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小 S 與金鐘獎失之交臂,大家討論得很熱烈。
(相關資料圖)
獲獎這個事情從來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顯然,比起獲獎本身更精彩的,是主創們和觀眾 / 網友在舞臺之外的反應。
不是在講金鐘獎,咱們今天談貴圈的人情冷落。
金鐘獎上《華燈初上》的爆冷落選,從主創到包括蟬主在內的很多人,都是意外的。
畢竟《華燈初上》作為本屆金鐘獎入圍 11 項提名的作品,從開播到入選全程都備受期待。
它的制作和口碑居高不下,在大眾的猜測里:《華燈初上》拿獎是板上釘釘的事,區別在于拿多少個獎而已。
誰知,精心準備了妝發服設,雄赳赳帶著大部隊等著屠榜的林心如劇組,在頒獎會上坐了一整晚冷板凳——
《華燈初上》提名 11 項,最終顆粒無收。
尤其是戲劇節目女主角獎,謝盈萱以 1 人攜兩部作品入圍,而《華燈初上》一部作品捧著雙女主林心如、楊謹華同時被提名。
最終,還是由謝盈萱獲得了金鐘獎視后,僅一票之差贏了《華燈初上》。
而謝盈萱說錯獲獎詞后的那一句驚天動地的 "Fuck",或許正能代表了《華燈初上》全員的心情。
有網友替林心如打抱不平:
" 金鐘獎真的很不待見林心如,利用《華燈初上》的人氣炒熱度,溜了人家半天。"
也有網友借機提出批評:
" 本來《華燈初上》也沒那么好啦,都是買的營銷尬吹上來的。"
一身黑料的她,
真沒法 " 洗白 "?
但比起臺前的腥風血雨,幕后的后采更有亮點。
記者問林心如:" 哪一個獎沒得到是最嘔的?"
林心如圍笑:" 每一個獎,但是沒關系,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
記者問:"會不會覺得金鐘獎脫離市場?"
林心如不假思索地答:"對啊 ~"
這個不夠圓滑,直來直往叫板評委方的采訪,引發周圍人的側目和起哄。
而林心如的耿直其實由來已久,她不端不裝,直來直往的性格引發過不少爭議。
幾乎每個采訪過她的主持人都會感慨:
" 你和角色的性格(特指紫薇)真的差好多!"
而這份不懂虛與委蛇,不知道保留和委婉的坦白,又是導致她出道多年以來,口碑跌落的重要 " 元兇 "。
最著名的莫過于在康熙錄制現場,大談被 " 爾康 " 扮演者周杰伸舌頭接吻的拍戲逸事。
當然,她在后來也有笑嘻嘻地解釋原因:可能是演員太入戲了的緣故。
但大家被前半截的噱頭吸引,解釋被習慣性忽略。
這個 " 名場面 " 一出街,熱度從臺灣省傳回大陸,讓當事人周杰 " 跳入黃河也洗不清 "。
周杰背負咸豬手、劇組色狼的惡名多年,白白蒙受冤屈,即便正兒八經地發文斥駁過,也依然無濟于事。
同一期的另一個槽點:
談起偶像木村拓哉宣布結婚的時候,林心如在節目上嗆聲說懷疑孩子不是親生的,兩人早晚會離婚。
甚至公開表示想做木村拓哉的小三……這話現在看起來都挺辣眼,放在當年居然還真能播。
是她做人太耿直,不知變通;
還是真的人品不好,尖酸刻薄,沒有道德底線???
或許這一切肆無忌憚的露骨言論,對于其他藝人來說不過爾爾。
但對于最初以清純善良的紫薇一角,成為一代人童年回憶的林心如而言,這反差就足以令人大跌眼鏡,迄今都是她無法抹除的黑歷史。
哪是 " 紅氣養人 ",
不過是見人下菜碟。
林心如因《還珠格格》所紅,也為其所累。
二十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捧出的 3 位女主,多年以來一直被觀眾放在秤砣上反復對比,判斷衡量。
戲外口無遮攔的林心如,曾經還是留下過不少經典作品的:《情深深雨蒙蒙》、《半生緣》、《地下鐵》……
然而邁入新的電視劇元年,她卻逐漸被埋汰。
當小燕子和金鎖趁著熱度,不斷涉獵新題材,拍攝文藝片,野心勃勃想要問鼎影后的時候;
林心如遲鈍且安逸地吃著 " 紫薇 " 的老本,反復拍著《美人心計》、《傾世皇妃》同類型劇,徘徊在瑪麗蘇的舒適區里,與帥哥男神對戲,一把年紀裝嫩演姐弟戀,放不下昔日的榮光;
加上她 " 禍從口出 " 的各種黑料,在早年林心如的口碑并不好,早被觀眾蓋章認定 " 精明雞賊 "、" 不思進取 "," 臉都垮了還拍瑪麗蘇 "。
成為浪費命運的紅利,被同行甩下,一手好牌打到爛的反面教材,人人得以嘲之。
而這一切爭議,在林心如與霍建華宣布婚訊后,男方粉絲大規模脫粉,女方黑料被挖,公眾對兩人的唱衰度飆升至頂峰。
后面再在八卦新聞上看到兩人,要么是婚禮當天新郎黑臉,不然就是夫妻路邊拉扯疑似爭執,又或者 43 歲的林心如參加內地綜藝,偷奸耍滑,倚老賣老……
前些年提起這對 cp,大眾的觀感只剩下:
到底有完沒完,這兩人什么時候離?
又過數年,因各種不可抗力,從巔峰狀態 " 消失 " 了的小燕子和金鎖走下神壇后。大家才后知后覺地發現——
長久消失在內地網友視線中的林心如,并沒有被質疑和挫敗打垮。而是默默地扎根在了臺灣影視圈,開啟了她事業的又一春。
因為好劇本輪不到她,所以繼續開著工作室尋找機會,慢悠悠地去讀書深造,不慌不忙地學著成為制片人,嘗試拉投資、找人組局拍電視劇。
被嘲 " 中年瑪麗蘇 " 的她,放下偶像包袱,素顏出演各種底層偏執角色。
比如參與制作的《16 個夏天》,橫掃第 18 屆華鼎獎、第 20 屆亞洲電視大獎的最佳女主;并獲得臺灣電視金鐘獎 " 戲劇節目獎 "。
比如 2020 年口碑頗好的《誰是受害者》,林心如不惜素顏變丑,飾演了一個匍匐在社會底層,艱難求生存的反派角色。
她很好地呈現出了這個喋血護工的偏執、扭曲、陰惻。
加上近兩年《華燈初上》這部連續作品的大爆,林心如不僅以戲中八面玲瓏,柔韌有余的媽媽桑驚艷了大家;
更是拿到網飛的投資,作為組局人籌備了從拍攝和后期的全過程,拉攏大批演員合作,以制作人的身份得到公眾認可。
而作為臺灣本土與網飛合作的成品,《華燈初上》稱得上是現象級臺劇,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
這個時候,輿論的風向又變了——
吹噓和夸獎紛至沓來,林心如又成為了大眾眼里:腳踏實地,穩扎穩打,厚積薄發的業內優秀代表。
就連她和霍建華這段曾經最不被看好的婚姻,因為兩人多年的相守,男主守在家里帶娃,女方在事業上馳騁的現狀,被夸:守男德,御夫有術。
我翻看了過去幾年大眾對林心如的評價,發現她的口碑嚴重兩極分化:前幾年被全網嘲,這兩年各種贊譽又全網地發。
很有意思,也很諷刺。
貴圈常說 " 紅氣養人 ",仿佛其中真的有什么玄學。
但說到底,就是圈內人士和圈外觀眾欺軟怕硬,看人下菜碟:
當她身處微末缺少資源,就給她冷眼和打壓;當她捧出一個作品,就把她吹得天上有地下無;當她錯失一個重磅獎項,嘲諷譏誚就隨之而來……
人還是那個人,大放厥詞招惹來的黑料也還是那些,但隨著手里的籌碼不同,得到的評價也天差地別。
歸根結底,這個世界是勢利的:樂于錦上添花的人多,而愿意雪中送炭的人少。
人生是長跑,普通人的職業路徑,演員的演藝生涯又何嘗不是?
作為局外人,不必因為一部作品,一個時期的好壞,就輕易給一個人物下定論,免得日后被打臉;
作為被用放大鏡審視的當事人,也無需因大眾的評判而焦躁痛苦。
只要不涉及違法和公序良俗,非原則問題以外的詆毀和贊譽,其實也不過是過眼云煙而已,時間會撣去所有的喧囂和浮塵。
放輕松,他人的評價沒那么可怕,應當有被討厭的勇氣。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8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