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就近日發布的《2022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進行解讀。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行動計劃》共提出35條措施、190項任務。到2022年底,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4.6%,市民45分鐘以內通勤出行占比達到56%,軌道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于3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達到45%,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控制在6.0以內,確保城市交通運行安全、平穩、有序。此外,今年本市將拆除部分公園圍欄,打造與城市道路慢行系統連通的開放式環境。
軌道交通
推進6號線開行大站快車
今年,交通部門將以軌道交通提級改造為重點,堅持既有線網優化和新線建設并重,持續提升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效率。具體項目包括:啟動昌平線、亦莊線提速改造工程;組織多交路套跑,推進6號線雙向開行大站快車;壓縮高峰時段發車間隔,完成1號線衙門口支線工程;開通19號線北太平莊站、平安里站、太平橋站、景風門站4座車站,繼續實施1號線福壽嶺站改造,推動首都機場線增設望京南站項目立項;繼續實施國貿站換乘通道改造工程。
北京今年還將繼續強化站城融合,推進麗澤商務區等13個軌道微中心規劃實施,在黃土店站(霍營站)打造本市首個市郊鐵路微中心示范項目;開通蘋果園站A口、天橋站B口、農大南路站A口、十里河站K口,推動八通線通州北苑站A出入口改建工程,推進1號線四惠站、2號線安定門站增設電梯工程。同時,強化隨新線建設、既有線改造同步規劃設計便民服務商業設施;既有車站新增20處便利店;在30個車站實施“信用+智慧安檢”新模式,方便乘客快速進站。
地鐵新線建設方面,今年,開通昌平線南延一期(清河-學院橋)和16號線(玉淵潭東門-榆樹莊)2條(段)線路22.4公里;開工建設M101線、6號線南延2條(段)線路21.1公里;推進3號線一期、12號線、13號線擴能提升、16號線南段、17號線、28號線(CBD線)、昌平線南延一期、平谷線、大興機場線北延等9條(段)235.6公里在施線路建設。
地面公交
國貿和北三縣試點定制快巴
根據《行動計劃》,今年,著力推進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融合發展。今年將開調公交線路65條;全面梳理并優化改造與軌道交通接駁不便利的公交站點,實現軌道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于3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達到45%;優化地面公交運營時間與軌道運營時間的銜接補充,重點做好善各莊地鐵站等區域夜間地面公交運力投放。
在拓展定制化公交服務方面,完善人員、車輛、場站、線路等資源適配算法,降低預約成行人數門檻,按預約出行需求靈活設站,促進可持續運營;在麗澤商務區推出需求響應公交服務試點;加快完成線路、車站、價格、安檢等系統設計,試點開行往返國貿地區和廊坊北三縣之間的“定制快巴”通勤班車,并逐步在環京地區推廣。
慢行系統
建設慢行優先示范街區
今年,繼續優化提升綠色出行環境,加快推進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良莊西街-林萃路)工程、南展工程建設;優化東三環、北四環輔路(海淀橋-志新橋)慢行走廊,提升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以構建服務通勤為主的城市慢行系統為目標,加快慢行交通規劃編制,建設慢行優先示范街區,中心城區、通州區、經開區至少各完成1處。
本市將推進園林綠道、濱水道路與城市道路慢行系統連通融合。具體措施包括,拆除部分公園圍欄,打造與城市道路慢行系統連通的開放式環境;持續改善城市河湖濱水慢行系統,推動清河下段(立水橋-溫榆河河口)10公里慢行系統建設,開工建設西南二環水系28公里濱水道路;建設20條慢行林蔭道,增加步行騎行舒適度;打造21條“漫步北京”文旅騎行線路,促進慢行與旅游深度融合;在濱水慢行系統和森林公園策劃并落地一批騎行、馬拉松等體育休閑項目,擴大慢行系統影響力。
道路建設
南中軸路建設完成
根據行動方案,北京將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路網建設方面:服務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完成京雄高速北京段主體工程和通清路、西太路,開工建設京密高速(機場南線-六環路),持續推進國道109新線高速、承平高速、東六環入地改造、京哈高速加寬改造、廠通路建設;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完成孔興路、漷馬路,持續推進九德路、漷臺路;服務城南地區,推進國道230建設;完善區域公路網,建設完成通懷路一期、七北路、休閑大會北路,持續推進通懷路二期建設。
城市道路建設方面:提升快速路、主干路服務水平,建設完成京良路西段、南中軸路、通久路二期;開工建設亮馬河北路、運河東大街東延;推進北清路、通馬路、京密路(太陽宮北街-機場南線)、安立路快速化改造、京良路東段、安寧莊北路、太平莊中街等道路建設。
停車服務
市屬三級醫院推廣ETC收費
停車治理也將繼續深入,今年北京將制定并實施北京市智慧停車建設推進工作方案;修訂經營性停車場備案管理辦法、出臺智慧停車設施建設標準規范,推動公共停車場管理系統升級改造,核心區商圈和市屬三級醫院要率先擴大推廣ETC不停車收費;加快構建全市停車資源“一張圖”“一個庫”,力爭實現全市道路停車位和備案經營的公共停車設施動靜態數據全匯集,并同步向地圖服務企業開放共享,引導其向社會提供智慧停車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京將試點設置分時段道路停車位;推動道路停車電子收費設施設備建設和管理降本增效。梳理中心城區老舊小區周邊寫字樓、商業設施等公建車位,建立共享協商機制,進一步擴大停車資源有償借時共享;利用人防工程新增5000個人防車位。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5-07
頭條 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