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 年前,湖北荊州人左運齊在廈門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看病,醫生王博文為素不相識的左運齊墊付了 3000 元手術費,幫他解了燃眉之急。今年國慶假期,64 歲的左運齊從浙江湖州出發,驅車十幾小時跨越千里到廈門還上這筆救命錢。(10 月 12 日澎湃新聞)
12 年后千里歸還救命錢,這一現實版本的 " 種善因得善果 " 讓無數人感動。有不少網友感嘆,用善意回報善意,這樣的雙向奔赴真好。
12 年前,病情嚴重需要盡快手術的左運齊東拼西湊卻還是差 3000 元手術費,管床醫生王博文了解到他一家的窘境后,悄悄往其手中塞了 3000 元 " 紅包 "。放到 12 年前,這筆錢可不是個小數目,差不多是王醫生一個多月的工資,但他毫不猶豫地拿了出來,解患者之難。王醫生墊付的 3000 元錢,是雪中送炭,是健康的希望,更是醫者仁心。
12 年后,左運齊驅車千里歸還 3000 元錢,這一 " 續集 " 讓此前的墊付有了一個更加美好的結局。對于王醫生的善舉,左運齊一直銘記在心,盡管后來輾轉至浙江一家包裝廠打工,但他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要還上這筆錢。12 年心心念念不忘還錢并付諸行動,更讓人倍覺這 3000 元錢背后所體現的感恩與信義彌足珍貴。
一個醫者仁心,一個知恩感恩,才有了這一段跨越 12 年千里還錢的動人故事。王醫生的熱心和善意,值得最真摯的回報,也幸好,他沒有被辜負。正如有網友說,左運齊歸還的不只是錢,更是歸還一份善意。而這比 3000 元錢本身更動人。
或許有人會說,12 年前的三千放到現在還一萬都不為過。的確,如果單純算經濟賬,這樣的話不無道理,但類似的理性言論恰恰忘記了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如王醫生的慷慨解囊不計回報,如左運齊的心懷感恩堅守信義。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當王醫生得知左運齊歸還自己墊付的手術費時,他的第一反應是 " 這個肯定是手術效果非常好 ",一如他墊錢幫忙做手術一樣,他所惦記的只是患者的健康。如果純粹用金錢去計算,不失為對這一段雙向奔赴的美好的辜負。
盛贊王醫生的大愛之舉,當然不是呼吁醫生去為患者墊錢,而是希望像王醫生的善意和左運齊的用善意回報善意,能夠成為人與人交往的范本,讓社會充滿善意與善意循環的良性互動。愿世間多點雙向奔赴的美好,也愿世間善意都不會被辜負。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