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相關資料圖)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山東的蔬菜
作者:中年維特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進入深秋季節,華北地區氣溫明顯降低,光照強度減弱,蔬菜生長速度變慢。北方蔬菜產區又受到長期降雨的影響,出現泡水爛根、爛心導致減產的情況。各地商超蔬菜價格迎來了一波普漲。
綜合極端氣候,疫情影響等原因
這菜價漲得像是坐了航天火箭
(圖:圖蟲創意)▼
不過,近年來,中國蔬菜產量屢創新高。即使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中國依舊可以保證蔬菜供應基本穩定。這是眾多農業大省的農民們,持續投入農業基礎設施,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作為蔬菜產量第一大省的山東對于穩定中國的農產品價格功不可沒。
立起一個大白菜,山東菜農迎 " 百財 "
山澤湖海
中國東部省份或像江蘇那樣遍布平原,或像福建、廣東那般地形崎嶇。山東則顯得非常特別,一方面平原廣布,占據了全省面積的 65.56%,讓山東擁有大量耕地,具備了成為農業大省的潛質。另一方面 , 丘陵綿延山東中部與東部,占據了全省面積的 29.98%,為其帶來了地形與地貌上的豐富性。
山東丘陵是華北大平原中一塊顯著的山地地區
加上延伸入大海的山東半島
山東省的地形地貌相當豐富▼
雖然說山東整體上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但是丘陵的存在,讓這種氣候內部變得豐富、多變。山東中部陡然升高的地形,阻攔了從海洋吹來的水汽,讓山東自東向西,省年降水量從接近 1000 毫米,下降至 550 毫米;同時,山地也阻攔了自西向東而來的冷空氣,讓山東的年均氣溫自西向東逐漸升高。
雨熱同期、四季分明的溫帶季風本就適合發展種植業。山東平均海拔 650-800 米左右的丘陵,帶來了地勢落差,為不同生長習性的溫帶作物提供了生存空間,進一步豐富了山東農業的可能性。
山東的丘陵地貌也形成了一些錯落的梯田
不過比南方陡峭的高山梯田要平緩得多
相對豐沛的年降水量,與較大的地勢落差,讓山東遍布小河流。丘陵有起到分水嶺的作用,把山東的眾多小河流歸入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占據山東面積 4.5% 的地表水為旱季作物提供了灌溉水源,這是山東發展農業的又一個優勢。
黃河如今是從山東入海
但歷史上也曾在北方 " 奪海入海 ",在南方 " 奪淮入海 "
故而山東西部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次泛濫的地區▼
而河流的沉積作用、與植被、降水等條件一起,為山東帶來了豐富的土壤類型。大致可以分為棕壤、褐土、紅黏土、水稻土等超過 15 種土壤類型。多樣的土壤,可以承載多樣的種植業。
山東省全域都位于東部濕潤半濕潤土壤區
其中主要的土壤帶為棕壤和褐土帶▼
向東北方向突出的山東半島賦予了山東漫長的海岸線,讓山東人自古以來便享受魚鹽之利。日后這里恰當的緯度,開闊水域的良好的水質,讓這里成為中國海產養殖的一極。也方便了產自山東的水果、蔬菜、水產通過海運銷往海外。
山東省有著漫長的海岸線
為近海養殖和建設港口群提供了基礎條件▼
正是憑借優越的地理條件,早在距今 7000 年左右,山東便形成了出現農業的北辛文化。隨后形成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是中國史前考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日后中華文明的重要源流。在隨后的歷史中,雖然黃河水患、南北交戰不時會涂炭山東。只要天下安定、風調雨順,這里很快便會恢復為一個富庶的農業大省。
山東北部多為旱田,南部則有較多水田
水果、蔬菜、水產的產量也很大
是一個非常綜合型的巨大農業產區▼
大器晚成
不過,山東蔬菜商品化,其實是非常近期才發生的事情。一直到 1990 年的時候,山東省蔬菜種植面積也只有 542 萬畝,僅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 3.3%。產量為 1401 萬噸,居于農產品產量的第三位,主要滿足省內的蔬菜需求。
就是在這一時間,山東壽光、莘縣等日后成為中國著名蔬菜產地,開始有意識的布局蔬菜種植,在這一時期便打井、挖渠、建起了日光大棚。這樣快人一步的勇敢嘗試讓這些縣級單位在隨后農產品貿易的風口來臨后,得以搶占先機。
不管是第幾產業,都是需要先投資再談收益的
如何減少季節更迭和天氣對產量的影響就是農業的大問題
(條條大棚都種菜 圖:圖蟲創意)▼
到 2000 年的時候,蔬菜種植面積增長到 2683 萬畝,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的 15.5%,產量也增加到 7257 萬噸,成為山東省產量最大的農產品。這十年時間是山東蔬菜種植的野蠻生長時期,蔬菜的年均播種面積增加 17.3%,產量年均增長 17.9%。也就是說這一時期,山東蔬菜產量的迅速擴張,主要依靠種植規模增加。蔬菜種植的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并不明顯。
靠增加種植規模能實現產量增長
卻難以達到理想的經濟收益
2001 年山東農業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階段。一方面土地是有限的,城市又在平原地帶不斷擴張。山東作為農業大省,需要分擔保障糧食安全的壓力。所以蔬菜的種植面積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增速有所放緩。
既要糧食又要菜,累壞土地難倒農民
另一方面,中國在這一年加入了世貿組織,商品能以極低的關稅進入成員國市場,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外貿環境。這對于商品化蔬菜種植業已成規模的山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同時也意味著,必須品牌化、規范化,接受國際市場更為嚴苛的標準。
非常國際化的菜博會雕塑
推薦大家去大飽眼福,開開眼界
( 圖:圖蟲創意)▼
進入新千年后,中國的重工業有了長足進步,工業化、城市化加速,人口依舊在不斷膨脹。這又帶來了日益旺盛的農產品需求。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但是地形崎嶇,適合耕作的土地并不多,需要進口大量農產品。提前布局農業基礎設施的縣此時便有機會快速開拓國內外市場。
靠進口中國大白菜過日子的韓國人深有體會
(圖:wiki)▼
隨著大棚、農機、化肥、良種的逐漸普及,山東的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做到了全年生產四季供應。2001-2012 年之間,受土地面積的限制,蔬菜的種植面積僅僅增加了 26 萬畝,但是產量卻提高了 2129 萬噸。在此期間,山東的蔬菜種植業異軍突起,從 1990 年占種植業產值比重的 10.8%,提升到 2012 年的占 32.7%。
4.5 個我綁在一起還沒這個大南瓜重
2012 年以后,山東蔬菜的種植面積見頂,部分年份甚至出現了萎縮,但是其單位產量不斷提高。如果對比 2012 年以來各省農產品的單位產量,會發現山東明顯較高,而且增長較快。其實山東的熱量條件并不占優勢,傳統上只能實現一年兩熟。所以山東單產提升主要依靠的是不斷增加農業的資金投入,提升科水平,逐漸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
在耕地及種植面積有限的情況下
大幅提高農作物產量是農業成為經濟支柱的必要途徑
(這是 " 茄子樹 " 吧! 圖:圖蟲創意)▼
菜籃子里的山東
目前山東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 98% 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 47%。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種子行業也有所進步。作為農業大省的山東,多有貢獻。目前山東茄果類、西甜瓜類瓜果自主品種占比達 83%。
自主品種 - 每買一個大葫蘆,就能得到一只葫蘆娃
(上一句是我胡說的 圖:圖蟲創意)▼
山東已經處在冬季零度等溫線以北,氣候較為寒冷,大棚等農業基礎設施對于增產至關重要。山東不但大棚覆蓋率高,而且科技水平很高。經過不斷創新,最新式的大棚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看到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等數據,甚至可以通過手機遙控卷簾、放風、澆水。目前,中國著名的蔬菜產地壽光,80% 的新建大棚具備智能溫控、水肥一體化、智能補光、智能噴藥的功能。
得益于科技的進步,蔬果不再被季節所局限
也為提高產業規模提供了可能性
(菜博會展示 圖:圖蟲創意)▼
如今,山東已經形成了幾大著名蔬菜產區。到 2019 年時,擁有壽光的濰坊生產了 1220 萬噸;擁有莘縣的聊城,蔬菜產量為 828 萬噸;菏澤,蔬菜產量為 815 萬噸。臨沂 765 萬噸。濟寧 692 萬噸。
2020 年,新冠疫情帶來的短暫封鎖,擾亂了大部分行業的生產生活秩序,農產品的供應又會受到涉及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倉儲、運輸、賣場等等上下游行業的影響。在并不安穩的 2020 年,山東全年蔬菜播種面積 2231.0 萬畝。畝產 3780.7 千克,增長 55.7 千克;蔬菜總產量 8434.7 萬噸,增長 253.6 萬噸。最終實現了 10190.6 億元農業總產值,是中國首個農業總產值突破萬億的地區。
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菜農也一樣!
如今,山東用只占全國 6% 的耕地和 1% 的淡水,生產了約占全國 8% 的糧食、11% 的水果、12% 的蔬菜、13% 的水產品。其中蔬菜產量連續 6 年排名全國第一。山東農產品還出口到約 120 個國家和地區,2020 年出口 1257.4 億元,連續 22 年領跑全國。
山東農產業的品牌化效應充足
蔬菜打出的市場,也帶動著其他品類
一方面,山東的農業工作者通過持續投入資金、腦力與辛勞為保障中國人的菜籃子做出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中國迅猛的城市化與對外開放形成的巨大市場,也讓山東的農業工作者獲取了高于同行的收入。這是共贏的局面。
中國雖然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但是目前人口總量依舊正增長。隨著中國人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攝入更多的肉蛋奶,農產品消耗量還會進一步升高。城市化進程依舊沒有結束,大城市的集聚效應還在變得越來越明顯。城市無法生產農產品,反而每天消耗大量的農產品。這就需要質量穩定,供應充足,高度專業化的產地與各大城市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對接。
甭管是什么途徑買的菜,都得有人先種出來
目前,山東蔬菜供給了北京夏季蔬菜的 2-3 成,并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蔬菜來源。類似壽光、章丘、莘縣這樣種植業高度專業化、現代化的地區,還會變得越來越多。他們對于中國農業的貢獻,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即使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保障了居民正常的蔬果需求
從業者的辛勤加上科技進步,豐富了中國人的菜籃子
參考文獻:
1. 范永華 , 滕少明 , 李召國 , 崔炳程 , 劉傳偉 . 山東省蔬菜產業發展研究 [ J ] .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 ,2014:24-27.
2. 李少龍 , 王澤奇 . 山東莘縣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現狀——以蔬菜產業為例 [ J ] . 農業科技通訊 ,2019:10-12.
3. 湯曉丹 , 李仁義 . 山東壽光蔬菜物流發展問題探討 [ J ] . 物流科技 ,2011:47-49.
4.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101/920877.html
*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擴展閱讀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