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昭晰
編輯|苗正卿
題圖|視覺中國
" 未來,始祖鳥在經營策略上會全面對標愛馬仕,買經典款需要配貨。" 安踏集團 8 月的一場活動上,一名高管興致勃勃地宣布道。
始祖鳥,價格逼近奢侈品的戶外品牌,最近頻繁地被和中產聯系在一起。社交媒體上,始祖鳥被稱為 " 中年三寶 " 之一,不管前兩寶怎么變換,最后一定會落在始祖鳥上。網絡盛傳:中年和中產,只差一件 5000 塊的始祖鳥。
身為一個運動品牌,始祖鳥甚至成為了潮流圈頂流。買了始祖鳥的 " 高貴 " 年輕人們開始自稱 " 鳥人 "。山野中、滑雪場上," 鳥人 " 穿搭成了新時尚標桿,他們標榜著自己的專業,站在了戶外和時尚鄙視鏈的頂端。城市里,難辨身份真偽的金融精英們高調地拋棄了西裝革履,開始穿著始祖鳥的沖鋒衣走進辦公樓," 有一種年薪百萬的錯覺 "。
始祖鳥母公司亞馬芬體育(Amer Sports)是安踏集團極為看重的第三增長曲線品牌之一。10 月 17 日,安踏體育發布 2022 年第三季度的最新營運表現:2022 年第三季度,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 2021 年同期相比錄得中單位數的正增長;FILA 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 2021 年同期相比錄得 10%-20% 低段的正增長;所有其他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 2021 年同期相比錄得 40%-45% 的正增長。
始祖鳥,就在增速最快的 " 所有其他品牌 " 中,在安踏集團的定位中,這些品牌屬于戶外運動群。而過去幾年中,撐起安踏營收半邊天的時尚運動品牌 FILA,增速一再放緩。
國產運動品牌的機會在近幾年得以凸顯,安踏增速喜人。就此,智通財經分析師曾輝向虎嗅分析道:" 今年中國的社零數據不是很漂亮,但安踏除了 FILA,增長還可以,吃的應該就是耐克、阿迪達斯丟掉的市場。耐克 2022 財年大中華區四季度營收同比下降 19%,耐克讓出的兩成空間,很可觀了。"
鞋服分析師程偉雄告訴虎嗅:" 安踏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培養下一個 FILA,將多品牌的增長飛輪徹底轉起來,以證明 FILA 的成功不是偶然。"
始祖鳥會成為新價格帶的 FILA,扛起安踏的增長大旗嗎?
FILA 急需繼任者
安踏集團的高速增長下,FILA 的失速愈發顯眼。
2022 年上半年,FILA 營收 107.77 億元,同比下滑 0.5%,與往年業績相比,令人嘩然。2019 年 -2021 年,FILA 品牌收入分別為 147 億元、174 億元、218 億元,增速分別為 73.9%、18.1%、25.1%。今年第三季度,FILA 的低段增長,已經是回溫后的結果。
程偉雄認為,FILA 無法繼續高速增長已成定局:"FILA 去年已經達到 200 億的年度收入體量,達到這個規模的單一國際品牌,中國市場除了 FILA, 也只有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個而已,而且 FILA 的品牌定位比耐克和阿迪達斯更加高端。所以我們必須要看到,FILA 走到現在這個階段,已經很難保持過往的高速增長,這也是品牌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外界對于 FILA 未來的增長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
安踏的一位高管告訴我,FILA 之所以失速,是因為運動時尚的紅利已經消耗完畢。FILA 初入中國市場時,帶有潮流屬性的運動服飾市場處于真空狀態。而現在,運動時尚市場已經玩家遍布:巨頭如耐克、阿迪達斯;新晉競爭者如 Lululemon。FILA 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
性價比上來講,連年漲價的 FILA 也不再是中國消費者的最好選擇。一位運動愛好者告訴虎嗅,自己曾是 FILA 忠實的擁護者,品牌旗下的運動鞋曾經定價為 200-500 元一雙,被安踏收購后,定位搖身一變,定價也翻了一番。同等價位下,FILA 在科技含量和品牌認可度上,并沒有太高的競爭力。
上述高管告訴虎嗅,集團內部針對 FILA 接下來的戰略選擇在進行一場博弈," 在目前這個時間點,要做一個很艱難的決定 ":到底是擴張規模,以保持高度增長,變成一個 500 億量級的品牌,還是保持調性,維持目前小而美的高端定位?
FILA 在中國的擴張較為克制,因而可以保持自己的品牌力。目前,FILA 在中國有 2000 多家門店,安踏主品牌有 8000 多家門店,但兩者產出了不相上下的營業額。FILA 的門店集中在一到三線城市,上述高管直言:" 如果往三線以下擴門店,品牌概念就沒了。如何 FILA 和現在的阿迪達斯一樣變成街牌,最初的那批消費者一定會拋棄它。 "
也就是說,如果 FILA 向下沉市場大舉擴張,銷量會在短期內繼續上漲,但其在集團內的定位將逼近安踏主品牌。這不僅會造成中低端產品的內部競爭,還會使集團的中高端檔位出現高達兩百億銷售額的品牌空缺。
而維持調性,對品牌來說有著更大的戰略難度:在消費者數量沒有大增量的前提下,挖掘更細分的需求,增加復購,尋求新的增長動力。目前,運動產品已經細化到了高爾夫、網球、垂釣、露營等場景,一些品牌在細分領域有著壟斷性的優勢,FILA 如果想在其中找到一席之地,需要更明晰的定位和更高的科研投入。
程偉雄認為,FILA 還是應該堅持運動時尚定位:"FILA 未來的挑戰,就是如何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運動時尚賽道,進一步凸顯自己在商品力和品牌心智上的差異化特色,打造可以穿越潮流周期的長青款,守住核心消費者的基本盤。"
FILA 從輝煌到落寞,體現的是品牌價值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下的周期性。聰明的運營者會在某個價格帶風頭正盛時,培養該價格帶的繼任者,以便及時補位。
鳥,新中產標配
安踏的興趣似乎不在培養下一個 FILA 上。
安踏集團采取的是 " 單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 戰略,安踏主品牌定位 " 大眾專業運動 ",占據中低端市場,個別品類向高端市場沖刺;FILA 發力運動時尚領域,布局一到三線城市,價格為中高端;迪桑特、可隆體育、亞瑪芬體育為代表的第三增長曲線,專注戶外高端消費需求。
其中,第三增長曲線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楊偉雄告訴虎嗅:" 戶外國際品牌的第三曲線,未來 3-5 年隨著戶外熱在中國市場的蔓延,將進入持續高速成長的黃金周期。"
第三季度,安踏集團的戶外國際品牌中,迪桑特和可隆的流水分別同增超過 35% 與 55%,獲得超預期增長,亞馬芬也不甘示弱。國金紡服分析師楊欣表示:" 可隆增長領先主要系店效提升驅動,其高端戶外定位預計將持續充分受益于露營、徒步等戶外活動興起。亞馬芬業務經營趨勢向好,全年預計貢獻 1 億元利潤,且經營效率有望逐漸提升。"
安踏押注的戶外國際品牌,切入的均是高端市場。
疫情以來,全球經濟放緩,但頭部奢侈品集團業績普遍堅挺。2021 年以來," 全價策略 " 成了各大集團在財報和戰略會議中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高度依賴奧萊營收的 Burberry 極力向 LVMH、愛馬仕等集團看齊,連年漲價;而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運動品牌 Lululemon 也堅持漲價,并且 " 無意擴大折扣范圍 "。毫無疑問,安踏也想借高端戶外這一品類,分一杯羹。
然而,一些消費者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社交媒體上,不乏有聲音質疑,始祖鳥和中產的強鏈接,是安踏的炒作:"2015 年在加拿大讀書的時候就穿,那時候國內沒人認識這個牌子,價格也沒這么貴。安踏收購之后瘋狂營銷,今年一下就火了。"
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告訴虎嗅,始祖鳥是不錯,但遠不到需要配貨購買的程度,過度捧高也令她反感:" 前兩年市場炒北面,炒大鵝(加拿大鵝),今年炒始祖鳥。"
曾經盤活 FILA 的安踏,如今還能再次將始祖鳥捧上高端神壇嗎?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5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