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我市打出“組合拳”。近日,市建設局召開小區公共收益統一代理記賬制度工作推進會、“大物業”管理模式宣貫會等會議,向與會相關機構代表宣貫新政策,現場答疑解惑。
規范小區公共收益管理
引導業主參與監督
幾乎每個已入住小區都有不少公共收益,比如,電梯和樓道有廣告費收入,公共泊位有停車費收入,地下室等公共場所有租金收入等。然而,小區每年有多少公共收益、收益記錄是否公開規范、資金具體用于何處,卻時常成為一筆“糊涂賬”。
“我市日前創新推出的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統一代理記賬制度,就是為了進一步規范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管理,加強公示,更好地引導業主參與小區公共事務的監督和管理”。市建設局物業管理處負責人在會上介紹,此舉是根據省、市紀委監委鞏固提升“點題整治”工作要求推出的,已被省住建廳列為“點題整治”創新經驗做法,在全省轉發推廣。
遴選第三方機構記賬
強化“一個小區一套賬目”
目前,該舉措已在殿前街道、杏林街道先行試點,并將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會議介紹,該制度提倡以區或鎮(街道)為單位,依法依規遴選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第三方機構,對單元內的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統一代理記賬。會議強調,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要發揮專業特長,協助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強化公共收益“一個小區一套賬目”的管理,按照有關規定配合做好信息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殿前街道、杏林街道的試點中,一些做法可圈可點。例如,會計師事務所與金融機構等組成了代理記賬工作聯合體,為小區管理提供法律咨詢、金融服務、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支撐。為了讓業主更直觀地了解所在小區公共收益情況,部分小區還開發了App或小程序,讓業主足不出戶就能進行相關信息查詢,為業主監督提供便利。
【相關】
多措并舉
探索物業管理新模式
2020年以來,我市推出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星級評定,將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設為一星至五星5個等級,督促各物業企業提高服務質量。目前,全市已有1353個小區參與2022年度的評定工作,各街道已經完成初評,正在進行成績的復核和公示,近期將會公布結果。
此外,我市還推行物業服務企業信用評價制度,該評價結果將運用到后續招投標工作中。
當前,我市正在探索引入“大物業”管理模式,推動黨建引領下無物業小區逐步實現從“社區管”到“居民自管”再到“有物業管”的發展新路徑。(廈門日報記者 袁舒琪)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