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香港入境處成功瓦解一個歷來涉案最多的假結婚犯罪集團。
據香港《星島日報》14日報道,入境處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容嘉蔚13日稱,入境處十分關注非香港居民通過與香港居民假結婚以騙取香港居留身份的非法活動,2017年發現有中介在報紙、實時通信軟件或交友程序上廣傳信息,聲稱能賺取巨額報酬,以誘使想賺快錢的青年參與假結婚勾當。經過長時間調查及放蛇(誘餌)搜證,他們最終鎖定一個犯罪集團,較早前展開拘捕行動,成功瓦解這個假結婚團伙。
此次行動共拘捕164人,其中126人是香港人,38人是內地居民,六成被捕人犯案時在19歲至35歲,包括護士、大學生等。入境處查獲與假結婚有關的文件及手提電話等證物,有被捕人聲稱,因一時貪念或陷入財務困難才參與假結婚犯罪活動。調查顯示,該集團活躍于2014—2018年,已安排超過150宗假結婚,涉案款超過1000萬港元,其中有十名內地人已取得單程證,入境處會按程序取消及將他們遣返內地。至于犯案手法,該團伙一般會先以手機程序接觸年輕人,聲稱以3萬至20萬港元作為報酬,過程絕對安全,每次協助內地居民成功申請探親簽注來港,額外可得到1000—3000港元不等,如果內地居民成功通過假結婚取得單程證來港,他們還可得到2萬—8萬港元報酬。為了控制參與人士,集團頭目會帶他們辦理“結婚”手續,要求雙方熟記對方個人資料,如家庭背景和工作等,以便入境處職員查問時能順利應付。在這個過程中,內地居民則要付款8萬至10萬港元給犯罪集團。不過,當完成“婚事”及收取內地人款項后,集團成員便失去聯絡,參與假結婚的香港青年往往僅拿到數百至數千港元報酬。而在假結婚后,參與者和假配偶失去聯絡,難以辦理離婚手續,使參與人與真正的伴侶結婚計劃受到阻礙甚至擱置。
入境處還表示,假結婚的案件是兩個或以上人士為共同利益犯案,不會有受害人出來指證,增加搜證的難度,他們要通過突擊家訪,并用專業的盤問技巧。另據頭條日報網報道,一名45歲的男主腦被裁定5項串謀詐騙及一項串謀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罪名成立,另一名52歲女頭目被裁定5項串謀詐騙罪名成立,二人13日各被判入獄33個月。另有32名嫌犯早前已被判處監禁9個至26個月不等。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