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醫院完成建設,每千人口床位數7.5張左右,醫護比達到1:1.04——
青島“十四五”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請市民提意見
今天,市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青島市“十四五”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區域一體、醫防協同、中西醫并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其中包括完成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西海岸院區等一批項目的建設;實現每千人口床位數7.5張左右,醫護比達到1:1.04等目標。
“十三五”以來,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穩步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市、區重大醫療機構項目相繼投入使用,城鄉資源差距進一步縮小,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531家,床位64423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40張、執業(助理)醫師3.94名、注冊護士4.25名。但我市高端優質醫療資源不足,醫療資源結構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市南區、市北區擁有15家三級醫院,占全市的54%,每千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等醫療衛生資源是新建城區、郊區的3倍-5倍。此外,基層服務能力相對薄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結構不合理、設施設備配置水平不高、運行效率較低,難以承接大醫院分流下沉的就醫需求。
《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區域一體、醫防協同、中西醫并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實現提質擴容,布局更為均衡、結構更為科學,整合與協同不斷加強,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明顯提升,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努力使人人享有優質、普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居民健康水平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爭創一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減少跨省跨市就醫
在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方面,將引進建設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青島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清華大學附屬青島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藍谷),完成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西海岸院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二期、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青島眼科醫院紅島院區、青島市中醫醫院城陽院區、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院區改擴建、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建設。
在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方面,我市將重點圍繞傳染病、腫瘤、心血管、神經等專業和領域,爭創一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臨床精品特色專科。以我市死亡率高、外轉率高的疾病為重點,強化技術攻關和人才支持,加快補齊專業專科短板,提升市域診療能力,減少跨省跨市就醫。大力推行日間手術,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推動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動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支持部分綜合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在嚴格控制單體規模基礎上建設分院區。支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在強化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方面,我市將推動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青島分中心建設。依托市婦女兒童醫院建設兒童傳染病救治基地。每個縣(市、區)至少設置1家定點醫院,發生重大疫情時能夠實現快速騰空,具備傳染病收治功能。
我市將健全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公立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到2025年,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全部設立康復醫學科。大力開展康復醫師轉崗培訓,到2025年,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8人以上、康復治療師達到12人。推進康復與臨床多學科合作模式,將加速康復理念貫穿于疾病診療全程,手術前后康復及時介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和功能恢復。
在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方面,到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不低于90%,老年友好型醫療機構不少于90%。開展安寧療護項目試點,到2025年,每個試點區(市)建成2個以上安寧療護點,5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或鎮衛生院提供安寧療護相關服務。
打造“15分鐘健康服務圈”,縣域內健康數據互聯互通
《意見稿》提出,除市內三區外,各區(市)至少設置1所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的政府辦中醫醫院(西海岸新區2所),政府辦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全部設置治未病科和康復醫學科。建立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青島分中心和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鼓勵青島市中醫醫院擴容,牽頭打造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現代化中醫醫院。
在農村,每個建制鄉鎮有一所政府舉辦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涉農縣(市、區)選擇1-3個中心衛生院,按照二級綜合醫院標準,打造成為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結合村莊規劃編制調整等要求,建設以中心村衛生室為主體、一般村衛生室和村衛生室服務點為補充的新型村級衛生服務體系,服務半徑原則上以2.5公里服務半徑為宜,打造“15分鐘健康服務圈”;在城區,每個街道或3-10萬居民范圍有1所標準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醫院;開展社區醫院建設,每個區(市)至少建成1家社區醫院,健全臨床科室設置和設備配備。推動縣域內健康數據互聯互通,形成融合公共衛生、電子病歷等數據的全生命周期電子健康檔案,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實現在線預約、雙向轉診和數據自動采集。
我市將全面實施床位分類管理,根據常住人口規模,合理配置公立醫院床位規模與增量,重在調控床位的過快增長,提高床位使用率。到2025年,每千人口床位數7.5張左右,其中市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人口床位數分別提高到2.2和3.5左右。適度控制急性治療性床位增長,增量床位向傳染、重癥、腫瘤、康復等領域傾斜,每千人口重癥醫學、康復、精神、中醫類醫院分別達到0.45張、0.42張、0.78張和0.85張。床護比、床醫比達到1:0.6和1:0.55。
此外,我市將完善醫療機構人力資源配置,到2025年,全市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5人/千人口,其中,中醫執業(助理)醫師0.7人/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4.7人/千人口;醫護比達到1:1.04。實現每萬人口配備4名全科醫生,按照每千服務人口不少于1名的標準配備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為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至少配置1名公共衛生醫師。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85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5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4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
頭條 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