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報報道了陜西考古博物館即將試行開放的消息,引發讀者關注,一個被高度聚焦的數據是:這座“寶藏”博物館中,展出文物多達4218組5215件,其中九成以上珍貴文物屬首次與公眾見面。記者昨日采訪了解到,在陜西考古博物館的展出文物中,有大量擁有“首次”“第一”“最早”等標簽的特色文物、明星文物的身影,它們將用自己的亮相,將陜西考古、中國文明的故事,向所有參觀者娓娓道來。
陜西考古博物館室內展廳基本陳列以“考古圣地 華章陜西”為主題,分為考古歷程、文化譜系、考古發現、文保科技四個篇章。石峁遺址的石雕、壁畫、樂器,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整體搬遷后的賀家車馬坑等,都將在博物館中靜候觀者。
但如果要在陜西考古博物館的所有展陳中評選出“鎮館之寶”,估計競爭會相當激烈,因為在這座博物館中,有太多以往只能在新聞圖片或鏡頭中見到的代表性文物,正等待參觀者親眼得見:石峁遺址出土石雕人頭20余件,為中國首次發現;劉家洼春秋芮國遺址出土的1件青銅小罐,殘留物為水、碳酸鈣和動物油脂,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男性面霜類化妝品;羅婉順墓志是首例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書丹墓志,可以算是“墓志界”藝術價值的“天花板”,因為它是大書法家顏真卿早期的作品。
此外,靖邊楊橋畔漢代墓地中的渠樹壕漢代磚室壁畫墓室頂部的星象圖,是我國考古首次發現的具有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的二十八星宿圖,可以看到有北斗七星、伏羲、女媧、牛郎織女等;十六國西陵縣侯夫人墓中出土的一套完整的樂俑組合,樂俑皆席地而坐,神情專注地演奏樂器,所持樂器依次是笙、豎箜篌、節鼓、簫、琴、瑟、阮咸,這是首次在關中的十六國墓中發現豎箜篌;孝陵是目前唯一一座經過發掘的北周帝陵,出土帝、后陵志、十三環玉帶、玉璧等隨葬品,這些珍貴文物都是出土后的首次展出……
在博物館中,還有大量大名鼎鼎的重大考古發掘項目出土的珍貴文物,被大規模、成系統地向觀眾系統展示出來,讓現代人在“一眼千年”的穿越時光中,看看“老祖先”的生活過得怎么樣。
如楊官寨遺址出土了狩獵、加工、紡織等石質工具,也有不少石環、石笄等裝飾品,體現了先民們既重視生產也有愛美之心;出土于外城東門址和皇城臺的石峁壁畫,是陜西最早的壁畫,數量居全國早期壁畫之最(壁畫殘塊200多塊,最大殘塊30厘米見方),反映了石峁文化高超的藝術水平;秦咸陽城遺址三號宮殿遺址發現的保存完整的壁畫車馬出行圖,展現出秦咸陽城官吏皇室乘車輿出行的真實形象;北宋呂氏家族墓的隨葬器物,包括餐具、酒具、茶具、香具、文房用具、閨閣用具、佛事用具、禮器、日常雜器九個大類,讓優雅而閑適的北宋文人雅士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文/記者 孫歡 )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