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家名為宸嘉發展的民企,因逆勢拿地而備受市場關注。在克而瑞統計的 1-9 月拿地榜中,該企業以 180.9 億元拿地金額排名第 37 位,上半年時則排到了第 19 位。
(資料圖)
這家名叫宸嘉發展的企業是什么來頭?為何敢于逆勢拿地?有哪些代表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撥通宸嘉發展在深圳的辦公電話,但均無人接聽。10 月 21 日下午,記者來到宸嘉發展(深圳)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記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海旺社區 N12 區新湖路 99 號壹方中心北區三期 A 塔 3608)采訪時,寫字樓前臺負責登記的管理人員,經電腦再三查尋確認后告訴記者," 沒有這個公司 "。
記者注意到,與宸嘉發展同地址注冊的企業共有 7 家,注冊最晚的正是宸嘉發展,注冊時間為 2021 年 1 月,注冊最早的是深圳市福晟錢隆大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陳偉紅,時間為 2016 年 3 月,這一時間正與福晟在深圳 " 攻城掠地 " 規模式發展相印證。
同地址的其余多家企業從注冊名字來看,均與福晟系有關。記者詢問該注冊地址是否是福晟在辦公時,前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福晟之前在,去年年底就搬走了。據悉,宸嘉發展曾接盤了福晟集團在深圳的多個舊改項目。
逆勢拿地,喜做 " 豪宅 "
逆勢拿地的房企并不算多,宸嘉發展算一個。
光從名字來看,大多數人對宸嘉發展并不太熟悉。公開資料顯示,宸嘉發展 2020 年 11 月成立,內地總部位于上海,目前有上海、深圳、湖北、成都四個區域公司和一個項目管理中心。
在今年上海首輪集中供地中,單價最高的普陀長風社區地塊,由宸嘉發展聯合體以底價 63.7 億元競得。
該地塊周邊有雅戈爾長風 8 號(銷售均價:10.1 萬元 / 平方米)、國浩 · 長風匯都(銷售均價:11.5 萬元 / 平方米)等項目,單價多數是 10 萬 +。
其實在此之前,宸嘉發展早就以一種相對隱秘的方式,不斷摘得 " 豪宅 " 項目。
比如今年 10 月 12 日,國華人壽將國榮置業 60.8% 股份轉讓給宸嘉發展,股權轉讓后,宸嘉發展持國榮置業股份 60.8%,國華人壽持國榮置業股份 39.2%。
而據企查查,國榮置業正是武漢二七沿江商務核心區南二片(8A、9 號地塊)的開發商,地塊所在的武漢二七沿江商務區,則是武漢豪宅的必爭之地。
據房天下數據,江岸核心商圈目前在售的樓盤有能建 · 長江華府(銷售均價:3.4 萬元 / 平方米),中信泰富濱江金融城(銷售均價:4.7 萬元 / 平方米),武漢瑞府(銷售均價:5.08 萬元 / 平方米),宸嘉 100(銷售均價:5.41 萬元 / 平方米)。
宸嘉 100 就是宸嘉發展開發的樓盤,據悉該樓盤曾邀 10 余家全球頂級設計單位,對標香港維港和上海陸家嘴這樣的全球頂級金融商務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單價超過 5 萬元 / 平方米、總價超過千萬的樓盤,從去年四季度入市以來,創下了銷售超 20 億元的銷售紀錄,登頂武漢豪宅榜。
除了在上海和武漢不斷打造豪宅項目,深圳、長沙、成都等地也是宸嘉發展的 " 角逐之地 "。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宸嘉發展近幾年已低調入市深圳,接手了此前福晟在深圳的龍華區大布頭項目、寶安區翻身項目、龍崗區述昌圍項目和守珍街等多個舊改項目;在長沙,宸嘉發展通過宸嘉發展(長沙)接手原陽光城江天悅項目(現改名:宸嘉和順嘉臣道),同樣打造的是江景豪宅;在成都,宸嘉發展接手了阿瑪尼藝術公寓項目。
宸嘉發展現已接手的舊改項目之一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攝于 2021 年
竟是大佬在操盤
在 2022 年這個時間走上 " 突擊之路 " 的宸嘉發展,背后是什么來頭?
據企查查,在宸嘉發展,崔帥、郭斌和梁飛分別擔任執行董事、總經理和監事,均是過往的中海系高管。
比如崔帥,曾擔任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兩年前因 " 虹口北外灘地塊圍標事件 " 被迫離開。兩年后,崔帥重返上海灘,并選擇了他所熟悉的普陀戰場,意味深長。現如今他已是宸嘉發展的執行董事。
郭斌曾在中海地產(海南)投資有限公司任職高管,2020 年 12 月 18 日,郭斌擔任國榮置業執行董事、宸嘉發展(武漢)董事兼總經理。
而除了以前的中海舊部外,多家媒體消息指出,宸嘉發展香港公司背后關系人正是劉益謙,在收藏圈和資本圈,劉益謙的名字遠比在地產圈響亮,他最為人所知的,是 2014 年以 2.8 億港元買下了雞缸杯。另一方面,前述國華人壽的法定代表人正是劉益謙。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宸嘉發展通過土地市場招拍掛、股權轉讓等方式,在深圳、上海、武漢、長沙等地均已布局項目,且以豪宅為主。
10 月 20 日下午,中國豪宅研究院院長朱曉紅在微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通常那些敢于逆勢大幅拿地并深耕豪宅的企業,都是有備而來的,一方面需要資金和融資方案準備充分,另一方面還需企業自身在產品資源配置、調性、開發方案等做詳盡準備,并非適合所有企業。
朱曉紅提到,豪宅作為奢侈品,整體上比普通住宅更具保值能力,不過開發此類型產品,也更為考驗開發商的品牌力和產品力。如果部分企業選擇逆勢深耕豪宅市場,若以品質立業,做好精準的產品與市場配置,同時注意開發周期的計劃性,還是有一戰成功的可能。
事實上,從市場反饋來看,在整體成交下滑的背景下,不少城市的高價值改善型產品反而出現了逆勢上漲情況。
以深圳為例,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2 年 1-7 月,深圳 1000 萬元以上的房源累計占比 22.8%,相比去年上升 12.4%;以北京為例,公開資料顯示,2022 年上半年,北京的 10 萬 + 豪宅成交量達 1326 套,同比上升 49%,成交套數占比攀升至 7%。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