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面塑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年輕人、小孩子喜歡?" 這是長沙面塑藝人彭支寧一直思考的問題。
1980 年,33 歲的彭支寧決定放棄油漆工職業,轉頭扎進了全然陌生的面塑行業。
42 年過去了,彭支寧不僅把面塑帶到街頭巷尾,還將面塑課開進了湖南湘江新區數十間學校、社區的教室,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居民體會到面塑的樂趣,了解中國非遺文化。
(相關資料圖)
從油漆工到 " 面人王 "
10 月 9 日,記者在長沙市岳麓區望月湖街道月宮街見到了剛出攤的彭友寧。彭支寧的手有些粗糙,食指指關節和大拇指指頭因為常年捏面人的緣故,有著厚厚的老繭,但卻絲毫不影響他手指的靈活度。
一塊配制好的面團,經過捏、搓、揉、壓、切、剪,就成了一個凱蒂貓形象的面人,在陽光的照耀下,漂亮又可愛,引來孩子們的一陣歡呼。
" 我從小就對畫畫特別感興趣。" 提起結緣面塑,忙碌著的彭支寧話語簡單。
彭支寧老家在武漢,今年 75 歲了,在從事面塑工作前是一名油漆工。1980 年,彭支寧偶然在街頭看到面塑師路面擺攤的場景。" 當時他身邊圍了很多人,大家都特別認可。看了半小時后我覺得我也能做。" 當天,彭支寧便買了面粉和顏料回家練習起來。
" 捏面人看似簡單,實際過程非常繁瑣。" 彭支寧告訴記者,一個 " 孫悟空 " 面人需要 30 多個零件,進行 40 個步驟才能制作完成。" 做一個‘孫悟空’,至少耗時 20 分鐘,制作軀干、四肢、服飾等每一處細節都要做到位,否則就會影響整體效果。" 為了完成自己原創的孫悟空形象,彭支寧曾在家進行多達 300 次的練習。
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彭支寧的面塑作品不斷推陳出新,至今能捏出 100 多個面塑形象:十二生肖、西游記人物、北京奧運會福娃、中國龍、動畫片卡通人物等等,其中,機器貓、奧特曼等卡通面塑多年不衰,仍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兒童玩具不僅有樂高,還有面塑
" 沒想到這門手藝成就了我和家人。" 彭支寧認為,這是面塑帶給他的收獲。
面塑屬于傳統文化中的街頭藝術,相比較于其他的街頭藝術,它沒有吆喝的傳統,只要擺好箱子坐下開始捏,一會就會圍上來很多人,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這也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42 年來,彭支寧在擺攤的過程中,見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各式各樣的事情,在收集創作素材的同時,自己也不斷收獲感動,這是他制作 " 百態 " 面塑和教授孩子的基礎。
" 我學面塑純屬于無師自通,但我很想將其發揚光大,讓想學習的人都能找到老師。" 為了實現這一想法,彭支寧堅持免費傳授面塑手藝,定期在社區、學校向大眾傳授面塑手藝。
" 孩子們最喜歡捏孫悟空、龍,每次都纏著我教,但這也都是最難的。" 彭支寧笑笑說,面塑是個精細活,要把人物的表情和肢體動作捏出來,就要多觀察、多實踐。
" 如果孩子們愿意深入學,我愿意一直教。這些優秀的傳統手藝,需要被人知道。兒童玩具中不僅有樂高、橡皮泥,還有面塑。" 他說。
瀟湘晨報記者曾羽璇 通訊員彭毓妍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 小時報料熱線 0731-85571188。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8
頭條 22-10-04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