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 " 民以食為天 ",吃飯這么大的一件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曾經,很多人為了能吃上一口好吃的米飯,遠赴日本采購電飯煲,這讓一眾國產品牌汗顏,難道中國的電飯煲就比不上日本?因此,國產品牌開啟了技術追趕的步伐,格力為了造出一臺電飯煲耗費了 4 噸大米,可見其想做出好產品的決心。如今,國產電飯煲已完全不輸于日本電飯煲,而且價格還更便宜。
近幾年,國產電飯煲在技術層面得到飛速發展,除了傳統的底盤加熱、上下立體加熱和三維加熱技術,IH 電磁加熱技術也是后來居上,達到較高的水平。并且,部分廠商更是開發出紅外穿透加熱以及蒸汽加熱技術,為電飯煲打開了一條全新的賽道。不僅如此,部分廠商也開始在外觀設計上推陳出新,近日小米就推出了一款蒸汽電飯煲產品,采用透明的機身設計,能直接透過玻璃看到食材烹飪的全過程,還別說真的挺有意思的。
(圖源:智研咨詢)
【資料圖】
電飯煲作為每家每戶必備的小家電之一,市場早已飽和。小雷從智研咨詢發布的數據中了解到,2021 年國內電飯煲的產量為 1.53 億臺,看起來數量非常龐大。但在 2016 年,這一數值卻達到 3.46 億臺,五年時間產量已縮減了一半以上,可見整個電飯煲市場其實是在走下坡路的。想要推動市場往前發展,產品創新相當重要,由此也誕生了不少電飯煲新物種,其中有些功能可能會超乎你的想象。
電飯煲行業的新物種
首先帶大家來看一看小米新推出的透明蒸汽電飯煲,它延續了小米一貫的簡約外形設計,上蓋配備有 OLED 顯示屏,能實時查看烹飪的信息和狀態。機身外殼采用透明玻璃材質打造,擁有 300 ° 的可視窗口,可以直接透過玻璃看到電飯煲內部的烹飪過程。最有意思的是,連電飯煲內膽也采用高硼硅玻璃材質,幾乎全程無遮擋,可以清晰地看到米飯從米變成飯,鮮蝦大閘蟹從活蹦亂跳變得鮮紅美味。
(圖源:小米官方)
該產品采用的是高溫蒸汽加熱技術,官方稱這可以讓米飯擁有更 Q 彈的口感,烹煮海鮮時更為滑嫩多汁。雖然小雷沒有使用過蒸汽電飯煲,但九陽也曾推出一款蒸汽加熱的電飯煲產品,似乎產品口碑還挺不錯的。這應該是廠商探索出來的一種全新的電飯煲加熱技術,目前尚未見太多廠商跟進使用,其烹飪能力可能還需要經過市場的進一步檢驗。一旦獲得大眾消費者的認可,在未來或許會成為電飯煲發展的新趨勢。
且不論小米蒸汽電飯煲做出來的飯好不好吃,單單其透明的外觀就已經吸引到不少消費者。產品發布后就有網友評論道,必須讓自家媳婦看到然后買一臺,也有網友表示,這款產品很適合用來發朋友圈。可以預見,小米蒸汽電飯煲接下來可能會成為美食博主內容創作的助力之一,相較于其上使用的蒸汽加熱技術,透明機身的趣味性更強幾分。不過,小米并不是第一個如此設計的,九陽天空系列蒸汽電飯煲也為透明設計,不過小米的視窗更大,視覺上可能更清晰、震撼一點。
第二件電飯煲新物種,想給大家介紹一下飯小二煮飯機器人,它曾有一句響亮的口號 " 重新發明煮飯機 "。所以,嚴格上講這應該算機器人,不能稱之為電飯煲。但是,其外觀其實與傳統電飯煲一般無二,最大區別在于多了一個裝米的米箱,可用于加水排水的接水口。煮飯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淘米、加水到做飯的所有步驟,進一步簡化做飯的過程,也不需要頭疼多少米加多少水的問題,真正做到懶人一步到位。
小雷想在網上找一下該產品做進一步了解,發現各大電商平臺都搜不到,看來已經停產下架了。不過,小雷發現美的也推出一類功能類似的產品 " 全自動電飯煲 ROYCE",機身側邊設有米倉和水倉,能完成進米、淘米、煮飯全過程,還支持黃金比例加水、立體 IH 加熱和 App 遠程操控等。從外觀設計和功能完整度上看,美的比上面的飯小二要強很多。遺憾的是,這款產品并未在行業內引發多少討論,不是專門去搜索小雷都不知道有這樣一款產品,可見其并未打動到消費者。
(圖源:美的官方)
第三件新物種小雷給到摩飛雙膽電飯煲,它配備了煲飯專用內膽及和面專用內膽,除了可以做飯,還能幫助你和面、醒面,應該對面食愛好者有較強的吸引力。據官方介紹,產品智能模擬手工揉面手法,3 分鐘快速成團。同時支持立體恒溫醒面,幫助面團充分發酵,最后還能直接烘烤做成面包,一步到位。相較于前面兩款產品,摩飛雙膽電飯煲少了一些花里胡哨,功能更為實用,不過受眾也變窄了很多,但也算是廠商對電飯煲功能創新做出的探索與嘗試。
(圖源:摩飛官方)
除了上述的幾種電飯煲新物種,近年來市場上也掀起一股 " 低糖電飯煲 " 熱潮,京東還攜手美的、九陽、蘇泊爾等一眾家電品牌制定了統一的質量標準,推動行業朝著規范、穩定方向發展。2020 年,低糖電飯煲在線下渠道份額占比達 16.7%,線上也達到 5.1%,經過兩年的發展,這已成為電飯煲行業潛力較大的一個新品類。
如今,整個電飯煲行業都在積極創新,想要催生出新品類、新物種,來推動電飯煲銷量的增長。但目前來看,除了低糖電飯煲略有成效外,其他新產品并未呈現出應有的市場影響力,電飯煲的創新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創新的方向在哪里?
其實,隨著電飯煲市場趨于飽和,每家每戶基本都能用上電飯煲之后,大家對產品也開始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僅希望做飯的過程更簡單,更希望做出來的米飯更可口、健康。所以,上述的煮飯機器人其實挺符合消費者的購買需求,但產品之所以鮮有人問津,小雷覺得最大原因還是太貴了。主流的電飯煲價格只要幾百塊,但美的全自動電飯煲售價高達 9999 元,即便現在第三方渠道降價,但也需要 4000 元左右,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也很少有人愿意花這個錢去嘗鮮。
如果這類全自動電飯煲可以把價格降下來,并且對進米、洗米的流程進一步優化,提高其便捷性和穩定性,或許還是會有很多人愿意購買。在懶人文化盛行的今天,可以省下一些做飯的步驟還是聽讓人心動的,當然前提還是得看價格。
除了追求做飯的便捷性,更多人在意的必然還是米飯的口感。與其去整如透明機身這樣花里胡哨的設計,還不如踏踏實實把煮飯這一工序給做好。廠商可以通過嘗試更多新的加熱方式,或優化內膽結構來改善米飯的口感。一款電飯煲如果能做出令多數人都覺得可口、美味的米飯,即便沒有其他附屬功能,沒有華麗的外觀,也仍舊能吸引大家前往購買。所以,電飯煲或許并不需要太過于繁雜花俏的功能,把最基礎的煮飯功能做好也完全足夠了。
另外,如摩飛雙膽電飯煲這樣把產品打入到特定消費市場的做法,其實也是有很大借鑒意義的。很多人會為了燉湯買個電燉鍋,為了做面包專門買和面機、面包機,那有沒有可能把這些功能都集成在電飯煲上呢?通過更換簡單的配件就能讓電飯煲發揮更多的功能,以此減輕消費者的負擔和成本,其實也是一條不錯的創新思路,產品多合一也是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探索的方向。
小雷平時做飯也相對較少,但就我對行業淺薄的了解來看,電飯煲還是應該專注于把飯做好吃,而不是花里胡哨做飯。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米飯的口感,提高做飯流程的便捷性,或者讓電飯煲具備多合一功能,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廠商門探索和嘗試的方向。但是,產品的價格也不能過于昂貴,大家買不起也不利于技術普及,技術創新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實際的成本。
頭條 22-10-04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3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2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10-01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