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印發《陜西省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實施方案》。對年度考核前3名的市(區)分別獎勵1000萬元、800萬元、600萬元。
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
用足各級投資政策。加快專項債券發行進度,一季度完成提前下達額度發行任務,盡早完成全年新增債券發行,大幅提高債券資金形成的實物工作量。加大政策培訓力度,持續做好專項債券項目謀劃儲備。全力爭取各類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省級各類用于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爭取一季度下達40%以上,原則上6月底下達完畢。
破除各類體制機制障礙
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深化“央企進陜”活動成果,建立央企在陜投資項目調度和服務保障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已簽署協議轉化落地為具體項目,積極吸引更多央企來陜投資。夯實省、市國企責任,通過股票上市發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積極籌措項目資金。破除各類體制機制障礙,優化企業服務,定期舉辦民營企業項目對接會,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加快推動市場化融資
深入推進市縣融資平臺整合升級,完成市級平臺整合驗收,不斷提高平臺公司造血能力,打造15個縣級平臺公司整合示范樣板。大力推進基礎設施REITs試點,積極盤活政府存量資產。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積極吸引和利用外資。開展“政金企”融資對接地市行系列活動,實現省級重點項目融資對接全覆蓋。圍繞重點領域積極組織優質企業、優質項目開展公司信用類債券融資。
優化項目土地供應機制
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國家直接保障用地需求的項目清單;對納入省級重點項目計劃的單獨選址項目,用地計劃由省上直接配置;市縣兩級建立本級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機制,開辟綠色通道,切實加強各級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各市(區)新增土地指標用于省市重點項目不低于50%。扎實開展“標準地”試點,加快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投產,全年試點區域新批工業用地不低于40%按照“標準地”供應。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無序擴張
建立“兩高”項目管理目錄,強化節能審查源頭把關,優先保障工業增加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項目用能,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和無序擴張。用足用好國家能耗單列政策,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盤子。實行用能預算管理,優化能源要素合理配置,對全省重點能耗單位能耗情況進行在線監測。
定期集中研究解決堵點問題
完善項目審批手續辦理會商機制,定期集中研究解決堵點問題,確保省級重點項目規劃、土地、環評、能評等主要手續辦結率一季度達到40%,二季度達到80%。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建設內容單一、投資規模較小、技術方案簡單的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程序,規范有序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建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環評服務臺賬,開展產業園區與規劃環評聯動第二批試點。推行一線工作法,各級有關部門常態化開展政策下市縣、服務進企業活動。
抓好秦創原創新驅動項目建設
充分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作用,深入實施“揭榜掛帥”,鼓勵企業加大R&D投入,開展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攻堅,在硬科技、數字經濟、未來產業等前沿方向加快孵化培育落地一批科技創新項目。實施新型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加大對5G 網絡、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充電樁、北斗導航應用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力度,建好國家超算西安中心。
聚焦 23 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深入實施“鏈長制”,夯實鏈長抓項目工作責任,在每條產業鏈上建立強鏈、補鏈、延鏈項目謀劃推進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責任人,定期調度、按時推進。抓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及時給予重點制造業項目流動資金貸款貼息支持。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開展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支持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適度超前開展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加快西十高鐵、西延高鐵、西康高鐵、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引漢濟渭二期、東莊水利樞紐、西安地鐵等重大工程建設;加快西延高鐵西安至銅川段可研調整和延榆鄂高鐵前期工作,力爭西渝高鐵安康至重慶段初步設計三季度前獲批,引漢濟渭三期、延安王瑤水庫擴容工程、曲江至太乙宮高速改擴建、洛南至盧氏高速等項目年底前開工建設。適度超前開展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西安地鐵四期規劃研究,超前開展引嘉入漢工程前期論證,加快推進榆林蔣家窯則水庫、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白龍江引水工程等前期準備工作。
培育氫能產業新的增長點
完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推進存量“兩高”項目技術改造,鼓勵引導存量項目做強做長“產業鏈”。大力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縣項目建設,督促保障性并網、三大新能源基地項目按時開工。積極推進延安、榆林等電力外送基地和榆林煤制清潔燃料產業化技術升級示范基地前期工作,著力打造氫能重卡運力平臺,培育氫能產業新的增長點。
加大物資、人員、交通等保障力度,加快推進西安市各級各類項目開復工,持續推進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省疾控中心應急實驗大樓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長征、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標志性項目建設,強化公共文化設施、文化和旅游產品開發、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重點文化和旅游項目。務實推進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建設,確保3月底前全部開復工、年底前全部完成。統籌推進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基本民生領域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市更新改造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超前謀劃實施一批城市老舊管網改造項目。
強化觀摩項目跟蹤問效
按照一季度抓開工、二季度抓觀摩、三季度抓推進、四季度論成效開展全年項目觀摩,省級跨市區重點項目納入觀摩范圍,廣泛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和企業、媒體、群眾代表參加活動,提升活動成效,推動形成“比、學、趕、幫、超”工作機制。強化觀摩項目跟蹤問效,對開工項目和觀摩項目進行定期調度和“回頭看”,確保扎實推進。
聯系包抓工作納入領導干部年終述職
健全省市縣三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包抓重點項目工作機制,幫助推進手續辦理、政策落實等事項,確保新建項目按期開工,在建項目按期推進。每名領導同志牽頭謀劃、招引1-2個重大項目。包抓領導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現場會。了解建設進度,實地解決問題。聯系包抓工作納入領導干部年終述職。
建立掛牌督辦機制
對項目招引任務完成率不高、開工率不足、時序率不達標、竣工率不理想的市縣和部門,存在堵點的重大項目、長期落實不到位的政策措施,建立掛牌督辦機制,指定專人限時解決。對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引領性的重大工程項目,建立工作專班,集中力量推進。對在建、新建項目存在的堵點難點全面排查,成立專班攻堅。
常態化選派項目代辦服務員進駐項目、跟蹤服務。對于項目推進過程中涉及協調對接政府部門的各項事項,由代辦服務員代為辦理。項目代辦服務員每月至少到項目現場一次,建立代辦服務工作臺賬,及時幫助項目單位協調辦理項目審批、前期推進等各類涉政府事項,做到任務在一線推進、問題在一線解決、服務在一線體現。
建立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獎勵機制
開展高質量項目建設年度考核和季度成效評價。對年度考核前3名的市(區)分別獎勵1000萬元,800萬元,600萬元,前10名的縣(市、區)獎勵100萬元,工作成效突出的5個省級部門獎勵50萬元。對季度成效評價前3名的市(區)分別獎勵500萬元、300萬元、200萬元,縣級前30名(每10名一檔)分別獎勵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建立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獎勵機制。項目建設成效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干部提拔使用相掛鉤。通報表揚年度高質量項目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被表揚的集體和個人,在年度考核評選中給予重點考慮。
對虛假開工、違規建設、吃拿卡要通報曝光
高質量項目推進情況納入省委、省政府督查事項,省委、省政府督查室會同省發展改革委每季度對市(區)、省級部門工作措施落實情況、項目建設成效進行專項督查,督查結果作為高質量項目建設成效考核加減分參考依據。加大點評通報力度,每季度通報前3名和后3名的市(區)、前10名和后10名的縣(市、區)。不定期開展項目“暗訪”,重點發現虛假開工、違規建設、吃拿卡要等反面典型,予以通報曝光。(■記者 馬昭)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