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樊登讀書 ,作者蘭得一見
"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靠人人會跑 ",唯有靠自己,才是最有安全感的窄門??孔约海哒T,是成年人最清醒的自覺。正如路遙所說:"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不論結果是喜是悲,你總不枉在這個世界活了一場。"
(相關資料圖)
作者:蘭得一見
編輯:王橙橙
來源: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
根據《遙遠的救世主》拍攝的電視劇《天道》,被喻為國產神劇,劇中的一些話題至今熱度不減。
何為天道?
——靠自己,走窄門。
作家豆豆借丁元英之口告誡世人:
"
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別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著。
"
人生在世,唯有靠自己,才能在精神上站起來。在披荊斬棘中不斷精進,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提升思考力、行動力、情緒力。
靠自己,提升思考力
思考力,是透過事物表象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
人與人命運的不同,主要在于思考力的差距。
在《天道》中,格律詩公司因打價格戰,被樂圣公司告上法庭,索賠 600 萬元。
面對這場官司,公司股東的考慮不同,選擇各異,結局也截然不同。
葉曉明、馮世杰、劉冰認為,樂圣公司獅子大開口,想把格律詩公司置于死地。
" 這場官司打贏打輸都是死,求和幸許還有一絲希望。"
求和不成,公司在葉、馮、劉眼中便成了 " 死亡之地 ",他們斷然提出退股,將敗訴的風險全部推給歐陽雪。
有意思的是,面對同一件事,有人火速逃離,也有人躬身入局。
肖亞文在接到歐陽雪請她代理訴訟的請求后,作為丁元英的前助理,她迅速與丁總的思維同頻:
" 以我對丁總的了解,丁總不可能沒有預見到這場訴訟。
這場訴訟絕不是偶然的、被動的,而是經過設計和預期的,是計劃的一部分。"
她出于道義,免除了 20 萬元代理費,并主動入股格律詩。
更有意思的是,肖亞文剛剛接手格律詩幾天,就收到伯爵公司 650 萬的收購意向書。仍留在格律詩打工的劉冰接到意向書,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損失了幾十萬。
肖亞文心中充滿疑問,她到咖啡廳思考了整整 3 個小時,把意向書的來龍去脈想清楚,得出清晰的判斷:
伯爵公司此舉只是虛晃一槍,目的不在收購,而在于接近、了解,這叫居安思危,釋放善意。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個人不可替代的競爭力。
肖亞文以出色的思考力,在格律詩事件中果斷入局、化危為機,最終贏得贏得了同行的尊重和丁元英的信任。
丹尼爾 · 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指出:
人類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思考方式。
我們最常用的快思考,能夠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
但它常常聽風就是雨,容易上當受騙,引導我們無意識地作出錯誤選擇;
相反,有意識的慢思考,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憑直覺。
快與慢,想與做,是辯證統一的。人們常說的 " 慢慢來、比較快 ",就是這個道理。
思考時一味走捷徑,行動中就容易遇陷阱。
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做得明白。
勤于用腦,遇事 " 三思而后行 ",事后及時總結復盤,就能不斷提升思考力,為高效行動提供原動力。
靠自己,提升行動力
俗話說得好:行動是最好的老師。
《天道》中的歐陽雪,出身卑微。
卻能夠一路逆襲成為飯店老板,成功入股格律詩公司……靠的就是她超強的行動力。
父母離異的她從小輟學,掙扎在生存線上,歐陽雪卻從未認命,不斷向上跨越。
她從擺餛飩攤開始起步,后來遇到開飯店的時機,便拉起好友芮小丹一起合資,實現第一次跨越;
為考驗丁元英對芮小丹的真心,她和丁元英打賭,言出必行。
即使血本無歸也在所不惜,她按照丁元英指定的時間買進、買出同一支股票,一年內實現資產翻番;
丁元英借她的名義成立格律詩公司。
雖然不懂行,但她相信丁元英的布局,并實際出資 100 萬元控股,全權委托丁元英代持股份;
自從認識丁元英后,她一路追隨,一路學習。
即使對丁元英的投資決策一時無法理解,她也選擇了相信,堅決地執行。
她對丁元英說:
" 這事與其說大哥讓我幫忙,不如說大哥給我個機會。"
歐陽雪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用實際行動實現了一次次成功跨越。
反觀葉、馮、劉三人,想方設法請高人支招,削尖腦袋擠進格律詩公司。
卻又對公司創始人的布局半信半疑,表面上執行,背地里留一手,走一步看一步,發現不妙就迅速逃離。
美國 ABB 公司原董事長巴尼維克曾說:
一個企業的成功,5% 在戰略,95% 在執行。
格律詩公司成立之初,韓楚風曾用 " 爬井沿 " 來形容公司股東能否破局,丁元英回應道:
" 允許幾個股東爬井沿兒,能不能爬上來取決于他們自己。"
葉、馮、劉三人不幸應了韓楚風的預言。
扒著井沿看一眼又掉了下去,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里陷了一截。
歐陽雪以超強的行動力,高效執行,乘勢而上,靠自己爬上井沿,看到了更加絢麗的風景。
行動力,是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
唯有行動,才能將想法變成辦法,讓理想照進現實。
清代彭端淑在《為學》中講述了兩位和尚想去南海朝圣的故事:
窮和尚僅憑一瓶一缽啟程,第二年便從南海順利返程;
而富和尚依舊在籌備買船,遲遲未動身。
很多人做事總是瞻前顧后的,擔心時機未到,擔心準備不夠,擔心情況有變……
結果陷入自我內耗,今天想了千條路,明天依舊走老路。
如此循環往復,最終一事無成。
一事當前,"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當你感覺迷茫時,不妨用拉清單計劃法,寫下心中所想,捋清思路。
用 5 分鐘起步法,戰勝拖延。
用定鬧鐘提醒法,搞定待辦事項。
用自我獎勵法,讓自己獲得及時反饋,增強閉環回路。
行動起來,想要的未來才會奔你而來。
靠自己,提升情緒力
作家劉潤說:
"
無論是朋友、工作還是戀愛,如果你感到與對方特別契合,溝通愉悅甚至時時令你靈光乍現,你知道這說明什么嗎?
1% 的可能,你遇到了 soulmate。
99% 的可能,你遇到了閱歷智商情商都在你之上的人,而對方在向下兼容而已。
"
《天道》中的丁元英就是這樣的人,他骨子里充滿了對世俗文化居高臨下的包容。
初到古城時,劉冰一張唱片黑他 50 塊錢,他懶得討價還價,沒錢花了就拿幾張唱片找劉冰換錢。
后來劉冰為進格律詩公司登門求他,并為賣唱片的事向他道歉。
他淡定地說:" 唱片的事,是咱們做生意,都好。"
一次,他到路邊攤吃飩餛,已經給過錢了,吃完離開時小販又追上來要錢。
他只遲疑了一下,又掏錢再付一遍。
又一次,到面館吃面。
老板看他悠哉游哉的形象,以為他是個游手好閑的人,故意調侃他,言語和眼神都充滿了不敬。
他只是笑笑,該吃面吃面,并不理會。
喜歡《天道》的人,大都欽佩丁元英極高的情緒管理能力。
即使心中有萬千溝壑,表面依舊波瀾不驚,可謂是:
"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良好的情緒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后天習得的。
丁元英也曾是個高談闊論、志大才疏的人。
他曾在沒錢花的時候,罵天罵地罵世道不公,情緒隨人生際遇而波動。
他曾以一首《自嘲》自我解剖、自我諷刺,描繪了一幅窮酸書生心態圖: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曾經的窮酸書生丁元英,靠自身努力。
在經典音樂的熏陶下,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歷經商海沉浮的磨礪。
練就了寵辱不驚的情緒力,活成了別人眼中的 " 高人 "。
真正的高人,不是沒有情緒。
而是心中有更重要的事、有更重要的人,懶得浪費自己寶貴的精神資源與爛人爛事糾纏。
丁元英可以與智玄大師談經論道、與摯友韓楚風徹夜長談救贖之爭、與女友芮小丹多次談論文化屬性。
卻不與小販計較一碗餛飩錢,從不與無關的人爭論。
有句話說得好:了解你的,何需解釋?不了解的,何必解釋?
情緒力高的人,深知彼此了解的重要性,也深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生命短暫,不理爛人,專注自己,"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才是情緒管理的真諦。
寫在最后
《圣經》有云:
"
你們要走窄門。因為引向滅亡的門,路是寬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門,路是窄的,找著的人也少。
"
現實生活中,靠朋友幫襯,靠親人扶持,靠貴人指方向、給拐杖……
這是絕大多數人眼中的陽光大道。
然而,"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靠人人會跑 ",唯有靠自己,才是最有安全感的窄門。
靠自己,走窄門,是成年人最清醒的自覺。
正如路遙所說:
"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不論結果是喜是悲,你總不枉在這個世界活了一場。"
點個「在看」,余生,愿朋友們都堅持靠自己,走窄門,遇見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風景。(本文完)
作者:蘭得一見,喜歡蘭韻書香,終身學習成長。
你的思維方式
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