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革命性力量,搶先布局發展未來產業就是搶占未來制高點。
6月6日,深圳為全面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七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培育產業增長新動能,推動構建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出臺《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按照計劃,到2025年,深圳實施“強基”“突破”“加速”“融合”“匯聚”五大工程,構建未來技術應用場景,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不斷增強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培育若干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創新生態。
突出前瞻性和“四鏈協同”
“《行動計劃》以深化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協同’為主線,突出強主體、促融合、分梯度、聚空間,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實現深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突出戰略性前瞻性?!缎袆佑媱潯访嫦蚴澜缈萍及l展前沿,系統性跟蹤前沿引領技術,找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轉化,謀劃和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和新賽道。
突出分類梯次培育。做好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銜接,根據產業發展成熟度將未來產業分為兩類,一類是5至10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加注重前沿技術研究和技術應用,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另一類是10至15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加注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開展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
突出“四鏈協同”?!缎袆佑媱潯穱@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五大環節,實施“強基”“突破”“加速”“融合”“匯聚”五大工程,推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人才鏈、圍繞人才鏈完善教育鏈,促進科產教融合發展。
突出“6+5”優勢平臺。聚焦深圳特長和優勢,充分發揮創新平臺的戰略引領和示范作用,依托光明科學城、河套、前海、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部濱海國際生物谷、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和深圳國家高新區南山園區、坪山園區、寶安園區、龍崗園區、龍華園區等戰略性創新平臺,打造“6+5”未來產業核心承載區。
新增若干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不斷增強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培育若干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創新生態。這是未來3年產業發展的預期目標。
產業梯次接續發展。按照《行動計劃》目標,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產業出現爆發性增長;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產業形成技術研發優勢。梯次成長、接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產業競爭不斷增強。產業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取得若干個突破性科研成果,拓展若干個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和迭代示范工程,新增若干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產業空間持續優化。按照規劃目標,深圳以光明科學城、河套、前海、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東部濱海國際生物谷、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深圳國家高新區為核心承載區,布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聚集一批科技型企業。
產業生態不斷完善。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機構,構建小試中試平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形成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拓展、產業集聚、人才匯聚、金融支撐的產業生態。
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明晰
“在梳理產業發展基礎、存在短板的基礎上,深圳根據產業發展成熟度,提出了各個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技術領域。”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行動計劃》,合成生物產業重點發展合成生物底層技術、定量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創制。區塊鏈產業重點發展底層平臺技術、區塊鏈+金融、區塊鏈+智能制造、區塊鏈+供應鏈。細胞與基因產業,重點發展細胞技術、基因技術、細胞與基因治療技術、生物育種技術。空天技術產業,重點發展空天信息技術、先進遙感技術、導航定位技術、空天裝備制造。
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產業,重點發展腦圖譜技術、腦診治技術、類腦智能。深地深海產業,重點發展深地礦產和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深海高端裝備、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技術。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產業,重點發展可見光通信技術、光計算技術。量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
面向“未來”實施五大工程
市科創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做好八大未來產業分類梯次培育,推動創新資源向未來產業集聚,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作用,深圳將實施五大工程,加強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協同。
基礎研究強基工程,把握世界科技前沿發展趨勢,實施基礎研究專項,重點開展產業需求導向的科學問題研究,布局建設一批創新載體;
技術攻關突破工程,探索央地協同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積極承擔國家和省重大項目,組織實施技術攻關專項,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
成果產業化加速工程,推動建設全國性的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支持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小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搭建未來產業發展應用場景;
科技金融融合工程,建立市科技研發資金與政府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聯動機制,鼓勵信貸機構根據未來產業研發投入特點,設計靈活性較高的金融產品;
創新人才匯聚工程,實施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專項,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面向未來產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聞坤)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9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8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
頭條 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