛看不清。這兩個癥狀的增加可以使公眾在家自我識別卒中率由原來的 70% 提高到超過 90%。
2021 年 7 月,中國卒中學會在第七次學術年會期間正式發布了識別卒中早期癥狀的 "BE FAST 口訣 ",前 5 個字母各代表一個早期癥狀,最后 1 個字母是提醒一旦發現卒中癥狀,就要馬上撥打急救電話,立刻就醫:
"B" —— Balance 是指平衡,平衡或協調能力喪失,突然出現行走困難;
"E" —— Eyes 是指眼睛,突發的視力變化,視物困難;
"F" —— Face 是指面部,面部不對稱,口角歪斜;
"A" —— Arms 是指手臂,手臂突然無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
"S" —— Speech 是指語言,說話含混、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
"T" —— Time 是指時間,上述癥狀提示可能出現卒中,請勿等待癥狀自行消失,立即撥打 120 獲得醫療救助。
發現中風,120 到來之前家人應如何做?
在等待 120 到達之前,家人可以做些什么?該院神經科醫師張斌博士介紹,第一是不要慌,準備好醫保卡身份證等信息。如果患者中有癱瘓、頭暈癥狀,建議躺下來等待。若有嘔吐,可將頭偏向一側,以免仰頭發生誤吸。
其次,若有家用血壓計,可先為患者測量血壓,將血壓情況第一時間告訴到場的 120。如果高血壓,此時不需要自行處理。因為卒中病人可能會血壓高,如果自行服用降壓藥,有可能加重病情。應該等專業醫生到場進行相關監測再處理。
此外,若有條件也可自測血糖。若是低血糖,可以緊急處理馬上喂糖水,若是高血糖,則等 120 到場處理。
可防可治!30 歲以上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
" 腦卒中可防可治。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吸煙、酒精攝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運動缺乏、心理因素等。" 張玉虎教授表示,目前我國正大力開展 "30 歲及以上公民知血壓行動 "。30 歲及以上公民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血壓檢測,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一旦確診高血壓,應積極配合所在地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工作。
注意飲食多運動 圖 / 林清清
腦卒中的預防要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酒、心理平衡的 " 健康四大基石 " 為主要內容。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腦卒中。
若有相關疾病的患者,應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1. 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物。
2. 高脂血癥患者:應注意控制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堅持服用降血脂藥物。
3. 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應積極控制血糖。
4. 房顫或有其他心臟疾病者:應控制心臟病相關危險因素。
5. 提升以預防為主的健康意識,積極參與、配合當地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干預等活動。關注所在城市的卒中急救地圖和生活區域的卒中中心。
校對 | 彭繼業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9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