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社交平臺上,叫 " 迎弟 " 的女孩分享了改名的經(jīng)歷
近日,河南女孩芃芃(原名 " 招弟 ")決定改名的新聞,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的強烈關注。從上學開始,芃芃因 " 招弟 " 這個名字,產生了嚴重自卑:她害怕表彰大會,害怕自我介紹,害怕被別人問 " 你有弟弟嗎?" 終于, 20 歲的芃芃在經(jīng)過嚴格而 " 內耗 " 的流程后,告別了 " 招弟 ",擁有了新名字。她說:" 哇,我以后終于不用叫那個名字了。感覺如釋重負,涅槃重生,好像我終于是我自己了。"
有句老話叫 " 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國人歷來對起名比較重視,因為一個好的名字,不僅包含著家族對新生命的美好祝福與期待,也是一個人行走四方的社會符號。
而 " 招弟 " 及與之類似的 " 迎弟 "" 煥娣 " 們,無論前面一個字如何變換,都始終離不了一個 " 弟 " 字,其含義也一目了然。一個人的名字成為了呼喚另一個人的載體,給孩子起這樣名字的家庭,多數(shù)有重男輕女傾向。同時,這樣的家庭在男孩、女孩身上投入的時間、資源也可能有傾斜,這些因素都會綜合作用在 " 招弟 " 們身上,令她們產生 " 我是多余的、錯誤的 " 自我認知。這種被冷落的自卑感如影隨形,會影響到一些人的心理健康。因此," 招娣 " 的負面情緒,部分來源于名字,更可能源于原生家庭。
可以說," 招弟 " 這個名字帶給當事人的傷害有多么直接明了,她們想擺脫這個負面符號的愿望就有多強烈,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河南女孩芃芃改名成功之后,那種 " 煥發(fā)新生 " 的激動與喜悅。
事實上," 招弟 " 的數(shù)目并不小。以國內某省份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查詢到的重名數(shù)據(jù)為例,截至 10 月 24 日,省內可以檢索到叫 " 招弟 " 和 " 招娣 " 的女性 11104 人。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60 歲以上叫 " 招娣 "" 招弟 " 的女性最多;在叫 " 招娣 " 的女性中,20 歲以下的 "00 后 " 甚至還有 380 人。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的民法典明確規(guī)定:"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這為不少 " 招弟 " 們提供了改名契機和法律支持。盡管信息化社會改名會不可避免地帶來不少麻煩,但她們依然執(zhí)意而為。當歷盡波折終于獲得自己想要的名字時,她們不僅揭去了附注在名字上的標簽,也呈現(xiàn)出 " 找回自己 " 的女性自我、平等意識的覺醒,彰顯了從個體到社會尊重生命、男女平等的文明嬗變。
當然也要看到," 招弟 " 們的名字只是性別不平等的顯性表現(xiàn)。雖然建國以來我國女性的成長環(huán)境有了長足進步,但女性在職場中面臨 " 玻璃天花板 "、受到或明或暗的就業(yè)歧視等現(xiàn)象依然存在。要改變這種困境,需要有比改名更大的勇氣,社會各界要做的工作也有很多。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喜歡、好聽的名字,畢竟其中快樂、美好的寓意往往伴隨人的一生。" 招弟 " 改名,不只是一個名字的改換,而是一個自主、平等的價值表達,更是時代進步的多重展現(xiàn)。我們期待改名后的 " 招弟 " 們,擁有獨立、自信、幸福的新生活,也期待更多的 " 她們 ",在消除性別歧視、推動文明進階的廣闊舞臺上綻放異彩。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7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
頭條 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