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王月龍 易啟江
【資料圖】
據最新一期《神經元》雜志,人類和小鼠的神經元在一個碟子里學會了玩電子游戲 Pong。研究團隊首次證明,一個培養皿中的 80 萬個腦細胞可以執行目標導向的任務,即使是在培養皿中的腦細胞,也可以表現出固有的智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它們的行為。這項研究在疾病建模、藥物發現以及擴展當前對大腦如何工作、智力如何產生的理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神經細胞的顯微鏡圖像,其中熒光標記顯示不同類型的細胞。綠色標記神經元和軸突,紫色標記神經元,紅色標記樹突,藍色標記所有細胞。在存在多個標記的情況下,顏色會合并,并且通常顯示為黃色或粉紅色,具體取決于標記的比例
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墨爾本皮層實驗室
" 從蠕蟲到蒼蠅再到人類,神經元是廣義智能的起點。"論文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皮層實驗室首席科學官布雷特 · 卡根說," 所以問題是,我們能否以某種方式與神經元互動,以利用這種固有的智能?"
實驗中,研究小組從小鼠胚胎和人類干細胞中分別提取了腦細胞,并將它們培養在既可以接受刺激,又可以讀取它們的活動的微電極陣列上。
首先,研究人員將這些神經元連接到一臺電腦上,這樣神經元就會收到關于游戲中的球拍是否正在擊球的反饋。然后,他們使用電子探頭監測神經元的活動和對這種反饋的反應。
神經元移動球拍和擊球的次數越多,電子探頭記錄的 " 尖峰 " 就越強。當神經元失誤時,他們的游戲方式會被皮層實驗室開發的軟件程序 " 批評 "。這表明神經元可以實時地以目標導向的方式活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 對細胞施加了不可預測的刺激,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會重組其活動,以更好地玩游戲,并將隨機反應降至最低。" 卡根說。
這種學習背后的理論植根于自由能原理。簡而言之,即大腦通過改變世界觀或行為來適應環境,以更好地適應周圍的世界。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教導細胞培養物執行表現出智商的任務的新能力,開啟了未來新的可能性,將對技術、健康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在研究新藥或基因療法在動態環境中的反應時,這些發現還提高了創建動物試驗替代方案的可能性。
一個系統,比如大腦,為了減少外界對其沖擊的意外程度,需要怎么做?一個有影響力且有爭議的認知論認為,它會努力最小化其信念以及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差距。譬如說,大腦會首先對外部世界進行建模,形成其對外部世界的信念,再源源不斷地獲取有關外部世界的信息。本文中的實驗,就源于這樣一個自由能原理。在哲學和神經學領域,該理論中比較夸張的部分經常會引發重大爭論,不過,無論對其證實或證偽,都是科學探索充滿樂趣的過程。
編輯 |王月龍 易啟江
校對 |段煉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