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來臨,李寧開辦了一場冬季走秀發布服裝新品,結果卻意外被人們發現有一組衣服和侵華日軍的軍服神似,尤其是帽子。但是李寧的高管卻甩鍋,稱是消費者無知,引起了消費者的眾怒。
【資料圖】
(李寧發布的新品海報)
李寧新品服裝神似日本軍服 高管甩鍋消費者無知
近日,運動品牌中國李寧因為一組新品服裝備受爭議。在其新品發布會上,人們發現了一組軍綠色的衣服,帽子也是軍綠色,而且兩側耳邊有簾子垂下來。這一設計似乎和侵華日軍的軍服十分相似。
一場走秀的結果是,李寧股價大跌 14%。
一位李寧的高管馮曄對于人們的質疑做出了回應,不僅沒有聽到他的道歉,還被其 " 指責 " 了。他甩鍋消費者,稱消費者對于中國文化的積淀太少,教育傳承不夠,還說這是消費者的誤讀。接著解釋道,這是中國古代的笠型盔,不是日軍的帽子。
此言一出,不僅沒有澄清誤會,反而引起了消費者們更強烈的意見。
馮曄是 2008 年從阿里離職加入李寧的,他的加入讓李寧正式走入電商。2016 年升任電商事業部總經理至今,現在還是李寧集團的副總裁。他的說法,背后之意大概是,消費者們要買我們的衣服,先好好學習傳統歷史知識,要不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
(李寧電商經理的回應)
" 笠型盔 " 歷史知識極冷門 李寧 CEO 是日籍華人
但是這個 " 笠型盔 ",在百度都沒有專門的詞條介紹,說明它確實一個非常冷門的東西。
假如要苛求消費者們都要了解這種冷門的歷史知識,恐怕很難做到。企業如果那么高傲,下場只有一個,就是被市場拋棄。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衣服,從設計到發布,中間經歷那么多流程,設計師團隊、市場部等等,就沒有人質疑它像日本軍服嗎?在發布現場,人們怎么就一眼就看出來它像呢?
對于李寧高管的解釋,消費者更多的是 " 不買賬 ",認為李寧就是在 " 強詞奪理、欲蓋彌彰 ",其解釋換一種表述就是在說 " 我沒錯,錯的是你們 "。
還有網友發現,李寧的 CEO 就是日籍的華人,如此一來,更讓消費者不能接受了。
此前,還有一個品牌 " 張小泉 " 與李寧的回應十分相似,同樣也引起了眾怒。事情是有消費者用張小泉菜刀拍蒜時菜刀斷裂,對此張小泉的經理回應:中國人不會用刀,米其林廚師沒有人樣用刀……
(李寧新品走秀現場)
中國市場需要品牌尊重中國歷史文化
中國市場上有無數品牌因為不尊重消費者、不尊重中國歷史文化而被 " 勸退 "。對于一個品牌來說,如果知道一個設計會觸動消費者的情緒,甚至是整個民族的情緒,那么就應該立刻摒棄,不應該讓其 " 問世 "。另外在品牌與公眾的溝通問題上," 教育 " 消費者是不可取的。
李寧事件也給品牌建設提了個醒,品牌一定要建立內容安全審核機制,對品牌輸出的內容進行審核、評估,甚至是安全規劃。品牌文化要建立在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更要尊重消費者的情緒,輸出正能量的文化對品牌來說必然是有益無害。
此前中國本土企業名創優品也就因為 " 以日本設計師品牌 " 自居,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一系列事件后多次道歉,緊急整改。現在已經可以看到整改的成效了,線下門店的門牌已經改回了中文 logo。
(名創優品已經更換門店 logo)
李寧事件的背后,設計師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態設計了這套衣服,還需要李寧自己內部進行調查。同時,消費者也都希望李寧能盡早給公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