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遼寧大連一男子和朋友在海鮮大排檔吃飯結賬時發現賬單不對勁,仔細一看才發現總共消費了 930.9 元,收款時竟被 " 反向抹零 " 收取 931 元。男子一臉疑惑找到收銀員討說法,對方稱這是正常的 " 四舍五入 ",抹零零頭超過 5 就往上抹,反之就往下抹,男子表示從來沒聽說過抹零還能往上抹。而店員反倒覺得男子不可思議,嗆了一句 " 你要是差這一毛錢我轉給你好吧?" 男子將視頻發到網上,引發網友熱議,相關話題沖上熱搜。
在傳統現金交易情形下," 抹零 " 原指經營者為了減少現金找零的麻煩,減輕對賬壓力," 讓利于顧客 " 的善意行為。結賬的時候順手抹去零頭,成為不少商家吸引顧客再來的常用方式,相對來說," 反向抹零 "、多收顧客錢的商家比較少見。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價格法》則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 反向抹零 " 屬于 " 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務 " 的違法違規行為,涉事商家不僅自作主張 " 反向抹零 "、多收了顧客錢,還 " 理直氣壯 " 地譏諷較真顧客 " 差這一毛錢 ",這種倒打一耙的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規定,還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與人格尊嚴,這也是該新聞話題沖上熱搜的原因。
不少消費者在跟帖中紛紛表達有過同樣被 " 反向抹零 " 的遭遇,但是因為好面子或怕被人嘲諷,或嫌維權麻煩,往往選擇息事寧人、懶得較真,這種無奈默許、聽之任之的態度縱容了一些商家 " 反向抹零 " 的壞習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某種潛規則,對于顧客的較真、正當維權反而認為是不正常,以致出言不遜,該事件說明消費者權益要靠每一個人維護,較真的人更多一點,大家都勇于維權,類似 " 反向抹零 " 等損害消費者的壞習慣才能得到根本遏制。
此事也給商家提了個醒。從店員的言行來看,涉事商家慣于用 " 四舍五入 " 的借口 " 反向抹零 ",實際上,在移動支付方式時代,經營者完全可以做到分毫不差," 精準扣款 ",所謂 " 反向抹零 " 只是在薅顧客的羊毛,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與公平交易權。今年 3 月,福建廈門市某餐飲店因收款時 " 反向抹零 " 被市場監管部門罰款 4000 多元。殷鑒不遠,相信經過網絡熱議和相關部門的處理,一些商家應該明白,明碼標價、按價收費,不得額外加收費用,是《價格法》的嚴格規定,尊法守法、誠信經營也是維護市場秩序的基本準則。隨心所欲,胡亂收費,到頭來看似多收了二、三角,實際上是 " 貪小便宜吃大虧 " ——既失去了市場的口碑與消費者信任,也會受到監管處罰,終將得不償失。
如今,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就該事件發聲,表示將采取 " 零容忍 " 態度嚴厲打擊 " 反向抹零 " 行為,受到廣大消費者強烈關注。" 反向抹零 " 雖然金額不大,但并非一件小事,而是關乎消費者權益、市場規則的重大事宜。監管部門要傾聽消費者意見,暢通投訴通道,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違規經營的商家,及時維護消費者利益與市場秩序,使老百姓能夠明明白白地消費,公平公正地交易。此乃 " 反向抹零 " 上熱搜的多重啟示。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4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