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
一女子收到了 21 份請帖的故事
引發網友們強烈共鳴。
(相關資料圖)
動輒三五百的份子錢,
使請帖成為當之無愧的 "紅色炸彈"。
" 給,炸彈。"
隨后"年輕人互約結婚不隨份子錢 "沖上熱搜,
得到了許多網友的正面反饋。
01
NEWS
份子錢,真的隨不起
天下苦份子錢久矣!
" 互約不隨份子 " 能夠一呼百應,
背后是無數年輕人被榨干的錢包和假期。
早在幾十年前,
老舍就在《正紅旗下》寫道:
" 這些婚喪大典既是那么重要,
親友家辦事而我們缺禮,
便是大逆不道。"
即使發愁作難,
份子也不能不隨。
畢竟,
" 不去給親友們行禮等于自絕于親友。"
如今,這些 " 不得不應酬的應酬 ",
已經給部分年輕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一邊是經濟發展,
各地份子錢水漲船高;
一邊是人情推拉,
情分、臉面等考量層層加碼。
打工人們面對動輒成百上千的份子錢,
痛呼 " 心疼錢包 " 之余,
依舊要在黃金周,
" 輾轉婚宴之間,掏錢千里之外 "。
份子錢 " 通貨膨脹 " 本身并不是問題。
人情利益鏈條斷裂,
份子錢 " 只往不來 " 才是其痛點所在。
對于無意婚姻的人來說,
一筆筆支出的婚禮禮金,
分明是痛宰 " 單身狗 " 的 " 單身稅 "。
對于至親好友,
人們往往愿意慷慨相助。
可對于關系不好,
甚至沒啥關系的人,
" 份子錢 " 就成了一種無效的付費社交,
讓人尷尬又肉痛,花錢買不痛快。
在份子錢大行其道的當下,
有人甚至做起了 "份子錢生意"。
有的是明碼標價、賬目清晰,
賺的是厚來薄往的差價。
有的是 " 失聯 " 多年,不鳴則已,
一鳴則把所剩無幾的情分一次性兌現,
做的是一錘子買賣。
有的是所謂 " 領導 ",
仗勢請人、巧立名目,
干的是"劫貧濟富"的無本買賣。
一輪輪的收割下,
" 份子人 " 們表示:真的隨不動了。
02
湊份子背后的人情買賣
隨份子,
在民間還有湊份子、搭份子的說法。
隨、湊、搭,
這些字放在一起,
總有種被裹挾著、勉為其難的味道。
作為一種社會風俗,
" 湊份子 " 最初確實有特定的作用。
一說 " 湊份子 " 始于明代的 " 鄉飲酒禮 " 制度,
在人們普遍不富裕、一家一戶難以承擔婚喪支出的情況下,
親朋好友 " 湊錢辦大事 ",
事實上成為民間自發的互助眾籌。
但隨著經濟發展,
" 湊份子 " 的物質基礎被動搖。
大多人 " 湊份子 " 并非基于 " 湊錢 " 的必要,
而是礙于面子、人情,
花錢 " 湊熱鬧 ",甚至 " 湊趣 "。
從互做人情到互不隨禮,
年輕人共識變化的背后是社會環境的改變。
北京大學公益講座創始人郭梓林提出,
在市場經濟的當下,人口流動、社交范圍擴大,
不同于過去的熟人社會,
在陌生人社會,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需要用份子錢來維系。
給或不給份子錢,要看 " 性價比 "。
對于 " 以后不知道在哪 " 的人,
有的網友瀟灑地表示:不給、不去、拉黑。
也有人認為,
在正常場景下,隨份子其實很 " 高效 "。
當老朋友因現實逐漸疏遠,
聊天缺乏共同話題,送禮不知對方喜好時,
隨份子就是最便捷的祝福。
最擰巴的情況,
往往處在交情不好不壞、關系不遠不近的模糊地帶當中,
既放不下前期投入的維護成本,
又舍不得 " 數不配位 " 的份子錢。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
過去的人際世故太復雜、糾結,
有些年輕人選擇開誠布公地約定,
簡單直接地 " 不隨份子 ",
試圖打造輕便化的新型人情關系。
03
一起不給份子錢
就不用給份子錢
在過去,人們對份子錢諱莫如深。
不給份子錢,
或直接和對方說不給份子錢,
往往擔心被人說 " 不講人情 "、" 小氣 ",
需要承擔極高的社交風險,
付出大量的溝通成本。
如今,朋友之間基于對彼此的情誼和信賴,
敢于把錢和感情的事,攤開來說,
這正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年輕人互相約定不給份子錢,
讓情感表達直奔主題、減輕負擔,
堪稱隨份子界的 " 因情稱禮 "。
錢的事一旦扯上人情,就是一筆糊涂賬。
如果非要用份子錢標價友情,
用奢侈品標價愛情,
" 禮輕情意重 " 的祝福,
就會變成 " 輕情重禮金 " 的算計。
不隨份子,其實是一件輕松又雙贏的好事。
有些年輕人經濟負擔重、
更重視祝福的情感本質,
互相約定不隨份子,
往往能干脆利落、賓主盡歡。
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感情篩選機制。
真正的朋友,
隨不隨份子,都無所謂;
而用金錢關系維持的塑料 " 朋友 ",
是否值得繼續往來,
也可多加判斷。
在 " 物質情誼 " 領域,
有人向往互不相欠的輕松,
就有人認同禮尚往來的羈絆。
正如歌詞 " 讓我們互相虧欠,要不然憑何懷念?"
人和人相處模式不盡相同。
想隨份子的,就大大方方地給。
不想隨份子的,也可以明確表態。
只要人們還在人情往來,
" 隨份子 " 就是社交剛需。
但年輕人約定 " 不隨份子 " 這件事情,
隨著人們的討論、思考和實踐,
會變成一股移風易俗的力量。
當約定的人愈多,
" 不隨份子 " 就會變成更大范圍的共識,
隨份子不再是請柬的 " 默認選項 " 和 " 潛臺詞 "。
到時,新的 " 約定俗成 " 就會形成。
參加婚禮,
有份子錢,自然好;
沒有,也不損害雙方情誼。
親友發來的是一封婚禮請柬,
不是 " 隨份子合同 "。
黃金周,你打算隨多少份子錢?
評論區聊聊↓↓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30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9
頭條 22-09-28
頭條 22-09-28
頭條 22-09-28
頭條 22-09-28
頭條 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