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宋莉萍
【資料圖】
秋風(fēng)起,飛絮、花粉等也隨風(fēng)飄揚,有些人一吹風(fēng)就感到鼻癢難耐,噴嚏連連,怎么辦?廣東省名中醫(yī)、廣東省中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醫(yī)師李云英表示,應(yīng)對鼻癢為主的鼻炎發(fā)作,有一味中藥材法寶——蒺藜。
祛風(fēng)止癢常用藥
蒺藜,又名刺蒺藜、蒺藜子、白蒺藜子、白蒺藜。據(jù)藥典記載,蒺藜味辛、苦,性微溫,小毒,歸肝經(jīng),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風(fēng)、明目、止癢的功效,為祛風(fēng)止癢常用藥。
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表明,蒺藜水浸液及乙醇浸出液對麻醉動物有降壓作用;其水溶性部分有利尿作用;蒺藜總皂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強壯、抗衰老等作用;蒺藜水煎劑有降低血糖作用;水提取物有抗過敏作用。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蒺藜也有諸多記載。如《名醫(yī)別錄》中所寫 " 味辛,微寒,無毒。主治身體風(fēng)癢,頭痛,咳逆。"《本草綱目》則記載:" 古方補腎治風(fēng),皆用刺蒺藜。"
李云英教授表示,雖然醫(yī)家們對蒺藜的性味認(rèn)識與現(xiàn)代略有少許差別,但都表明了蒺藜有祛風(fēng)止癢的功效,而鼻炎發(fā)作時出現(xiàn)的鼻癢多因風(fēng)邪所致,故此類鼻炎患者可用蒺藜祛風(fēng)止癢治療。
不過,由于其性輕揚疏散,具活血之功,且有小毒,故孕婦應(yīng)當(dāng)慎用,陰虛及血虛氣弱者禁用。
日常使用小技巧——
①鼻癢清茶:蒺藜 10 克,鵝不食草 10g。搗碎水煎代茶飲。治療過敏性鼻炎,能迅速消除鼻癢、噴嚏、流清涕等癥狀。
中藥可煮茶 林清清攝
②蒺藜洗鼻液:蒺藜 30g 煎水至沸騰,待水涼后去蒺藜,藥水備用。每天 1-2 次,可先用海鹽水洗鼻后,再用此品洗鼻。
③溫陽散風(fēng)湯:枸杞子、桑椹、白芍各 12 克,白蒺藜、川芎、白芷各 10 克,細(xì)辛 3 克,適量瘦肉。將以上材料以水煎煮,加入適量食鹽調(diào)味。可溫補肺腎,祛風(fēng)散寒。適用于肺腎陽虛型過敏性鼻炎。
校對 | 周勇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